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翰墨之韵,碑拓之美 黑老虎,二元极简艺术

碑帖,俗谓“黑老虎”,其色多为黑白,亦有朱白,所呈现之鲜明色彩对比,若自然之阴阳、虚实、开合,奥妙无穷尽。

其极简“意象”之耐人寻味,亦甚是契合《易经》开篇所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由此而生。”格物致知,万形万性,宇宙微小变化中,始见其永恒天机。故碑帖鉴赏,金石味与文人气息,亦多作类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意会,乃可得古香满纸,发思古之幽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图

事实上,自清乾嘉时期,因“碑帖分野”,阮元、翁方纲等考证梳理,“文人圈”中,金石学蔚为风尚。此后关于钟鼎金文、汉魏碑文之研究亦渐趋于鼎盛,诸文士并为之著书立说,可谓既承先贤余绪,又开一时新风。

更有甚者,则足迹遍殆荒山古野,每得一碑,亲为拭洗,椎拓精致,亦或诸馆肆中,博求远购,此如黄小松深心嗜古,有“碑痴”之誉,可称“访碑第一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斋评权图》

自左向右:端方、李葆恂、锡春臣、黄左臣、程伯臧

及至晚清民国时期,潘祖荫、吴云、吴大澂、陈介祺、王懿荣、郑文焯、端方等诸公,又将“金石考订”治学方式发扬光大。此外,西北简牍与敦煌遗书的发现,以及“时局动荡、兵燹频仍、社会失范”的大环境下,文人、书画家、学者等各类菁英群体,皆欲溯源华夏传统文脉,固守炎黄子孙之文化信仰。

如此前热剧《觉醒时代》中,北京绍兴会馆“补树书屋”厅内挂满古碑拓片,可见周作人、鲁迅等,即有碑帖收藏、辑校石刻之癖。亦或如《鲁迅辑校石刻手稿》中述有两汉至隋唐碑拓790种之多,鲁迅博物馆中藏有周作人旧藏拓片近二百种,也可知“顶级文人”周氏昆仲对于“碑帖”之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觉醒时代》剪辑

故“黑老虎”对普罗大众而言,其二元之“极简艺术”多是曲高和寡,然对于最高级文人、仕宦名流,则是神交古人,纸墨相发之“精神世界”,其思古之深情,一发而不可止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图

“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展览

传拓艺术、金石文化

而论及碑帖收藏,则大盂鼎、大克鼎、陈仓石鼓、秦汉瓦当、散氏盘等,可谓是如雷贯耳。其中“大盂鼎”、“大克鼎”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其是有铭文之形制最大西周青铜器之一,原为潘祖荫旧藏,世代守护。解放后,其后人潘达于女士将此二鼎无偿捐赠给国家,成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大盂鼎北上,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自此,盂克二鼎,镇守南北,护佑中华“鼎盛千秋,荣耀九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克鼎、大盂鼎

又6月18日,上博、国博“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开幕,大盂鼎、大克鼎时隔多年,再次相聚,引发热议。而碑帖收藏则若“煌煌巨篇、斑斑青史”述说并阐释着中国古代艺术与国人根深蒂固之“文字情结”。

此前,“秦汉胡同”联合“华亭文社”、“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举办“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展览,以盂克二鼎百余年出土及流传经历,共计“文献资料”、“潘氏朋友圈的金石艺术”、“盂克双鼎全形艺术”等三个篇章,再现碑帖之传拓艺术与金石文化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内容亦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这套金石名品中有所呈现。读者可在本次出版发行的《大盂鼎》、《大克鼎 小克鼎》中,近距离观赏、学习这三幅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全形拓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盂鼎》、《大克鼎 小克鼎》书内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简介、铭文拓片、重要单字放大解析(附单字临写视频)、创作示例(书写创作、篆刻创作)。每部分均为图文结合形式。于书法而言,是学习金文的优秀范本。该书旨在促成人们熟悉金文这一古老的书法艺术,以此普及金文。

盂克双鼎全形艺术

清光绪年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大克鼎,同出者尚有小鼎7件、镈、钟、盨等,皆为克所作之器,故习称大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大克鼎出土后未久,即为时任工部尚书潘祖荫所得。

而大盂鼎则于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礼村。其流传经历颇是复杂,初为岐山豪绅宋金鉴所有,后被岐山县令周庚盛夺去,售予北京琉璃厂古董商,又复为宋金鉴以白银三千两购回。同治年间,宋家家道中落,以七百金转售予陕甘总督左宗棠幕僚袁保恒,袁氏又赠予左宗棠。咸丰年间,左宗棠因遭官场恶语中伤,幸得潘祖荫相救,乃以此鼎相赠。

“天下三宝,潘祖荫得其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祖荫(1830—1891)

大盂鼎、大克鼎,是国之重器,而潘祖荫得此后,作为传家之宝,专门组织幕僚洗剔、传拓、 观赏、释读和研究。

《大盂鼎》选用底本为“潘祖荫拓赠吴大澂 大盂鼎全形拓”,壶中室旧藏,铭文为“初出土拓本”,全形拓略晚于铭文,又吴大澂题名,王同愈长篇作长跋,极是难得,堪称海内外“第一大盂鼎全形拓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祖荫拓赠吴大澂 大盂鼎全形拓

道光、同治时期所传拓大盂鼎,多称为“初出土拓本”或“关中拓本”、“早期拓本”,归潘氏后,则多为光绪初年“京师拓本”。

“初出土拓本”对比“京师拓本”,盖因早先大鼎内壁表面锈斑尚未剔除,倒数第三行 铭文“臣十又三白”,旧拓作“二白”,尚未剔出一横成“三白”。故又有“二白本”、“三白本”之说。其中“二白本”因传世数量鲜少,更为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祖荫拓赠吴大澂 大盂鼎全形拓,场景图

