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南宋诗人的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火了八百年,一度成为广西最耀眼的标签;又因为世间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引得《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发出感叹:广西处处是桂林。

广西桂林!桂林广西!

一直以来,我们对广西的关注似乎只局限在“桂林”这一传播最广的广西印象。

我们对广西知之甚多又知之甚少。

多是因为桂林,少也是因为桂林。

桂林山水,的确点亮了广西的颜值,但成就广西旅游大省这一名号的绝非只有这惊起“哇”声一片的喀斯特山水风光。

01

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自治区的75.6%,山,是广西最重要的一个地理元素。

广西西北部背靠云贵高原,东南段又陷于两广丘陵带,一个被山包围的大盆地和北部湾沿海平原一起,组成了这个令我们心向往之的“神秘”之地。

广西,成也山败也山。

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广西曾被视为戴罪之人的流放之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穷山恶水,让广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游走在中原王朝的边缘。但也正因如此,才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丽又纯粹的广西。

广西的山多有一个响亮又霸气的名字。

比如在广西最南端,那浩浩荡荡2600平方公里的群山,东起钦州西至中越边境,名为“十万大山”;地跨柳州河池两地、绵延至贵州南境,称之为“九万大山”;就连区区玉林境内,都坐落着“六万大山”。

广西的山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

比如由“国民老师”张东升在钦州六峰山发起的“一起爬山”邀约就让隔壁广东湛江流下了艳羡的泪水。

《隐秘的角落》剧照

广西的山,风骚各领。

明代旅行KOL徐霞客就曾在游记中这么描述过广西:“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

广西的山,除了美到不可方物的喀斯特地貌,还有大瑶山、大明山等崖峭坡陡的丹霞地貌,以及猫儿山、思灵山、元宝山等壁立千仞的花岗岩地貌。

02

山多任性的广西,碧波也格外荡漾。

多达千条的蓬勃水网,或穿行于良田、山间、城镇、村屋,滋养万物生灵;或在广袤的平原上,雕琢出一个个迷人景色,以大杀四方的霸气挥斥,以曲线温柔的细细描摹。

广西的水,既有“一石惊起千层浪”的激情澎湃,也有涓涓细流的风情万种。

发源于靖西鹅泉的归春河,河水飞身从50余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形成了水流量相当于三个黄果树瀑布的亚洲第一瀑——德天瀑布。

一束束水流撞在坚石上水花四溅,在太阳底下,犹如银丝缎带般顺滑闪耀,水雾朦胧中氤氲出一个“长留仙境”。

广西的出海口惹得西南诸省艳羡,钦州、防城港、北海等三座海滨城市,手挽手凝视着北部湾。

长达1595千米的海岸线,孕育出了“天下第一滩”——北海银滩,也守护着一座全世界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

03

田园

在我们眼中被视为艺术的喀斯特地貌,却给当地人带来了如何饱腹的生存挑战。

艰苦的环境锻打着他们的筋骨,也造就了他们不服输的性格,早在唐宋时期,居住在龙脊一带的村民们就开始“向山要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朴素的锄具加以原始的人力作业,经过近千年的努力,终于得以垦作出“龙脊梯田”这一地球上最美丽的曲线。

这是人与自然共同书写的奇迹。

除龙胜外,广西各地仍散落着许多小而美的梯田,比如位于九万大山南麓的河池罗城,和柳州融水的雨卜苗寨,它们同样都是隐身于密林梯田之中的世外桃源。

生活在秘境中的男女老少们,活出了独属于他们的节奏,在与世隔绝的一方天地里,享受着应有的快乐。

04

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在多民族聚集、百里不同俗的广西,在他们生活了几千年、几百年的地方,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些小惊喜。

这里青瓦白墙石板路,小桥流水有人家。

戏水嬉闹的孩童,在溪边洗衣择菜的妇女,不问世事的隐居者们,水墨丹青的山川远景,竹筏驶过的一江碧水,葱郁的竹林,宁静的村居······流淌着古意,也充斥着人间烟火气。

去广西,

在“峰迴环如玦,又如莲瓣”的宜州怀远古镇,看徐霞客大展厨艺;在“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的黄姚古镇,漫步爱德华·诺顿走过的土地;在木质建筑吱呀作响的大圩古镇,倾听刘三姐的曼妙歌声;在历经风雨沧桑的扬美古镇,一览七百余栋明清建筑;在“鹿寨文明发祥地”的中渡古镇,仰望六百多岁的古榕树;在坐落于江中孤岛之上的丹州古镇,驰骋水中世界·········

这些落笔含情、欲说还迎的古镇,点亮了广西的秘境属性。

当然,除了山、水、田园、古镇,广西还有数之不尽的美食,等着我们去一 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