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个字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婴幼儿的养育调护,是关系婴幼儿期能够健康成长的保证条件,也是人的一生体质强壮的基础,成才成就事业的基石。

这个为人父母都知道的道理,也总想刻意有一套科学的养育方法,却因此往往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

就现在的情况看,农村的小儿调养远逊于城市的条件,体质却较城市小儿健壮。城市里卖菜、捡破烂的等生活条件差的小儿也比较健壮。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小儿虽然没有什么所谓的高营养、好条件的调养呵护,却得到了随和自然的适应能力,也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抗病能力。

列举一典型案例:我在太原行医时,发现一个患有精神病的男子,40岁左右,每天晚上睡在一个楼房背后的角落里,潮湿阴暗。只有一条破棉被,几次三九天我出来晨练时,见他一动不动以为被冻僵了。

他也从不去饭店讨饭,只是从垃圾堆里捡东西吃,还发现他的大便也很正常。

我跟踪观察他七年,没发现他生过病,或者即使有病也抗过去了,这说明人的求生本能,在特定环境下能够发挥出不可思议的能量。

当然我们不是要效仿而生存,但是由此可知过于追求营养搭配,却失掉了人体潜在能量的发挥和适应能力,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体能低下……。

这种疫苗、那种抗体也就成了摇旗呐喊的助阵之辈,实战对抗疾病的本质,应该是身体强壮的本能。养育调护婴幼儿的最佳方法,必须培扶其适应自然条件的能力,这才是最科学的方法。

当今,有些国家对幼儿园采取开放式的,即让他们在一定范围的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锻炼体能和智能,就是这个理念。

中医很早就总结出,“小儿若要安,常着三分饥与寒”的经典理论。

这个所谓三分饥,是因为小儿生长发育快,对营养需求量较成人比例高。

譬如:新生儿生后月内体重能增加1—3斤,但是小儿的生理发育未臻完善,尤其脾胃功能较弱,也就是说,需要的营养量大,而制造营养的脾胃功能又弱,这就成为一个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只能是有节律的,少喂乳食,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保持一个旺盛的消化态势,既得到了满足的营养需求,又不至于形成伤食—积滞—厌食—疳积,渐进的消化系统疾病。

而脾胃所伤为百病之源,何谈健康成长。

所谓三分寒,乃小儿肺娇皮薄,易出汗而伤风受寒。若过于襁褓,厚衣保暖,每于脱衣更换或气候突变之时,更易感受风寒而得病,若平时稍受三分寒的适应能力的锻炼,则增加了御寒抗病的能力。

另外小儿常因伤食积滞化火生热,最易伤风感冒。所以常着三分饥与寒是调护的最佳方法。

中医又具体提出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的喂养方法。所谓乳贵有时,即要定时喂乳,百日内3小时左右喂一次,百日后慢慢延长到4小时喂一次。

晚上属阴,脾胃功能处于休息状态,更应延时约6小时喂一次,不能见哭就喂奶。

对于已经形成无规律性的喂乳,要逐步调理,不要180度大拐弯,小孩儿不易接受。

临床也常听有的乳母说:医院有的医生说只要小儿哭就是要吃可喂乳,还说这是按需喂乳的科学道理。而哭是小儿各种不同的反射信号,要知道老祖先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才是最科学的。

所谓食贵有节,即饮食要有节制,一是量的节制,二是对肥腻煎炸、寒凉等食物的节制。肥腻煎炸的食物易积滞生热上火、寒凉食物(温度的寒凉和食物属性的寒凉)易伤脾胃气机。

对于哺乳期的妈妈,也要注意这方面的调养,饮食宜清淡,妈妈饮食不知节制,也同时使乳儿受影响。

但于实践中却常常做不到这样的规范,这又是因为受所谓营养学的深深烙印,以及观念的转移。

总认为西医说的才是科学,中医不科学,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经验总结,充耳不闻,造成不良后果还怨天尤人,或反复住院滥用抗生素,摧残小儿身体。

现在再列举几个病例:

1、太原一小儿反复腹泻一月多,到医院化验总是大便有脂肪球,问妈妈饮食情况,该说为了奶多有营养,蛋类肉类大量吃。嘱其饮食清淡后才彻底治愈。

2、山西榆次市一小儿反复感冒发烧,住院治疗几次不愈前来求治,来时已经四月份了,还厚衣襁褓,小儿浑身汗湿淋淋的,经治疗烧退后嘱其注意保暖要适宜。

3、山西离石一小儿咳嗽,反复治疗2年,每个月都要住院治疗,花了13万元,家人已放弃治疗,让其母再怀一胎。抱着最后试试看的态度找到我,17天治愈让他到户外活动,家长说2年来都不敢在客厅活动,不敢出门。

爷爷问我孩子的咳嗽久治不愈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说就是因为你家钱太多了,才买的起那么多药,伤害了孩子体质才反复发病。

诸如此案例不胜枚举,所以不要小病就进医院做各种检查,药物伤害反治成大病,真乃“邪气未除正气伤,可怜嫩草不耐霜”!

北京果雪儿服务项目

1、中医特色幼儿园()

2、国学特色幼儿园()

3、健康家庭365养成()

4、书香家庭《论语》诵读活动

5、幼儿中医、儿童中医、少儿中医、小学生学中医

外宣及公益加群:黄老师(guoyiqimeng“国医启蒙”全拼)

业务对接:王老师 18500389897(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