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机器视觉风口正起,在技术应用之下,叠加疫情因素,智能机器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品类迎来爆发前夜。”11月25日,银牛微电子董事长兼CEO曲冠诚对AI财经社说。

目前,3D机器视觉主要有结构光、双目立体、ToF(光飞行时间法)三个技术方向。其中,3D结构光技术技术原理是通过近红外激光器向物体投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光线,再由专门的红外摄像头进行采集获取物体的三维结构,通过运算对信息进行深入处理成像。

3D结构光技术测量精度高,可以达到毫米级,拥有功耗低等诸多优点,更适合用于近距离的人脸识别,在智能手机、刷脸支付等场景拥有巨大潜力。

苹果公司一直看好3D结构光,并在2017年iPhone X中首次搭载该技术,该生物识别方式一直被沿用至今,在今年发布的iPhone 13上亦有所体现。通过不断收购人脸识别技术公司,如PrimeSense、PolarRose等初创型企业,苹果获得了大量3D结构光的相关专利,加上对产业链的控制,围墙也越来越高。

一位手机行业人士向AI财经社透露,由于3D结构光技术容易遇到苹果的专利,手机厂商一度对ToF技术更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