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王文琴

那天,一声悠长的“卖醋了——”,传入了我的耳朵,那熟悉的声音,像穿越八年的时光隧道飘来。我急忙起身,走出室外,循声而去。

那辆卖醋的港前三轮车拉着一车塑料壶装醋,在巷道停放。叫卖声从挂在车头的一个红色小喇叭里传出,“卖醋了——”颇具韵味的叫卖声重复播放。我四下张望,寻找卖醋人的去向。

原来,卖醋人穿过一扇小门进了隔壁小区大院。我跨门而过,见到了卖醋人。面前的这位卖醋人姓赵,叫赵云杰,寺庄村人。他中等个头,黧黑的脸庞,诚实的眼神,淡淡的笑容。我与赵师简短聊天。因我对手工醋制作感兴趣,所以与赵师约好,改天去他家参观醋坊。赵师很热情,欢迎我随时去。

二十多年前,我在东闸口附近居住。赵师每天七点钟左右来到我家楼下,叫卖声在我耳畔回响了多年。我虽与赵师人不熟识,但声音很熟悉。后来,我乔迁新居,新小区所处地段,并非赵师每天固定销售路线的范畴,所以,他的叫卖声多年不再听到。

那天,当他熟悉的叫卖声传入我耳中,就像响亮的扣门声,一下子唤醒了我的记忆。

休假日,我驱车前往寺庄。出发前,先给赵师打了个电话,他说他在家。很快,不到十分钟的车程,我即来到寺庄。赵师热情地到巷口迎接我,旋即,来到他家。

赵师家是一座四合院,院子东侧及东房内密密摆放着百十个大粗陶瓷缸。赵师说,这些缸是陆续采购,容量不同,有300斤、400斤、600斤不等。醋缸盖皆用麦秸泥糊得严严实实。赵嫂热情地迎我进西厢房坐。我在沙发上坐定,与赵嫂聊起他们手工醋的制作过程。

赵嫂说,她家做醋从1991年开始,距今已有30年。醋的前身是郭庄醋。赵师从陈师傅那儿拜师学的艺。陈师傅是他妹夫的叔父,这样说来,赵师与陈师傅是拐弯亲戚。陈师傅做醋多年,他年迈体弱,他的儿子考上大学,子女无人继承做醋行当。赵师闻讯,欣然接盘,从师傅家拉回部分醋缸。陈师傅手把手上门倾心传授,所以,赵师完全掌握了陈师傅手工醋的制作工艺,一脉相承。

赵师的手工醋主要做的是玉米醋和小米醋。玉米购买的是山里的满年玉米。用优质玉米,才能做出好醋。根据赵嫂的介绍,我将做醋流程捋了捋,大致分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生大麦芽。

取用适量的大麦进行发芽,犹如生豆芽。发好芽后,剁碎,待用。大麦芽具有糖化能力,能使蒸煮的玉米进行淀粉变化。

第二步,玉米糖化。

将玉米粉碎后水煮,水温降至60℃~70℃,加入粉碎的大麦芽,搅拌均匀,静置4—6个小时,这个过程叫糖化。糖化结束,用布袱子过滤掉玉米糖化后的残渣,将滤液转入醋缸内。

第三步:发酵做醋。

滤液晾凉后,加入醋曲,搅拌均匀,缸口盖藤条编的缸盖,用麦秸泥抹实。

这里提到的醋曲,是手工自制。做醋曲所用原料为大麦、小麦、豌豆、糜子四样粮食,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片状,在酵花水中浸泡,反复踩踏,制成砖状醋曲坯料,然后将其置于麦草中发酵。七天后,醋曲发酵好,阴干备用。

做醋曲,必用到酵花。每年六、七月份,赵师家人上山采集一种俗称“酵花”的植物的花朵。一次上山,采集很多。暂时用不了的鲜酵花,晒成干花随时用。取适量酵花,水煮后,晾凉过滤,用酵花水浸泡上述做醋曲的四种混合原料。酵花是天然做醋曲的酵母。

