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蒙牛,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一个人,尽管这个人已经辞任董事会主席10年,并且逐渐淡出商业舞台,但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蒙牛的老大依然还是他。
他,就是蒙牛创始人牛根生。
11月30日晚间,随着蒙牛乳业发布一纸公告,63岁的牛根生彻底挥别了自己创建的这家企业。
蒙牛乳业公告
01 从养牛工到“牛氏帝国”
1958年,一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被卖给了一户姓牛的人家,身价50元。这户人家以放牛为生,因此给孩子起名牛根生。
大概是由于这个名字,牛根生从此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养母与养父相继离世后,20岁的牛根生成了呼和浩特大黑河奶场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干活勤快又懂牛的牛根生进入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加工厂,而这个工厂就是乳饮巨头伊利集团的前身。
牛根生从洗瓶工干起,1992年成为该厂的生产经营副总裁。1993年5月,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改制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内部职工入股,牛根生掌握了伊利一部分股权。
随着伊利成功上市,牛根生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但主管经营的他与时任伊利总裁郑俊怀的分歧越来越大,当年“大哥小弟”的情分逐渐淡漠,甚至牛根生买把扫帚都需要经过郑俊怀的审批。
1998年,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郑俊怀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自此,两人彻底分道扬镳。
离开伊利后,牛根生变现了自己的股份,与其他9位旧部一起,以100万注册资本在呼和浩特成立了蒙牛。100万只勉强够启动资金,却不够养牛的成本。于是,牛根生先找到信用社贷款买牛,买了牛再租给奶农,奶牛产的奶则由蒙牛包销,靠贷款打造了一个商业闭环。
有了牛,有了奶,初出茅庐的蒙牛却没有销路。于是,牛根生又打出“蒙牛甘做内蒙古品牌第二,蒙牛向老大哥伊利学习”的广告语,大蹭伊利的热度,气得伊利方面率众打砸了蒙牛的广告牌,结果又被牛根生这个营销鬼才反炒了一波热度。
自此,蒙牛开始迅猛蹿升,从1999年到2002年,营业额从4365万元人民币飙升至21亿元人民币,仅用了3年的时间,蒙牛就从全国乳制品千位开外跃升至第4位。
2004年6月10日,蒙牛登陆港交所,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乳企。此时,国内乳业双雄对垒的局面基本形成。
同年年底,牛根生将个人股份全部捐出,设立“老牛基金会”用于慈善,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
老牛基金会公益明细
对于捐股初衷,牛根生曾说:
“我拥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个数字,我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到,因为在极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辈子也不敢把股票变现,因为这对企业股价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为什么要让那个数字拴我一辈子?”
此次捐股,也让牛根生的个人声望在此攀升。
02 帝国重创与中粮入股
如果时间停在2004年,牛根生和蒙牛的境遇许是另一番光景。但2008年的乳业地震,让他们陷入了变局。
那一年,发生了震惊世人的三聚氰胺事件。全国有近30万婴幼儿被诊断出泌尿系统异常, “毒奶粉”三鹿被人人喊打,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等众多知名乳企也被卷入漩涡,企业营收出现大跳水。仅2008年,蒙牛就亏损超过9亿元,一度出现企业被外资收购的传言。
作为上市公司,蒙牛股价暴跌,整体市值大幅缩水,质押在国外机构的股份面临被出售的风险。为了挽救蒙牛,牛根生2008年10月19日发布了一封万言书,向商界同仁求援。
在万言书中,牛根生公开哭穷,诉说行业不易,最终得到了联想柳传志、新东方俞敏洪、中海油傅成玉等大佬的援救。
2009年,牛根生接受了中粮原董事长高宁的提案,7月6日,中粮油集团与厚朴基金联手,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元,收购了蒙牛公司20%的股份,一跃成为蒙牛最大股东。
8月底,牛根生辞去蒙牛董事长一职,转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原职位由中粮总裁接替出任。经历了两年过渡后,2011年6月11日,牛根生卸任董事会主席,保留非执行董事职位,时任中粮集团董事长的宁高宁接替他成为新的董事会主席。
此后10年,牛根生虽退居二线,但并未真正离开蒙牛。通过各种投资,他涉足了烘培、零售、高新技术等新领域新项目。今年3月,蒙牛收购了牛根生创办的冰淇淋品牌艾雪,而之前一些老蒙牛人创办的产业如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也在近些年陆续被蒙牛收购,融入到蒙牛体系之中。
03 结语
通过天眼查可见,牛根生投资的企业还有10家,但其中仅有几家通过董事等人员与蒙牛乳业存在关联。
在牛根生退休的同时,蒙牛董事会还有其他5名董事辞任。在新董事名单中,三个执行董事王燕、张平、李恒健均属于中粮系,而三个非执行董事中,叶礼德与王希也出自中粮。这意味着中粮进一步加强了对蒙牛的控制。
截至今日港股收盘,蒙牛的股价有所回涨。
随着牛根生的卸任,老蒙牛人的时代彻底终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