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G44一直被认为是一款划时代意义的步枪,它诞生于二战纳粹德军之手,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列装的突击步枪,也是第一款中等射程的步枪。
在突击步枪的理念影响下,诞生了包括AK47、MP16等一系列经典武器,对世界陆军单兵作战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STG44本身至今依然被广泛运营在小规模游击战斗中。
其实,STG44的设计理念早在1918年就已提出,但为何直到1944年才匆忙被列装?又为何会被希特勒叫停?在实战中大放异彩的STG44,为什么没有被纳粹德军广泛运用?
一、空白的中间杀伤距离
19世纪末,标准步枪的杀伤射程已经可以达到千米以上,这显然超出了当时的步兵所能瞄准的范围,从而显得威力有些过剩。在远距离战斗中,军队多半运用狙击枪和火炮作为代替,标准步枪更多的只是作为守护、配合机枪的辅助。
另外一方面,为了应对近距离作战的需要,小口径自动冲锋枪,以及半自动手枪应运而生,因为它们发射的子弹缺乏威力、精度和射程,这些武器多半被应用在50米至100米的战斗中,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都没有武器填补这中间的空白。
1918年,德国陆军总参谋部轻型武器研讨会提交了一份报告,首度指出陆军作战很少发生在400米开外的地方,且更小、更短、威力更小的子弹将节省材料,并且减少步枪的后座力。但是在当时德国陆军对此不怎么感冒,因为他们已经广泛运用了MP18,再引出一款武器显得没什么必要。
1930年以后,德国政府才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中程弹药和武器计划。军方要求设计一种较短的步枪,与Kar98k重量相等或更轻,杀伤半径低于400米;且射速低于每分钟450发,预计要在1942年初设计成型。
到了二战开始的时候,纳粹德军虽然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当时的标准步枪体积实在太大了,无法在装甲车和坦克中灵活的进行战斗,常规的冲锋枪精准度不够,超过100米很难精准命中目标,所以德国陆军迫切需要一种更轻便的武器。
与此同时,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开始大规模使用SVT-38和SVT-40自动步枪作为他们部分军队的制式装备,这些自动火力对当时的德军造成很大的杀伤,在被苏联的半自动步枪的杀伤震撼之后,德国陆军开始认真的思考引入小规模武器的重要性。
他们一开始盯准的是轻型机枪或者半自动步枪,但是这些武器要么是后座力太大,要么太过娇贵不好保养,要么是没法建立完整的生产线。
于是,德国军方向Walther和Haenel两家公司签发了一项步枪研发合同,要求他们提交名为Maschinenkarbiner 1942或MKb 42的原型武器,但是希特勒很快就叫停了这项计划。
于是,为了绕开希特勒的命令,德军装备开发部把这种步枪重新更名为MP43,对外宣称这是对现有冲锋枪的升级。
虽然希特勒很快发现了这个小小的“欺骗”,但他允许MP43小规模进行评测使用,最终在1943年10月,MP43首度在纳粹党卫军中列装,在苏德最后一次大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党卫军手中的MP43大放“异彩”,正面压制住了苏军的主力战斗武器波波莎冲锋枪和莫辛-纳甘步枪。
在会战后,MP43得到了改进。在外观上缩短了导气管的长度,在选择单发射击处于闭膛待机状态,并进一步提高了精准度。这个改进版被命名为MP44。
二、暴风雨来袭:血染东线战场
希特勒在观看完MP44的演示后终于彻底认可了这支步枪,出于宣传的目的,这款步枪再次被改名为Sturmgewer44,“Sturmgewer”意为暴风雨,以突出它所代表的新型武器,简称STG44,一种新型武器就此诞生。
实际上,希特勒并没有真正阻挠STG44的发展,如果他愿意,他本可以下令完全取消该项目,特别是如果该项目对他隐瞒的话。但大量的报告和连队通信显示,希特勒经常看到步枪的发展阶段。与其说他反对整个列装计划,倒不如说他的担心是因为他不愿意以太少的数量向前线派遣新武器。
当时的纳粹德军主力装备为Kar98K,如果全面列装STG44,德国的后勤将无法在短时间内更换约1200万支Kar 98k步枪,本已紧张的后勤结构也将不得不支持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子弹,从而引起后勤系统的紊乱。
