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北京的10月,秋风阵阵,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办公室聚精会神地看书,秘书走进来在主席耳边轻声说:主席,李敏生了,母子平安。

毛主席抬起头,嘴角浮出一丝微笑,想象着现在女儿刚出产房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欣慰。这是毛泽东的第一个外孙降临世上,按理说,他应该激动无比,现在他却很平静,马上步入70岁的毛泽东额头上明显多了些皱纹,他默默走到窗前,慢慢地点燃了一支烟,几十年的峥嵘岁月眨眼之间,想起来女儿娇娇刚刚回到北平的样子,作为一个父亲,他的眼眶竟有点湿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敏婚礼

3年前的一个夏天,李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举行了婚礼,向来不善饮酒的毛泽东在婚宴上频频举杯,摄影师给他们照全家福的时候,毛泽东还刻意安排李敏和孔令华的位置,照片上的毛泽东66岁,看起来精神饱满,神采不减当年。

李敏的母亲是贺子珍,自1947年回国以来,便没有和毛泽东见过面,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贺子珍跟随方志纯南下居住在上海,多年来,毛泽东无时不刻不惦记着贺子珍,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况且他和贺子珍是十年的夫妻。那十年,是毛泽东革命生涯最艰难的十年,如今女儿结婚,贺子珍不在身边,女儿生娃娃,贺子珍也不在,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以一个丈夫的形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寄托着无限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泽东

女儿来到北京,毛泽东忙问:你妈妈怎么样?

女儿来到北京,毛泽东忙问:你妈妈怎么样?

1948年毛泽东进驻西柏坡后,一直在和周恩来等人商量着启程去北平的事情,贺怡同志就专程来看望毛泽东,虽说是看望,但她却想为自己的姐姐贺子珍“讨个公道”,贺怡问毛泽东:“姐夫,虽然你们不在一起了,但让她去北平找你,有何不可呢?”

毛泽东站在窗前抽烟,一言不发,贺怡又问:“姐姐和你都十年没见了,你不想见见吗?”毛泽东依然不说话,嘴里想说什么又不想说,一直在听这个小姨子的数落。

贺怡同志是毛泽覃的夫人,毛泽覃又是毛泽东的亲弟弟,这样一来,贺怡既是毛泽东的小姨子又是毛泽东的弟妹,在这个亲人的嘴里,毛泽东竟然有点不近人情了。

毛泽东叹气说:“你不要说了,这都是历史造成的原因,那就按中国的老传统吧。”贺怡一听,心里高兴得不成样子,赶紧给毛泽东倒了一杯新茶。其实在贺怡心里,她一直有个遗憾,当年长征前,贺子珍曾把“小毛毛”交给毛泽覃,后来毛泽覃不幸牺牲,小毛毛从此下落不明,作为毛泽覃的夫人,贺怡一直希望可以找到。

贺怡临走的时候,毛泽东告诉她,希望她和贺子珍商量下,和女儿娇娇接到北平。随后把已经写好的一封信交给她,这是毛泽东写给女儿娇娇的信,毛泽东提笔在信的末尾又加了一句:我亲爱的女儿,我已经让贺怡阿姨去接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娇娇

娇娇差不多12岁的样子,回国后和贺子珍一直居住在哈尔滨,收到爸爸的回信后,她像一只小鸟一样围着贺子珍直跳,因为她证实了一件事:她的爸爸确定就是毛泽东。

在苏联上学期间 ,这个问题可把娇娇给愁坏了,别人都说“你爸爸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娇娇不信,她不相信自己会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虽然毛岸英也竭力地告诉她“我们的爸爸就是毛泽东”,但是娇娇还是不信,所以刚回国就给毛泽东寄了一封信,信上她亲自提出了这个巨大的疑问。

毛泽东在信中回复:娇娇,我确定,你是我的女儿,我是你的爸爸,爸爸很想你,快回到爸爸的怀抱里来吧。

贺子珍看到女儿高兴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女儿跟着自己在苏联受了不少委屈,如今回到她爸爸的身边,一定会生活的更好,一定会有更好的教育,一定会有更好的饮食。送娇娇离开的前一晚,贺子珍静静地坐在娇娇的床边,看着娇娇入睡的样子,眼泪不由地落下来,她坐在灯下,郑重地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毛主席:
一别九年,我已经回到中国来了,身体不太好,还在休养……听妹妹贺怡说,我走后,你对我的妹妹和母亲照顾有加,替我尽了姐姐和女儿的责任,我将会终生铭记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

娇娇走的那天,贺子珍一边给娇娇梳着辫子,一边嘱咐道:“去了爸爸身边,一定要听话,不要淘气,不能惹爸爸生气,爸爸很忙,也不要打扰爸爸知道吗?”娇娇中文不太好,用俄语回复贺子珍:“哎呀,我知道了。”

年幼的娇娇不知道,在母亲贺子珍的心里,已经把这次看似普通的分别当成了和女儿最后的告别,娇娇离开后,贺子珍收拾起了行李,因为贺怡告诉她,不日将会带着她去北京,看到皮箱里的一条红毛毯,贺子珍再一次触景生情,泪水模糊了双眼,那是和毛泽东结婚的时候买的,去苏联的时候她一直带在身边,睹物思人,曾经18岁骑马打枪的女红军,成了一名中年妇女。

