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装剧中人物的衣着打扮,整体可以用“仙气飘飘”四个字来形容。无论男女,各个都是长衣长裙,发丝飘扬。

身为礼仪之邦,中国人自古便十分讲究穿衣打扮一定要“得体”。因此在飘逸美丽的外表下,古人的衣着还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

毕竟作为对外人的第一印象,穿着对一个人属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该问了:难道古时的人们不论男女真的都只穿裙子不穿裤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中国古人的智慧可是超乎现代人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曾经真的不穿裤子

其实在秦朝之前,不论男女都是真的不穿裤子的,那时的人们以“上衣下裳”为标准服饰,不论贵贱皆是如此。而这样的打扮与我们印象中的经典古装造型几乎一致。

可是只穿裙子这件事在天热的时候还勉强能接受,若是等到严冬之时还只穿裙子,刺骨的寒风便会从脚底往上窜,衣着的保暖系数几乎为零。于是为了增加下半身的保暖度,聪明的古人发明了一种既透气又御寒的下装——胫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的“开裆裤”造型独特

何为“胫衣”?其实说白了就略等于如今小孩子才会穿得“开裆裤”。只不过这种“开裆裤”的造型稍微有着独特。

不仅长度只从脚踝到达小腿的位置,中间部分也并未与裤裆相连,只是用两根绳子进行固定,样子有点类似如今女士穿着的吊带丝袜。

有了这样的内衬作为打底,人们就不用再害怕严寒的冬日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防止意外走光,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物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像“胫衣”这样的内衬在当时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他们不仅将他们作为御寒之物,甚至还会暗中较量,看谁的“胫衣”做工更精致,材质更名贵。

而对比之下,穷人很可能连一条做工粗糙的“胫衣”都难以拥有。关于这种天壤之别的现象,其中还隐藏着一个我们常见的成语——纨绔子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说文》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绔,胫衣也”。其中“绔”指的便是十分名贵的细绢,用这种材质做出来的“胫衣”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还十分轻便,但因为价格实在太过昂贵,因此“纨绔”渐渐便成为了富家子弟的专属用品。

为作战方便,赵武灵王独创“马裤”

虽说“胫衣”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为下半身保暖的效果,但日常穿着起来还是略微有些不方便的。毕竟隐私部位一直都处于“空荡”的状态,所以只要动作幅度稍微大一点,很可能就会面临十分尴尬的境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尴尬,古人无论站着还是坐着都显得十分拘谨,根本不敢大步流星的行走。而现如今我们常常在古装剧中见到的“跪坐”姿势便是当时的人们为了缓解尴尬采取的方式之一。

对于贵族子弟而言,穿着“胫衣”或许尚能勉强忍受,但若是换成需要整日骑马训练的士兵呢?不仅上下马异常的不方便,一不小心便会面临走光的风险,而且飘逸的裙摆以及繁杂的衣着也很容易成为作战时的累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长时间保持着“空荡”的状态在马背上训练,久而久之战士们的大腿根就会被磨出血泡,因此对于日常而言,“胫衣”的穿着体验实在不太舒服。

穿着的不方便令“胫衣”的实用性大大下降,于是,为了改良裤装,人们便开始搜寻更加方便的内衬衣着。

到了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出于作战方便的考虑,打算一改服饰标准,就这样,在吸取了胡服骑射的基础上,赵武灵王发明了专门用来骑马的裤装——马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千万别小看赵武灵王这个小小的改革举措,在将“胫衣”全部换成马裤之后,士兵们便不必忍受繁杂衣物为自己带来的不便,只需要穿着一条马裤与铠甲便能征战沙场。

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士兵们的作战效率,而且简单又精简的作战服也更不容易被敌人所捕获。虽说这一举措并非是赵武灵王最终成为七国之雄的唯一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后的赵国军力的确有了不小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距今1200余年的新疆游牧地区便已经有了分体式合档裤的雏形,只不过由于出现的地方过于偏僻且只有少数人穿着,因此分体式的合档裤并没有大范围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随着之后多民族的统一与融合,被游牧民族以及士兵们惯穿的裤装渐渐传入了中原地区。在体验了裤装的便利程度的确比胫衣高上许多之后,“合档裤”便逐步取代“胫衣”成为人们日常穿着的衣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眼中的“裤文化”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常常会感叹这样一句话:时尚是个圈,转来转去又会回到最初的原点。不仅现代的时尚如此,古人对裤装的看法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到了宋代之时,从前倍受人们追捧的裤装渐渐被视作下人才会穿着的“粗鲁象征”。因为穿着裤装时人们经常会随心所欲地叉开双腿,而这样的做法对于极度崇尚礼仪的古人而言实属大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有头有脸爱面子的人便开始重新回归“裙装”,在裤子外边罩上一层短揭,长度刚好及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穿着体验,坐立行走也不会被说粗俗。

自宋代开始,不论男女都以此为穿衣标准,而这也正是导致大家以为古人一直都只穿裙装而不穿裤装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把裤子藏在了“裙装”之下,自然就看不见裤子的踪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穿着理念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都没有发生改变,即便人们已经剪去了大长辫子,虽说历朝历代的衣着款式也发生了变化,但裤子都再未单独出现在正式的场合之中。

无论是最初类似“开裆裤”模样的“胫衣”还是改良过后的裤装,它们大多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分值得后人慢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