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沈奇、安然

1、地产行业违约不断

1、地产行业违约不断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报告》显示,截止三季度末,年内全国共有9家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人确认信用债券实质违约或触发交叉条款(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债券39只,比2020年全年增长129.41%,对应债券发行额522.90亿元,比去年全年增长65.58%”。房企“三道红线”和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强监管下,房企资金压力下的债务违约事件频发,四季度以来,违约事件(花样年、当代置业、新力控股等)仍在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用危机蔓延对融资空间挤压严重,据CRIC不完全统计,仅10月份穆迪前后共下调了29家房企的信用评级或展望。前10月房企发债累计约7993亿元,同比下降24%。

2、行业数据都在下降

2、行业数据都在下降

10月商品房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为1.24万亿元和1.27亿平方米,较9月微降,单月继续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分别同比下降约22.6%和21.6%。1-10月,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环比增速和销售额环比增速继续收窄。10月单月看,大部分房企确实处于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双降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0月,房企到位资金166597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持续放缓。其中国内贷款20148亿元,下降10%,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房企融资依然面临困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指研究院跟踪的TOP100房企,1-10月拿地总额约2.25万亿元,同比下降13.1%,门槛值为57亿元,与去年同期65亿元相比下降8亿元。

短期内,供需双方面走弱的调整过程或将持续。

3、最无序的风险释放震动正在过去

3、最无序的风险释放震动正在过去

三道红线(留有调整期)调控新规之后,房地产企业也在积极配合调控降杠杆,整体踩线状况已有所好转。今年以来包括头部房企在内不断的违约及其后续处理,是行业调整过程中最动荡的阶段,将在消费者、房企、资金端多方面重构业态。

监管部门态度很明确,恒大事件是企业个体问题,当前行业调整阶段各方的应激反应在所难免,支持对消费者正常购房需求和企业正常发展需求。9月底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提出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部分城市个人按揭贷款部分有所改善,房贷放款周期正在缩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指出,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两个月维持个位数的水平)已从“过热”区间进入到“温和”区间,后续要防范步入“过冷”区间,即低于5%的水平。

市场也在逐渐调整对地产板块的认知,“一刀切”的降评级正在调整。10月摩根士丹利已将中国房地产行业板块的评级提升至“有吸引力”,认为系统性风险是可控,可能“即将出台潜在的宽松措施”。11月初高盛投资组合管理团队接采访时表示,正在买入中国房企债券;并表示房企风险事件的传染风险被高估了,市场正在消化这一风险。10月央行罕见地公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该指标多增表明居民购房意愿已经出现边际提升。

今年以来拿地靠主要“国家队”的局面也非健康的格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第三轮土拍中全国性国企如中海、保利等拿地也并不是特别积极,而地方城投平台成为频频现身的大买家。无锡三批次成交20宗土地中,政府平台占17宗;南京三批次31宗涉宅供地,18宗为政府平台公司摘牌。

4、构建良性竞争新格局的起点

4、构建良性竞争新格局的起点

平稳健康发展的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需要重新构建的是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消费者的良性发展模式,妖魔化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好处。

房地产仍会是20万亿规模的大生意。随着行业洗牌,高负债、高周转模式退潮,“资金优势构成了房地产行业当下最强的护身符与未来最强的推进剂”,行业资源将向稳健经营的优质房企聚集。

短期看,在调控大方向不放松的前提下,不排除出现其他好政策的可能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