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在1978年的7月6日开始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上发言,指出大家要解放思想,并提出了“四个一点”:
思想再解放一点;
胆子再大一点;
办法再多一点;
步子再快一点。
华国锋
华国锋指出,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低的,我们应当承认这些落后。
目前正是引进的好时机,要抢时间,大家出谋划策,敞开思想讲,说错了没有关系,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这些意见对会议影响很大。
改革之前,华国锋就有过改革理论思想和想法,但没有形成实际操作。
早在1977年,华国锋就发表过一篇文章,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会使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完善的地方暴露出来,唤起人们去加以改革”。
虽然文章中提到的“改革”仅仅是理论雏形,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但可以看出华国锋希望打破闭关自守,寻求创新。
李先念
会议由党中央副主席李先念主持,他首先发言。
在回顾了粉碎“四人帮”之后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后,李先念指出:
目前国际形势对我们有利,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我国强大繁荣,我们应该有魄力、有能力利用他们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组织经验来加快我们的建设。
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自守,不学习外国的先进事物。
这次国务院务会是经华国锋提议,党中央常委会同意召开的,会议于1978年7月6日召开,9月9日在李先念做总结讲话后结束。会议规模不是很大,与会人员及工作人员共六七十人,会议一般只是每天上午召开,下午参会人员回本单位上班,但会期较长。
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及几位国务院副总理和各部委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邓小平和陈云同志因故未参加会议。
这次国务院务虚会议的目的是,通过总结我国30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国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讨论如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华国锋
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陈云等老领导感召和时代洪流推动下,华国锋慢慢打开了思想,将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改革这两个概念挂钩。
为此,华国锋和党中央决定派人出去考察,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解放思想。
在华国锋的同意下,从1978年开始,派出了各个不同的出国考察团。3月至4月,以林乎加为团长的中国赴日经济代表团,考察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以李一氓为团长,于光远、乔石为副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以段云为组长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团,对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谷牧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欧洲五国
1978年5月2日至6月初,由谷牧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欧洲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德国)考察。
1978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听取考察团工作汇报。在听取考察团汇报后,华国锋、叶剑英和李先念一致肯定了出国考察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果。
大家明确了一个共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有多种模式,任何国家都不能盲目照搬别的国家,但对他国的经验应该很好的研究。
胡乔木
1978年7月28日胡乔木在国务院务虚会上发表了《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只有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把外国经验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和我们自己的具体情况、成功经验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迅速提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能力,才能够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
1978年9月9日,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做了总结发言,在发言中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但没有展开论述。据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回忆,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次重提这个问题…从李先念后来所做的说明来看,这个口号显然是从陈云1956年的“三为主,三为辅”脱胎而来的。
陈云
陈云虽然没有参加这次国务院务虚会,但在看了会议简报和个人发言后,他在7月31日向李先念等同志提出,希望会议多开几天,专门听听反对意见。
邓小平
邓小平没有参加这次国务院务虚会,但在之前他就在党内提出,社会主义就是要加快发展生产力,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这次国务院务虚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当时高速度气氛的影响,但提出了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提出了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
会议所提现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思想,对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启动有着深远影响,为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迈出了大胆探索的重要一步,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准备,为全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