但事实证明,突击步枪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武器,尤其是在它最初部署的东线。一名训练有素的使用STG44的士兵,可以有效地在比Kar98k更远的射击距离内攻击目标,近战中它比MP40更有用,并像轻机枪一样提供掩护火力。
在实战中,STG44的火力输入让对面的苏军士兵十分惊愕。在当时,一个装备了STG44的德军班组,往往能压制住一个排连单位的苏军的进攻。
此外,它还被发现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非常稳定。
而STG44的主要用途是对抗苏联波波莎冲锋枪和莫辛-纳甘步枪,STG44虽然没有Kar98k的射程,但其射程比PPS/PPSh冲锋枪更远,功率更大,能够在全自动和默认半自动射击模式之间自由切换,精准度令人震惊。
且STG44其419毫米(16.5英寸)枪管的初速为685米/秒(2247.4英尺/秒),相比之下,Kar98k的初速为760米/秒(2493英尺/秒),M1卡宾枪的初速为600米/秒(1968.5英尺/秒),MP40的初速为365米/秒(1197.5英尺/秒)。
此外,STG44的内联设计使其即使在全自动模式下也具有可控性。简言之,STG44为战斗单兵提供了与所有早期手持式火器相比无与伦比的火力。
德军原计划将STG44全面列装,但是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Kar98k被保留为狙击和步枪发射手榴弹的专用武器,而MP40则被车辆和炮兵以及军官使用。STG44发给所有步兵,用于精确的短程快速射击。
当机枪必须停止射击或移动时,小队中的突击步枪增加了火力。当攻击一个阵地时,Kar98k步枪兵会近距离使用手榴弹,而STG44步枪兵会快速半自动或自动射击,以达成火力的压制。
此外,因为弹匣随动弹簧的使用寿命很短,因此士兵们被命令装载不超过25发子弹,以减少弹簧的磨损。在1945年1月,德军又引进了一种装有固定插头的弹匣,将其容量限制为25发。虽然STG44能够全自动射击,但德国士兵被指示主要在半自动模式下使用。为了节约子弹,全自动模式只能在两到三轮的短时间爆发的情况下使用。
三、生不逢时的作品
STG44虽被认为是步兵划时代的作品,它较高射速、稳定的射击、适中的后座力、短小轻便的枪身成为突击步枪的重要标准,但是,这是一款生不逢时的作品。
1944年夏秋两季,随着诺曼底登陆战的失利,纳粹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大量的纳粹精锐部队在东线几年的血战中被逐步消耗掉了,在苏联钢铁洪流的进攻下,纳粹德军节节败退,在西线,随着罗斯福的入局,英美两国的战斗机在法国上空取得了制空权,德军的后勤工厂伤亡惨重。
1945年1月STG44首度大规模列装,但是这时候纳粹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法抵消双线战场的失败,在列装3个月之后,纳粹首领希特勒于德国柏林暗堡中自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纳粹德军原预计生产超400万支STG44,但是截至二战结束,总共只生产了425977支各种型号的STG44变型,约为原计划的百分之十。此外,纳粹德军生产了约8.22亿发7.92×33mm子弹。1945年3月初,部队总共配发2.739亿发子弹,备用补给储备为6960万发。
直到纳粹德军的覆灭,STG都没有全面列装。在当时,该枪主要装备在纳粹的精锐步兵身上,比如死守卡昂党卫军希特勒青年师。在柏林战役中,坚守国会大厦的党卫军步兵也配装STG44。
二战结束后,突击步枪的巅峰才刚刚到来。苏联在亲眼见识了STG44的威力后,花费十多年时间,开发出了一代经典突击步枪——AK47,这种稳定性强大,射击流畅,分解简单的步枪,堪称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陆军单兵武器。
英美一开始对STG44嗤之以鼻,认为它需要零件太多,火力不足,稳定度远远不如半自动步枪。结果在越战中,美国军人带着笨重的MP14遇上了使用AK47的越南人,在游击战中被狠狠“教育”了一通。之后美军痛定思痛,开发出了MP16,苏联武装部队紧随其后,推出了SCHV AK-74步枪。
尽管如此,STG44本身的神话也依然在继续。二战后,苏联将大量STG44赠与东欧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STG44一度在东德人民军中成为制式装备,不过随着东德人民军装备水准的提升而很快被淘汰,在南斯拉夫,军队直到1983年仍在使用STG44。
后来,南美的阿根廷生产了大量的仿制STG44,这些武器被称为AK42,被广泛用于游击战斗中,直至21世纪的阿富汗战争和东非动乱,依然能时常看见STG44的身影。
参考资料:《步枪系统的突击性》 ,马式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