娇娇来到北平的时候,毛泽东正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名单上有好多人都不认识,毛泽东皱眉查看,眼神里充满了睿智。这时候秘书轻轻地走过来在毛泽东的耳边说道:“主席,娇娇被贺怡同志送来了。”

毛泽东眼睛一亮,刚才严肃的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刚开完会,毛泽东便朝着大厅走来,娇娇身边还有闻讯赶来的康克清和邓颖超,激动的毛泽东顾不得和她们打招呼,径直走到娇娇跟前,一把把女儿拉到怀里。“当初的小鸡蛋也长成大娃娃了。”毛泽东的脸上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笑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和女儿娇娇

娇娇13岁出头,但比起来同龄的孩子却高出一头,甚至个子都超过了邓颖超,初到北平的娇娇十分腼腆,身上还穿着外国服装,行为举止也很西化,但是眼睛和嘴巴,神态都和毛泽东十分相似,邓颖超夸赞说:“娇娇的皮肤白白嫩嫩的,很像贺子珍。”

听到贺子珍的名字,毛泽东也问道“娇娇,你妈妈怎么样了?”娇娇左看看右看看,在爸爸的怀抱里十分的温暖。“妈妈很好。”毛泽东拉着娇娇,对着大家开心地说道:“看,这是我的洋娃娃。”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日后李敏也回忆说,那可能是爸爸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了。

娇娇这个名字是她刚出生的时候邓颖超最口一说的名字,如今回到北京,就要接受正规的教育了,去学校读书就要有个新名字。毛泽东根据李讷的名字,从“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句中给娇娇取名“李敏”。

娇娇起初不喜欢这个名字,毛泽东博览群书,他告诉李敏:《论语》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杜甫的《不见》中也有“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样的句子,‘敏’是个好字。就这样,娇娇叫李敏,妹妹叫李讷,她们两个成为了毛泽东的贴身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泽东和两个女儿

李敏有了男朋友,毛泽东要给女儿拿主意

李敏有了男朋友,毛泽东要给女儿拿主意

娇娇比李讷大,在苏联上过学校,回到北京后,没多久便去了初中学习。对于女儿的教育,毛泽东向来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的。毛泽东喜欢读书,他认为读书没有坏处,所以要求孩子们必须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毛岸英如此,李讷如此,李敏也如此。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就是从四大名著开始的,所以他要求女儿,也要看四大名著。初中生看四大名著,属实是有点费力,毛泽东问李敏:“娃娃,我让你读四大名著,你读了多少了?”李敏委屈地说:“《三国演义》我真的读不懂,越读越糊涂,他们到处打仗,我都分不清谁和谁打。”

听女儿说完,毛泽东开心地笑了,小时候他自己开始读三国的时候也读不懂,这不能怪罪女儿。每当孩子们遇到了读书上的难题,便会很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必要的时候还会召集孩子们一起听他讲课,从一个领袖变成了家庭教师,毛泽东忙的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泽东和孩子们

毛泽东日理万机,这样的机会可不是很容易就来的,毛泽东有个喜欢,他喜欢晚上工作,白天睡觉,有时候女儿想去请教父亲问题,发现爸爸在睡觉,为了不打扰爸爸,只能去请教韩桂馨,等毛主席醒了,李银桥便把这些事都告诉毛主席,毛主席无奈地点点头,作为一个父亲,他何尝不想和孩子呆在一起,辅导家庭作业呢。可是他是人民领袖,每天桌子上有各种文件需要他审阅,对于国家来说,毛泽东融入孩子们的世界,成为了一种奢侈。

他对李银桥说,女儿嘛,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等女儿嫁出去了,我这个当父亲的,也就放心喽。可当这一天真的来到了,毛泽东反而有点不舍了。

时光匆匆,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

1958年,将要高中毕业的李敏告诉毛泽东,她交了一个男朋友,只要爸爸同意,今年就可以结婚。听到这个消息,毛泽东喜忧参半,他和蔼地说:“女儿啊,你这个男朋友的家里是做什么的呀?他的父亲是谁?家里几口人?”

一句话把李敏给问住了,除了知道他叫孔令华,家里一切都不知道。李敏说:“我和他处对象,你打听人家家里干什么?”毛泽东严肃地说:“我是你的父亲,还是应该要知道的嘛,去问问。”

在毛泽东嘱咐下,李敏不仅把孔令华家里的事情问了个遍,还带着孔令华面见了毛泽东。起初孔令华也不知道这个姓李的女朋友,得知李敏的父亲就是毛泽东,孔令华心里也紧张得很,在毛主席的面前,孔令华头上直冒冷汗。

毛泽东握着这个年轻后生的手,郑重地嘱咐道:“你和李敏的恋爱,我看可以。替我向你父亲孔从洲问好。”就这样,毛泽东肯定了李敏和孔令华的恋爱。临走的时候,毛泽东又嘱咐李敏:建议你再去上海问问你妈妈,结婚是个大事,是要请示下妈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敏和孔令华

