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四川省苍溪县是典型的秦巴山区县,农业人口占90%,山地丘陵占85%。精准扶贫以来,苍溪连续四年承办全国、全省产业发展现场会,先后获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0张“国字号”名片,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等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两年,苍溪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将嘉陵江两岸的大园区、小庭院以及零散地连接,建设“一江两岸、山水田园”的环嘉陵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让优良的生态禀赋和特色的产业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目前,环江产业带已将98个百亩以上园区和2.5万个小庭院串连,建成以苍溪雪梨、红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10.7万亩,综合产值20余亿元,带动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

围绕建成高端优势特色农产品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苍溪邀请权威专家团队,聚焦优势特色农业“接二连三”,打破行政界限集中连片规划,沿链建设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以苍溪雪梨和红心猕猴桃为主、现代粮油和健康养殖为辅的现代农业产业带,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带,以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文化康养为主的生态康养旅游带。近两年,示范带内新建千亩、百亩以上产业园32个,发展户办庭园、家庭农场等5300个,二、三产业增加值超亿元。

苍溪将产业带建设列入全县“十件大事”超常规推进,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撬动民间、社会、金融资金投入1.54亿元。苍溪出台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推行“统规统建、分户经营”“统规自建、业主经营”“统规村建、集体经营”三种模式,促进“要我建园”到“我要建园”的转变。在万亩园“带”千亩园、种植园“套”养殖园、产业园“联”农户小庭园的“群园联动”基础上,推进产业布局由点状分布向连片集聚转变。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项目、一个专班推进和“发点球”督导、“大比武”考评,每年完成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改造任务2万亩,到2023年底预计完成13万亩。

苍溪与清华、北大、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等国内外3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研究院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联盟、科研合作基地22个,达成219项合作项目。建立农文旅、医康养等产业“高校+公司+政府”横向和“科研+生产+销售”纵向连接线,推动高校智力资源向产业带一线集聚。建成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基因库和无病毒花粉基地、雪梨产业基地等,年科技成果转化值超25亿元。

苍溪整合科技资源组建县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猕猴桃、雪梨等特色产业科技集成示范和科技扶贫示范,构建县级科技服务平台+乡镇技术指导站+村级科技扶贫驿站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统筹433名行业专家、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等技术力量,建成全省领先的科技扶贫在线服务平台,开展公共服务2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35项,为农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帮助近万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

苍溪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13项生产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实施产业“一品一策”风险管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建立原产地保护、品牌营销、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控投入品使用、禁止早采早摘,“三品一标”认证率稳定在6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覆盖率100%,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苍溪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战略,创建26个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公共品牌准入退出标准,搭建区域公共品牌防伪追溯平台并制定防伪标志,实现“标识可管理、数量可控制”。制定激励农产品订单生产和特色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签订农产品保底价收购协议,提供全链一条龙服务。政府统一组织参加涉农展会、国际订货会和举办节会发展订单经济,对订单农户提供定额补贴等扶持。

苍溪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创新组织设置,推行沿嘉陵江产业带村(社区)党组织合建、联建、挂建,在20个大型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园区党委,在农民专合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建立78个产业党支部,在村民聚居点建立35个庭院党小组,构建“村党组织+产业链党支部+庭院党小组”组织体系。深化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项目联推、治理联抓“七联”模式,推动34个机关党组织与29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实施“能人进村班子”和“干部学历提升”计划,优选258名“三好三强”村干部,充实到基层组织队伍,创成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7个。(四川省苍溪县委书记 张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