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建立晋朝以前,不管天下怎么分分合合,王朝怎么起起落落,“胡人”都无法入主中原。
可是,司马家接管天下后,一顿操作,直接把历史带入了“五胡乱华”的至暗时刻。
司马家是怎么做到的?
游牧民族之患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是,不管怎么分,怎么合,晋朝以前,游牧民族都最多只是“边患”。
强盛的时代就不说了,即使在衰落、分裂的时代,也不曾让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然而,犬戎掠夺后就走了,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们依然牢牢控制着天下。
战国时,七国打来打去,你死我活,但秦、赵、燕,都能击败匈奴、东胡,不曾让其得逞。
西汉、东汉衰落之际,虽然内部问题一大堆,但也能保持对“北胡南蛮”的压制。
汉末三国时期,群雄割据,烽火连天不休,但无论是北方的曹魏,还是南方的蜀吴,都能压制住北胡、南蛮、越人。
唯一比较屈辱的是汉初,白登之围后,汉天子忍辱负重,和亲换和平。
然而,即便如此,当时的匈奴也只是北方“边患”,虽然时时侵掠,但不至于带来亡国之危。
然而,这一光荣,却在司马家的晋代中断了。
一切,要从司马家夺权开始说起。
司马懿的阴谋,带来致命隐患
曹爽、司马懿联合辅政时期,曹爽系的夏侯玄曾经提出一套改革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审官择人”。
夏侯玄的这个改革方案,发现了问题。
原本,早在曹丕时期,陈群、司马懿等人一起建立了“九品中正制”,以此为评定人才,选拔人才的选举制度。
这套制度,本意是通过对人才家世、品德、才能等方面的综合考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可是,在现实中,由于“打分”的中正一职长期由关系盘根错节的大士族担任,所以,在品评人才时,只看家世,几乎本看品德、才能,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鉴于此,夏侯玄提出“审官择人”,就是要限制中正官的权力,以选拔更多寒门人才。
然而,这一举措,显然触动了大士族的利益。
司马懿表示:“大善”!你的办法很好,但还没有到实施的时机!
此后,在士族们的支持下,司马懿成功夺权。
既然司马家是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夺权的,司马家当然在掌权后优容士族,以巩固其统治基础。
因此,重要官职,悉数为门阀士族世代垄断。
能否当官,能否升迁,完全看家世,以及盘根错节的关系。
这一致命隐患,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统治集团素质的急速下降
司马懿夺权之初,统治集团的军政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可是,由于司马家的“劣根性”,统治集团的素质急速下降。
第一步:优秀人才迅速出局。
司马家本身就是以有功士族的代表夺权的。
因此,其对优秀人才防得非常厉害,担心被人依样画葫芦。
灭蜀战争结束后,邓艾、钟会立刻死于权力斗争。
平定淮南三叛后,原本以良将石苞坐镇淮南,但很快引起司马家不安,险些遇害。
邓艾、石苞,都是出身寒族,为司马家一手提拔,钟会更是司马昭的绝对亲信,此三人都是司马家“自己人”,尚且被司马家如此防范,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第二步:朝堂充斥阴谋家。
有才能,事功,就会遭到猜忌、打压,而不求有功,只依靠身世就可以保有高位。
因此,统治集团迅速腐化,不思进取。
司马昭灭蜀时,满朝反对,只有钟会支持。
司马炎灭吴时,满朝反对,只有杜预等寥寥数人支持。
王朝刚刚建立,但统治集团已经暮气沉沉。
司马昭、早期的司马炎都有求功之心,尚能力排众议,坚定推进统一战争。
可是,统一天下后,司马炎也失锐气,完全融入了统治集团的腐化氛围中。
在这样的集团中,立功会遭到猜忌,安于现状可以保有位置,而施展阴谋是不断晋升的唯一途径。
因此,到司马炎后期,掌权者,或是庸碌无能的外戚,或是贾充、卫瓘这样的阴谋家。
第三步:统治集团素质史无前例的低劣。
阴谋家的特点是:为获取个人利益,完全不顾国家利益。
因此,朝堂乌烟瘴气,阴谋丛生。
最离奇的是:在阴谋家们的运作下,弱智者成了太子、天子。
司马炎明知太子智力低下,却在阴谋家们的操作下,让晋惠帝做了接班人。
连天子之位,司马炎都可以让弱智来继承,那么,他们在选拔其他各级官员时,对才能的“无视”就更不必说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晋王朝可能是“藐视”才能的政权了!)
