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石达开对曾国藩的评价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励志的成长史,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慧,却一路平步青云官至直隶总督官居二品,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叛乱,屡次获得道光皇帝嘉奖。

更甚至,清朝还因为他出现了“”十年七迁,连升10级”这一官场罕见的现象。曾国藩为何能做到如此呢?这离不开他的“用人之道”,甚至一件小事中都折射着他识人用人的独到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国藩统领湘军期间,在湘军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曾经的乡邻都想着能投靠他,在其帐下做事,或者博得一官半职也未为不可。

一日,一个自称其乡邻的男子毛遂自荐,希望能跟随他,为曾国藩马首是瞻。起初曾国藩也答应了下来,然而仅和这个人吃了一顿饭,他便对着手下的人说道:“此人绝对不能用”,这又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其中的故事。

出身贫寒却志向坚定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他却是宗圣曾子的第七十世孙,古人言“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宗圣曾子的后代当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据悉,曾国藩小时候的资质其实很平庸,有一个故事就是能说明这一切:一日曾国藩夜里捧书苦读,一篇文章背诵了很多遍都不能记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窗外俯身隐藏着一个毛贼,本想待曾国藩读书安睡后以行偷盗之事,但忍无可忍就跳进屋内,对着曾国藩就是一番羞辱:“我听都听会了,你竟然还不会,随即一字不差的背出来,而后扬长而去。”

这件事情的真伪无从考证,但是却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童年时期的曾国藩并非那么天资聪颖。不过,他却经过自己的刻苦与勤奋,渐渐弥补了先天的不足。

道光14年,曾国藩考取了举人,又于次年参加会试未中。2年后,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仍未被选中,只能暂居湘乡会馆内苦读以求来年高中。

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胸有成竹的曾国藩再次参加了会试,这次终于成功及第,他被赐于同进士出身,这也开启了曾国藩一路高歌猛进的仕途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湘军

在职期间,曾国藩兢兢业业,不仅为大清朝谋取了诸多的福利,自己也收了不少的学生,李鸿章便是其中之一。有功劳在身,又有人力挺他,所以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才能“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不过,要说曾国藩最辉煌的一件事情,莫过于他组建了湘军,而且还平定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为何清朝的八旗军队,十多年都没打败太平军,而曾国藩却能做到呢?这离不开他自己的个人魅力。

曾国藩创建湘军后,曾在衡州组织军事练兵时曾对手下士兵曰:“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竭竭思力”,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其都要做到事必躬亲。

除此之外,曾国藩在给自己儿子曾纪泽的家属中有言:“字谕纪泽儿:日内未接家信,想五宅平安为慰……惟祝病卒渐愈,禁得此次风浪,则此后普成坦途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居高临下地去看待事物或者对待士兵,而是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任何事情都做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他对待事情的严谨作风,对待朝廷忠心耿耿的人格魅力,无不对整个湘军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也是一直这样去做的,这也是为什么湘军上下一直保持士气高涨、能够做到听从指挥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

曾国藩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严以律己的自我约束近乎达到极致,所谓推己及人,当然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会潜移默化的演变为对别人高标准要求。

乡邻投靠因其一个举动错失大好前途

成为湘军的军队统帅后,曾国藩的很多湖南同乡前来投靠,以求谋得一官半职。这其中就有一个自称为曾国藩老乡的男子前来投奔,想投靠同乡加入湘军,报效国家的同时能有口饭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男子自称家徒四壁,无以度日,言谈间其窘迫的生活状况溢于言表,如果不去同情他收留他,都让人感觉是自己不近人情,把人逼上死路了。

曾国藩见这位同乡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悲惨的境遇,也动了恻隐之心,加之湘军也正需要招募兵勇扩充规模,且又是同乡碍于情面也不方便拒绝,就答应了下来。

晚上的时候,曾国藩还邀请他一起吃饭,以尽地主之谊。可就是因为这顿饭,让他前途尽毁,曾国藩直接将他赶走了,而其中的经过是这么一回事:

待到傍晚时分,那位同乡男子来到曾国藩家中左顾右盼非常的拘谨,可真是手足无措,像极了《红楼梦》中刘姥姥初次进大观园中的场景,落座后曾国藩寒暄了几句便示意其可以开始吃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出身贫农,也一直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去要求自己,因此对饮食并无过多的挑剔。此次或许是因为宴请同乡,也不能太过寒碜,虽说没有山珍海味,只是家常便饭,却也算是丰盛。

曾国藩手捧着米饭自顾自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此时不经意的一瞥,令曾国藩立马露出不悦的神色,同乡男子竟然正在在用筷子去夹米中的辟谷,一粒一粒的放置在桌子上。

在曾国藩看来,首先辟谷同样能够食用不必过分挑剔,况且既然你(同乡)声称家中贫寒无以度日,无奈之下才投奔军营,这样的表现可一点也看不出来,很明显之前在说谎。

此种人,很可能不能与士兵同吃苦,更不要说共患难了,且若遇敌军,恐怕更是会毫无骨气望风而逃。因此,并未给同乡男子留下好脸色,便转身离去,独留同乡在桌前,呆若木鸡一时竟不知所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曾国藩直接对着军营管事的人说:“这个人不能用”。就这样,这个所谓的老乡被“开除了”,而同乡了解到事情原委后,不禁气得捶胸顿足,大好的前程因一件小事就这样葬送了……

曾国藩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虽然不是从小天资聪慧,可他却勤奋好学,深知笨鸟先飞的道理,会试几经不中,却屡败屡战,最终考取进士进入仕途。

正是因为自己的自律和对自己严格要求,才在暗流涌动尔虞我诈的复杂官场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极度渴望成功的人,其同乡的散漫行径或许是一个“警示”,严以律己、注重细节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