发酵过程在密封的缸体内静置三个月。

醋缸所盖的藤盖,系手工编织。藤条为从山上采回的紫穗槐的枝条,手工编就,结实耐用。新编的藤盖上要抹两遍麦秸泥(即麦秸铡碎,和入泥中)。首先将藤盖置地,用麦秸泥均匀抹一遍,先封堵住藤条之间的空隙,等麦秸泥干燥后,再将藤盖放到缸口,用麦秸泥再抹一遍。这次直接将麦秸泥延伸抹至距缸口两寸的地方,这样藤盖与醋缸牢牢地粘结在一起。醋缸用藤盖而不用塑料膜,或者石盖的原因是,藤盖的透气性好。藤盖起三个作用:透气;阻挡醋蝇和灰尘;减少醋的蒸发。封缸三个月,醋就充分发酵好了。

第四步:起缸。

顾名思义,即将醋缸中发酵好的醋转入另一醋缸内,起缸是一个过滤醋渣的过程。过滤后,沉淀静置三~五天,即为成品醋,可罐装出售了。

每年清明节过后,赵师家开始做醋。气温上升,醋曲容易发酵。赵师做醋,循环而做。赵嫂说,她家的地几乎全部被征用,现仅有几分地。全家人以做醋为业。赵师只有一个女儿,已成家。做醋时,全家出动,赵师与赵嫂,女儿与女婿,一家人分工合作。

我听完赵嫂的讲述,对手工醋有了大致了解。手工醋制作过程,发酵时间长,纯粮食酿造,原生态。从采集山上的野生酵花,到自制醋曲所用原料,以及酿造所用的主、辅原料,皆为植物,全程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

据赵嫂介绍,一斤玉米理论上能做二斤醋。有人说,人工醋价格贵一些,我来捋捋手工醋的成本构成。

1、原料成本。主原料玉米(或者小米)的成本,辅料大麦的成本、制作醋曲的四种粮食的成本。

2、 人工费。上山采酵花、采紫穗槐条以及编藤盖的人工,做醋过程各道工序投入的人工。

3、 设施及其他成本。醋缸的添置;制作过程水煮所用的煤炭燃料成本;实际损耗成本,如:在发酵过程,满满一缸醋,三个月后,打开藤盖,满缸醋自然挥发掉几十斤。此外,还有灌装容器的成本,出动三轮车的销售成本。

综上所述,人工醋的利润并没有人想象的那么丰厚。

做醋要用好粗陶缸,赵师家一直购买的是山西洪洞县出产的缸,缸釉致密。有的缸釉粗疏,可存放粮食,但放醋不行,容易出现渗漏现象。现在粗陶缸需求市场严重萎缩,缸厂关停。赵师说,他现在想添新缸,不容易买到。

近年来,手工醋面临机械加工醋的激烈竞争。超市内的醋品多种多样,严重冲击着手工醋市场。但我觉得,传统手工醋有它的优点。我与赵师并非亲戚,只不过我觉得这是韩城当地的手工醋坊,值得一写。赵师坚持做醋已三十年,而且继续在做,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从最初的自行车销售,到如今的港前三轮车销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恒心,有毅力,有将小作坊当事业干的热情劲头。赵师把从他师傅那传承的制醋手艺,付诸实操,勤勤恳恳,经营多年。将这面手工醋的小旗一扛到底,并继续让女儿接力下去。

临走,赵师信心满满地对我说,他也要与时俱进,准备注册“寺庄醋坊”商标。他指着外墙悬挂着的《生产许可证》及《营业执照》让我看。他的醋坊规范生产,合法经营,符合醋品酿造要求。

不用说赵师的手工醋给韩城的千家万户送来味蕾上的酸香记忆,单就他的叫卖声,与这个城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赵师那悠长悦耳的叫卖声,像嘹亮的响笛,这是我记忆中绕不开的温馨叫卖声。这声音曾在我家楼下缭绕了十几年的时光,已深深镌刻在我记忆的长廊上。这叫卖声,见证着悠长的岁月,被我重新捕捉到,让我的那一段记忆复苏。让我想起年轻时奔忙的自己。

赵师家的手工醋,纯粮食酿造,值得信赖,值得品尝。请记住,这一路历经风雨,已坚守三十年的传统手工醋作坊——寺庄醋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