一个弱智天子,加上一群只顾自己利益的阴谋家,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垃圾的一个执政集体,真是什么昏招都用得出来。
很快,他们作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低劣决策。
致命的决策
原本,在强汉的持续打击下,曾经强大的匈奴帝国被打趴下了。
部分匈奴人迁入内地,依附于中原王朝,与其他几个内迁民族一起合称为“五胡”。
虽然这些部族进入内地后,为中原王朝所统治,但毕竟仍然拥有很大威胁。
因此,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分而治之”。
司马炎时期,司马攸指出匈奴威胁较大,建议加大分化、打击力度,司马炎虽未采纳但也没有重用匈奴。
到晋惠帝即位后,外戚杨骏辅政。
或许是为了拉刘渊为斗争的外援,或许是纯粹的愚蠢,杨骏做出决定:任命刘渊统管五部!
如此,曾经被分而治之的匈奴,再次为刘渊所掌握。
刘渊才能卓越,治理高超,赢得了匈奴各部的支持,又深知晋统治者们的名堂,因此,他一面作晋的宁朔将军,一面在内部被称为“大单于”。
真是作!
然而,当时的匈奴毕竟已与鼎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晋自己不再作,也搞不出太大名堂。
然而,司马家早早为自己埋下了另一个雷。
宗王出镇,八王之乱
司马家掌权后,反省老曹家丢掉江山的教训,得出结论:一定要加强宗亲力量!
另一方面,让外人担任都督,也不利于司马家的统治。
因此,司马家掌权后,依次让宗王出镇。
这些宗王到地方后,有地盘有兵马,自成独立王国。
司马炎时期,这些宗王还算老实。
弱智皇帝即位后,阴谋家们各自放飞。
很快,各地宗王逐渐卷入权力斗争,大打出手。
其中,一些作战,双方参战兵力达30万人,彼此厮杀,损耗国力。
八王之乱,历时16年,其中激战7年,使晋的精锐军力损耗殆尽。
事情还没完!
另外一个雷,也炸了!
流民之乱,天下虚弱
晋武帝灭吴后,又吸取了东汉末年的教训,认为地方刺史掌兵,会威胁皇权。
因此,晋武帝废州郡兵,刺史不再掌兵。
地方上,掌兵的只有以宗王为代表的都督们。
可是,这些宗王都督们,都忙着去参加“八王之乱”了,地方空虚。
门阀制度下,地方官的素质本来就堪忧,遇到八王之乱这样的大乱,自然更没有办法维持统治了。
结果,民不聊生,流民四起。
刺史们既没有政治才能安抚流民,手里又没有州郡兵去镇压,而有兵的都督们忙着参与夺权,没空管这些流民。
因此,流民队伍迅速做大做强,越搞越大。
很快,益州割据,南北各地也失去了统治秩序,天下大乱。
更有甚者,一些起义的流民,又与石勒等羯族起义者搞到一起,使五胡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至暗时刻
晋虚弱不堪之时,匈奴、羯等武装发动了。
晋的精锐已经消耗,又缺乏良将,甚至连粮草都因打乱而变得紧张。
晋根本无法抵抗,很快,洛阳被破。
晋怀帝逃到长安,“续命”。
然而,此时的关中已经在战乱中残破不堪,连百官都只能采野生谷物为生,更不要说部队了。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晋统治者还在内斗!
驻扎上邽的南阳王就在附近,晋怀帝派人求救,不来!晋怀帝君臣又考虑前去投奔南阳王,但又认为如果被南阳王控制,“必逞其私志”,遂作罢。
这时候还这么讲究权力斗争,不灭亡才怪!
晋灭亡了。
然而,历史的至暗时刻刚刚到来。
五胡只把汉人当成“双脚羊”,随意掠夺、屠杀中原人士,整个中原,如人间地狱!
神州沉陆!
观西晋历史,统治集团的关键词是两个:避世、阴谋。
避世的士族们,或寄情山水,或放纵享乐,将个人命运、国家命运全部交给了阴谋家们。
阴谋家们则将个人利益、家族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为实现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在阴谋家们的纵横捭阖下,国家利益被不断交换、损耗,国家的敌人则不断发展、壮大。
如此,原本强大、统一的中原王朝变得分裂、虚弱,原本已经没落、分裂的匈奴等内迁游牧民族则变得统一、强大。
最终,神州沉陆。
中原的历史,由此被带入了一段漫长的至暗时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