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皮县寨子镇的门堂村有这样一家红薯种植农场,注册人名叫杨金立,是村里的会计,也是全村红薯种植的发起者,致富带头人,村里无论大小事务也几乎离不开这个个子瘦瘦小小的“年轻人”。说杨会计年轻,是因为他身上的这份踏实、热情、和永远的神采奕奕。实际也早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2005年,杨金立发现了门堂这黄河故道沙壤地的价值,开始了红薯的种植,最开始规模很小,只有三五亩地,秧苗也是自己培育,春末夏初种下,秋末冬初收获,当时想的也就只是拿到村上的集市去卖一卖来赚些钱,意外的是口碑甚好,认可度极高,各个村的村民从那时候开始就认准了他家的红薯,供不应求是常事,逐渐的,红薯的规模越来越大。
2018年7月23日,杨金立正式注册“薯我行”家庭农场,到2021年,红薯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80亩,年产40多万斤,销售一空,而在这注册后的短短几年间,“薯我行”品牌先后参展了第五届河北广播电视台年俗文化节、京津冀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2020年新春年货及文旅商品展销会、中国沧州丰收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名声大噪。
下面是作者对门堂村杨金立的一段采访:
作者:杨会计,现在随着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您自己家里忙得过来吗?
杨金立:现在面积大了,开始雇人了, 正好让村里不在外打工的人们来帮帮忙,给他们开工资,也是一项收入,基本上是按天算,多的一天80块钱,也就忙一阵。
作者:那现在村里种红薯的户家多吗?
杨金立:一开始没有,大家还是以小麦玉米为主,包括我自己家还有30亩地用来种小麦玉米,后来,看着大家伙对种红薯这个事慢慢的认可了,这两年就也有种的了,慢慢的也多了。
作者:种植这个红薯工序多吗?应该和种植其他的农产品不一样吧?
杨金立:工序还行,主要也是浇水、除草、控旺,控旺就是防止红薯苗长得太旺,这样结的红薯就会又小又少。
作者:那您这个红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哪呢?村里的种植户也是您帮忙给销售吗?
杨金立:现在主要在沧州周围销售,有的来我这大批量团购,有的商场也让我们来供货,再加上这两年参加的展会不少,知名度比原来也提高了,来购买的就更多了,村里人们种植一般都是我给进苗,也帮着给销售。
杨金立后来也说到,门堂蜜薯是我们村的一项特色产业,这边的沙壤地是财富,是契机,种植前期我也是在周边考察了很久,这种类型的土地很少,和其他的红薯不一样,在这样的土地种出来的红薯口感细腻,香甜。红薯销售的好,村里各家收入就能多,就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2020年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之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之后,做好脱贫攻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了目前的重要任务。乡村正是需要杨金立这样的带头人,让大家对致富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认为自己可以做得到。而通过这次采访,也让我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变得更加有信心,有决心。
“杨会计,这个薯我行的名字是谁想出来的呢?”杨会计嘿嘿一笑:“我自己取得,怎么样?还行吧?”“行,忒行了,论红薯,“薯我行”,数您行!”
作者:刘彦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