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东升西落;大雁,南来北往;四季,交错更替。寒来暑往,日月轮回,时光在过往的银河中匆匆而过。轻轻推开时光的大门,慢慢寻找历史的痕迹,仔细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历史总是在循环之中,不断的曲折前进,在前进中,解决问题。时代变迁,然而规律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故事主人公,在新中国的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就是黄火青。

1901年,黄火青在湖北省杨庄村出生。在他的家里,一共有八个孩子,这八个兄弟姐妹,有一半儿都参加了爱国斗争。1926年,黄火青来到了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就读,在这里,他学习到了很多的爱国思想,感受到了进步的思潮。在进步思想的积极影响下,他也参加了很多的爱国运动,很快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党员,入党以后的黄火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枣阳见田港镇学校当老师,同时以此为掩护,积极地进行建党工作,开展新思想宣传工作,发展壮大了斗争的力量。

1927年, 412事件以后,我党许多同志和群众受到了压迫,斗争形势严峻。黄火青在这个关键严峻的时刻,毅然决然地决定了弃笔从戎,来到了武汉工人运动讲习所,学习了大量的军事知识,在学习中他刻苦钻研,认真积累专业知识。之后,他又到苏联学习,学到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本领,1930年,学成归来的黄火青,担任了红14军的领导,带领着人民群众继续进行着斗争。

1931年,黄火青参加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并担任了工农红军学校的重要职位,培养了很多的红军的骨干力量。在长征中,黄火青跟随红四方面军,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位,与敌人进行了反抗和斗争。在长征结束以后,黄火青加入了西征大军,在斗争战争失败以后,他辗转饱经风霜,受尽了苦难和折磨,流浪到了新疆。此时的他,虽然身负重伤,却没有忘记在新疆继续开展工作,同敌人作斗争。

1940年,黄火青来到了延安,担任了军政学院的院长等重要的职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干部,这些干部们输送到了我军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斗争的战场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和军事才能。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了。黄火青来到了东北分局,参加了解放战争。在此期间,他在发动人民群众参军战争的同时,不忘发展生产,进行恢复经济的建设。这位我今天提供了丰厚的军需物资和粮食,为解放都被全境的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物资。

1949年,黄火青来到了天津任职成为天津的市委书记,在此期间,他开展了剿匪斗争,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工业上,他积极地组建了工会组织,在农村,他按照土改的政策,让农民都分到了田地。黄火青的这些努力和举措,提高了天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天津人民的爱戴和认可。此后被委派到辽宁出任辽宁省省委书记,这一待就是20年。

1978年,黄火青担任了政法小组的领导,他临危受命,不惧压力,迅速使检察工作走上了正轨。人到晚年,黄火青仍继续着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维护了法律的公正,为法律工作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晚年的黄火青还出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官至副国级。

1999年,黄火青在北京去世。他的一生,始终致力于为国家的事业奋斗,他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值得歌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