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985高校老师一直是院士当选的中流砥柱,目前,2021年的院士人选已经有了结果。浙江大学一所学校,就有五名老师成为新的院士。可见,院士的人数也可以反映该所学校的实力。但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实力。

有四所学校,已经连续六年没有产生新的院士了,叫他们为院士困难户也不为过。究竟是什么学校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院士困难户”?这四所985高校多年没有院士所出,难道是虚有其表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也在此行列,可怜的是,整所学校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院士。

原因也不难解释,主要是两个因素:

(1)学科结构

中央民族大学的优势科目也在于社会学科,因此,该所大学想要出现院士是没那么容易了。

(2)学科实力没有那么强

纵观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科评估等级,基本都是B级或C级,综合来看,民大的水平基本上就在211的那一档,既然学校实力不强,那么院士就更难有了。

院士虽然是学校与专业的定海神针,但我们不需要神化这个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

我们可以凭此就说人大它不够好吗?但是人大的强项在于社会学科,他的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在我国都是顶尖级别。在社会学科方面,人大可以称王了。

可惜的是,我国对于人文学科,并没有设立院士。因此,人大也只能苦于带上六年院士无所出的帽子了。

但是,社会学科相对理工学科,就相当于中国人民大学相对清华北大,其在社会学科上的贡献,不是院士人数可以衡量的,不少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都成为了我国各领域的领导人物,人大对我国的贡献不小。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的强项也在社会学科上。但是可悲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上一个院士的出世,已经在13年前了。

在优势学科上,华东师范大学着重于教育史、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软件工程等等,相比其余两个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的发展更加多栖,但是仍然没有与理工科目搭上边。

因此,要想获得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还要做出一番努力。

再看华东师范大学的分数线,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可见该所学校的向上势头比较猛,我们不用太过担心,将院士数目作为考察学校实力的关键信息。

所谓宁当鸡头,也不当凤尾,华东师范如果将发展重点放在强势学科上,或许也能成为我国社会学科的佼佼者,这不比理工科目的院士来得吃香吗?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没有院士选出的原因,其实和人大有异曲同工之处。据新闻记录,北师大上一次院士的诞生已经是八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北京师范大学依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优秀学校,它的强项主要在于心理学、语言文学、史学、戏剧影视学等等,在文艺方面,它也是我国优秀的高校代表了。

但是与人大不一样的是,北师大的党委书记在今年被爆出丑闻,一个学校的领导人出了问题,就会掩盖住这个学校的学术成果,任凭有多么优秀的教师,学校的政治生态还是会因为那一粒老鼠屎产生不可掩盖的腥臭。

再看北师大的录取分数,我们不难看出,北师大在这两年就像是迟暮的老人,呈现出来了一份疲态,分数线比华东师大有所下落,但是小小瑕疵不能掩盖其在学术界的光芒,希望它继续努力吧。

北师大的党委书记

总结:

事实上,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多是少,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老师的因素是有,但是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成果,还不足以让我们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程度。因此,即便某些学校院士太少,甚至没有院士,也不是证实学校实力不足的凭据。

所谓术业有专攻,以上提到的学校,在社会学科和文科上,都拥有着我国数一数二的实力,领域内相比之下,甚至不输清华北大。

我国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理工科虽然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但是我们也要兼顾人文发展。倘如认为这样的举措对该类学校不恰当,我们大可以在教育事业改革上下功夫,尽早给人文学科的专业教授颁授与院士一样有分量的荣誉。

因此,同学们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要是想考上这几所学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