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证明不仅意味着一个人权利义务资格的终止、法定继承的开始、保险合同的履行,推动一系列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动,而且遗体火化时要求出具死亡证明还可以防止犯罪分子钻空子,开具死亡证明的严肃性不言而喻。可是,如今却有人将代办死亡证明做成了一门生意。

近日,《济南时报》报道称,在某电商平台上,只需告知姓名、身份证号、地址、死亡时间信息等,花费不到200元,就可以办理一份死亡证明。商家还贴心提示,若需要在打官司中增加筹码,还可以代开“病危通知书”。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代办死亡证明是违法犯罪行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行为的,将视情节处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罚款。刑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视情节可处最高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实务中也有了这样的判例。去年江苏省泰州市的毛某,因犯巨额诈骗罪被取保候审后,为了逃避刑罚,花一万两千元办理了一份死亡证明,被法院发现查证后,诈骗罪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数罪并罚,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代办假证者并非不知道违法。有商家称,若将死亡证明用于走法律途径的刑事纠纷,则不予开具,“那个风险太大,你也危险我也危险。人并没有去世,需要打官司或维权,可以开具医院相应的病危通知书。”“真正死亡的话赔的还没那么多,病危通知书赔偿的更多。”这种明知存在违法,还开具假证明的方式,摆明了干扰司法公正,妨害司法秩序,无视法律。

监管不严以及隐蔽性强或许是重要原因。报道中,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病危”就可以找到办假证者,交易却不在该平台进行,会引流到其他社交平台交易,但这并不是平台推责的借口。媒体曝光后,笔者在该平台搜索,已经不见代办死亡证明的相关踪迹。可见平台监管也并非监管不了,关键是想不想管。当然,仅靠平台自律还不够,相关监管部门要重视,进行督促和监督。对于违法犯罪者,要进行严厉的打击,用一次严惩,让其终身不敢再犯,对其他有不法心思者也起到震慑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正常办理死亡证明并非难事。前几年,不少人反映,社区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不具备承担开具死亡证明职责的能力,法律规范的漏洞应该弥补。去年2月,由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中,明确了开具死亡证明的责任部门。按照人死亡时的不同情况,出具死亡证明责任明确划归给了医疗卫生机构、公安部门、法院。

在政府层面不断解决开具死亡证明存在的问题后,更不能容忍代办死亡证明的违法行为存在,绝不容许把代办死亡证明做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