当时贺子珍已经从上海搬到了南昌,李敏带着孔令华到了南昌时,贺子珍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到李敏来了,贺子珍马上起身。贺子珍和毛泽东共生有6个孩子,如今只有李敏一个人在身边了,对李敏的爱,贺子珍无以言表。

贺子珍对李敏说:“你同小孔相爱,打算结婚,我赞成,但是我希望你们的婚期能拖后一年,等到你高中毕业后再结婚。我是这样考虑的,结婚以前多读一点书,对你今后有好处。结婚后,生儿育女,杂事很多,你想再读书就难了。”李敏觉得妈妈的话有道理,于是把婚期往后推了一年,定于1959年夏。

1959年8月,毛泽东刚刚从庐山回来不久后,在北京主持了女儿的婚礼,在这场婚宴上,毛泽东十分高兴。上个月,他刚在庐山见了贺子珍,从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已经有22年没有见面了,久别重逢的二人,一起讨论了女儿的婚事,毛泽东感慨万千。

李敏结婚后,陪伴父亲的时间慢慢少了许多,这也难怪,成家立业,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李敏也不例外。李敏在门前种了很多玫瑰花,毛泽东一有时间便来帮忙打理,顺便问问李敏的生活。秘书在整理毛泽东的信件的时候,偶然翻到李敏上学的时候写给爸爸的信,再给毛泽东看,除了回忆,还有无尽的感慨。

毛泽东的前半生,大把大把的时间奉献给了他为之浴血奋战的新中国,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毛泽东身边竟然清静了起来,看着书中夹着的毛岸英的旧照片,毛泽东不由地老泪纵横。李银桥告诉毛泽东,李敏怀孕了,以后您就有外孙了。李银桥陪伴了毛主席十几年,在将要被调走之际,得知这个消息也十分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敏和父亲毛泽东

李敏生了娃,特地让毛主席给起名字

1962年,得知李敏生了娃娃,毛泽东禁不住自己的喜悦,一夜未眠。这是他的第一个外孙,深秋的冷风无法掩盖毛泽东脸上的兴奋,披着衣服一个劲问秘书,再去医院看看怎么样。

11月初,毛泽东忙完工作特地回到菊香书屋的前院看望女儿,屋子里李敏和李讷正在逗弄襁褓里的婴儿,李讷不时地夸赞说孩子很精神。看到毛泽东进来了,李讷笑着对孩子说:“你看看谁来了?快,叫外公。”众人哈哈直笑,刚出生的孩子怎么会说话呢,毛泽东看着襁褓里的婴儿,十分开心。

“有名字了没?”毛泽东问道。李敏说:“没有名字呢,爸爸,孩子的名字你给起一个。”毛泽东却摆了摆手。毛泽东博览群书,孩子们的名字大多都是他起的,让他起一个名字应该不难,但他说:“给娃娃起名字,是小孔家的权利,我怎么能起呢?”

李敏接着说:“爸爸,令华已经给沈阳打过电话了,公公点名说要让外公给起名字。”毛泽东一听就乐了,开心地露出几排牙齿:“亲家公这么信任我?那这个托付还真是不小呢?那孩子的爷爷有什么要求?”

李敏想了想说:“人家用过的虎、彪、杨、柳、松、柏这类的最好不要用了,最好从马克思,列宁几个伟人的名字里找一个。”毛泽东一听,冁然一笑说:“你公公的要求真不低嘞!”

毛泽东向来是喜欢梅兰竹菊的,还没有使用就被亲家公给排除了,毛泽东思索了一会说:“列宁的列字不错,有宁静和安宁的意思,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起名习惯,孩子长大后也要继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叫‘继宁’吧”。李敏一听,拍手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贺子珍和孔继宁

看望了外孙,毛泽东又匆匆南下,半途中杨开智打来电话,说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92岁寿终正寝,毛泽东心情瞬间沉重起来,古稀老人去世,半喜半忧,毛泽东感叹,幸亏春天的时候让毛岸青和邵华去和老人家见了一面,也算是弥补了遗憾。

工作人员问毛泽东,如何处理,毛泽东从稿费中拨了500元寄过去,毛泽东给杨开智写信道:杨老太太可与我亲爱的夫人杨开慧同穴,我们是同一家,不分彼此,节哀顺变。

毛泽东为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每次处理自己的家事,都十分有感触,对于他来说,国家是个大家,他自己的家也是一个家,但却显得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面对孩子,面对妻子,面对父母,面对全国人民,毛泽东表现的永远是最坚强的一面。

人生七十古来稀,1964年,毛泽东已经步入了七十高龄,这一年,女儿李敏决定从中南海搬走,过自己的生活。毛泽东得知后,曾特地嘱咐: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

搬离中南海一个星期后,李敏回到丰泽园看望父亲,毛泽东没有休息,坐在案边静静看书,看到李敏来了,毛泽东心脏咚咚直跳,拍着李敏的手不停地说:“娃娃,爸爸想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