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西瓜就是一个解暑的神器。虽然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地区都能够在夏天吃到西瓜,但是西瓜并不是我国的原产水果。有一些朋友会提到西瓜的名称中有西字,是不是来自于西域的水果。然而,西瓜虽然确实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但其实是源自于非洲,它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

野生的西瓜

而且古代的西瓜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甜度和果肉饱满度都无法和现代的西瓜媲美。西瓜传入我国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良后才有了香甜的西瓜可供食用。我国是西瓜种植大国,种植了大约全世界70%的西瓜,不过我国消耗西瓜的数量也十分惊人,达到每年8000万吨西瓜。吃瓜群众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现代西瓜

因此,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也都种植西瓜,西瓜适合种植在沙瓤土地中。这种土壤含有少量沙土,保持了一定的透气性,而含量较高的土壤成分也能够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这样西瓜又不会烂根,也不会因为水肥不足而无法成型,能够保持较好的产量。

硒砂瓜

不过甘肃宁夏有一种种植在石头缝中的西瓜,您听说过吗?而且这种西瓜因为口感脆甜,含糖量高,保存期较长,在西瓜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价格也比普通品种的西瓜高出一倍左右。这种瓜叫做硒砂瓜,在此前种植状态好的时候,年产量能够达到180万吨,每年的营收能达到20多亿。给当地的农民创造了良好的收益。

硒砂瓜

农民的干劲越来越大,硒砂瓜的产地也不断地扩大。不过从2021年起,一份份关于硒砂瓜地退出种植的通知显示,规定一些地区范围的硒砂瓜地不仅不能再种植,而且如果当地农户擅自种植,将会被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予以追究刑事责任。本来是鼓励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为何会禁止种植呢?

硒砂瓜退出

这还得从硒砂瓜的种植方式讲起。宁夏位于我国的西部,其中有部分区域处于极度干旱的状态,一些地区的年均降雨量仅有2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无法种植蔬菜瓜果来有效地增收,经济收入水平都不高。不过,穷则思变,他们因地制宜地发明了一个种植西瓜的方法。他们将一些以石炭系为主的岩石碎片,铺在当地灰钙土土壤上,碎片厚度要达到10-15厘米,这样能够保证维持土壤中的温度,并且保持水分不易流失。

压砂地

从2005年开始,在这些干旱地带,农户就开始大量地种植硒砂瓜,并且形成了国内最大的连片硒砂瓜。虽然因为当地的气候影响,硒砂瓜一年只能种植一茬。不过,此瓜的优势在于生长周期较短,3个月就能够成熟;而且亩产量很高,比如一亩地可以种植800-1000株,产量能够达到3000-5000斤左右。

硒元素

而且这种瓜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富含硒元素,而硒元素有“抗癌之王”的名号。这也是为什么它的价格比普通西瓜高。硒元素主要来源于铺在西瓜地里的碎石片,碎石片中含有丰富的各种矿物质,西瓜在生长中就能够将这些元素吸收进去,增加营养。

为何禁止种植?

而且,正因为种植硒砂瓜,将以前荒废的土地利用了起来,也大大降低了土地荒漠化的程度。这不管是算经济账还是生态账,都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不过就是因为经济回报丰厚,农户开始进一步扩大生产面积,宁夏的中卫环香山地区就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

中卫环香山地区

现代化机械的使用也加快了压砂的进程。以前光是依靠人工挖砂压砂,进度非常缓慢,经常是耗时一个月左右才能改造好一亩地。而现在只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于是,大量的土地都被改造成了瓜地。不过随着种植时间越久,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为了将土地改造成为适合种植的瓜地,需要覆盖碎石片,而种植面积越大,需要的碎石片也就越多。而为了节省成本,农户选择从附近的山区进行采挖,这就大大破坏了山区的表面植被以及地形地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后果。

硒砂瓜

其次,因为当地除了硒砂瓜以外也无法种植更多的其他农作物品种,因此土地连续多年种植单一的作物,会导致瓜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下降。微生物群落是维持土壤肥力很重要的循环动力。加之土地种植年限越长,土壤中砂石的风化和消耗较为严重,影响了瓜地的蓄水和调节温度湿度的能力。这样瓜地逐渐退化,导致了硒砂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

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

第三,死苗率持续走高。随着瓜地种植年限的增加,农户发现瓜地的死苗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一些瓜田还因为死苗问题直接绝收。而且,种植年限越久的瓜地死苗率呈上升趋势。连种7年的瓜地死苗率在7%左右,但是9年的瓜地死苗率就能达到18%。而为什么会出现死苗率,还是由于常年种植单一的作物影响的。因为瓜苗死亡主要是因为患上了“枯萎病”。这种病菌的存活力较强,能够一直留在西瓜地里,如果连茬种植西瓜的话患病的概率就大大提升。

西瓜枯萎病

最后,因为西瓜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在宁夏这么干旱的地方,如果大量种植硒砂瓜也会增加水量灌溉。这样对当地本来就少的水力资源来说也是一种加剧消耗,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出现更多的土地荒漠化。

结语

万事万物生长皆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只能加以合理的引导和调整,切不可太过于违背自然规律,否则结果就有可能像硒砂瓜一样,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不过我们有着聪慧的大脑,在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之后,可以调整耕作方式,比如合理地进行轮作倒茬,重新将砂地进行肥力培养或者栽种可以替代的品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得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