而此“潘祖荫拓赠吴大澂 大盂鼎全形拓”,盂鼎足部和口沿铭文部位二次钤印“伯寅父审释彝器款识”,知为潘祖荫旧藏,其号伯寅。而大鼎内壁铭文为“二白本”,全形拓则为“三白本”,知此时“二”字已剜作“三”。此二不同铭文,齐拓一纸,诚可谓稀有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铭文 细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鼎内壁铭文,全形拓

吴大澂篆文题“盂鼎 潘氏攀古楼藏器”。潘祖荫曾有斋号“攀古楼”,取搜求金石古玩,犹如攀援山峦,须脚踏实地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攀古楼

又王同愈长跋,洋洋洒洒,近两千字,可谓字字珠玑,其先论及此大鼎之出土及递藏脉络,且引经据典,如《说文》《诗》《尚书》等,详尽考释铭文。其又对比陈侯因口敦、师虎敦等,最后考证了铭文中出现之官职及盂鼎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跋文 细节图

王同愈跋言款识“光绪甲申,愙斋师视师津门时命书丙辰冬月补志王同愈”。王同愈为吴大澂门人,《愙斋集古录》即王同愈为之整理成书,其亦是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外叔祖。而吴大澂则师事潘祖荫,吴湖帆为其嗣孙。

对比馆藏,此拓本无论椎拓之精(原器精拓),亦或铭文与全形拓囊括“二白本”、“三白本”于一纸,已然少有,更遑论潘祖荫、吴大澂、王同愈等顶级名家旧藏或题跋之金石、书法、艺术、文学等价值,故此谓之“第一大盂鼎全形拓本”,自不待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克鼎铭拓

因潘祖荫收藏“大克鼎”不久后即离世,此后其家人又将原鼎运回原籍秘藏,故大克鼎的拓本数量,甚少也。(参考:仲威《从大盂鼎和大克鼎传世善本看潘祖荫的吉金收藏》)此件大克鼎铭文拓片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传拓本,拓本着墨均匀,墨色温润,字口清晰,有着极高的书法学习及审美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方旧藏 小克鼎最大者全形拓

克鼎计有八尊,一大鼎,七小鼎(另有一说克鼎计7个)。其中,小克鼎七尊,体积大小各异,铭文数量、内容和器物纹饰则雷同,为膳夫克受周天子诰命所铸。

又西周鼎之使用制度森严,“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故克身份为诸侯,甚为尊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节图

是为“端方旧藏 小克鼎最大者全形拓”,知其为“小克鼎”中形制最大者,其尊高、腹径略小于大克鼎,较之其余小克鼎,则大小差异明显。七尊小克鼎,现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日本书道博物馆、日本黑川文化研究所、美国芝加哥美术馆。

参照《殷周金文集成》此“小克鼎最大者”最是接近上海博物馆藏,其备注:“克鼎共有七器,这是其中较大的一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克鼎,上海博物馆藏

是拓本钤盖朱文“匋斋”与白文“端方所藏”,知为端方旧藏。其为金石学家,著有《陶斋吉金录》,收藏甚丰。其收藏体系品类丰富,如多本《华山碑》及《刘熊碑》拓本的序列性收藏,或青铜柉禁等,奠定其晚清金石圈巨擘地位。又其逸事甚多,朋友圈亦囊括诸多金石考据名家,故其旧藏“金石碑帖”备受重视。

是本另有朱关田题跋,此亦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小克鼎全形拓本,知其意义非凡,更遑论之顶级金石名家旧藏矣。

黑老虎的解析和创作

“纸本上的盂克双鼎”展览已然落幕,但翻开此套【金石名品】,仍能近距离触摸大盂鼎、大克鼎等稀见“全形拓本”,于书中再览黑老虎的气韵。

这套书不仅适合沉浸金石文化已久的艺术老饕,也可以送给初习碑帖拓片的“新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广大金石爱好者而言,这本书可作为一位展品导览员,带观者一览名家旧藏全貌,将历史、版本、递藏等信息娓娓道来。书中前半部分为原色精印的铭文拓片,既有通盘布局展示,也可分页查看铭文细节,并体悟西周不同时期铭文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盂鼎为西周初期康王时代的典型器,腹内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瑰丽雄齐,用笔方整,行款茂密,布局完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克鼎、小克鼎则展现了西周中期的金文静中有动、大小错落的特点;没有西周早期字形的跌宕起伏,大克鼎中的铭文用笔多用线条取代修饰性的肥笔与波磔,小克鼎中的铭文为典型的西周金文,随势布形,参差错落中不乏典雅稳重之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本系列丛书也是一名严谨的教导者,自拓片全片,到单字放大解析,到创作示例,三个模块带领读者由浅入深,从解析到重构,重走金文学习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每个部分均为图文结合的形式,将重要单字解析分为原拓、临本、解析、笔顺拆解、笔法示范视频五个部分,详细展示了本字的临摹要点,是学习金文的优秀范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示范视频

原拓单字为放大11倍高清扫描,字口清晰,墨色层次及纸张肌理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还附有对联创作及篆刻创作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书可摊平临习,内容丰富,极具性价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石名品系列计划出版6册,共本次率先出版《大盂鼎》、《大克鼎 小克鼎》两册。

《大盂鼎》 《大克鼎 小克鼎》

主编:王双强

定价:98元/册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双强,原籍陕北,1976年生于山西临汾。身兼艺术品投资鉴赏和评论家,古典文学功力深厚,艺术爱好多样,犹以金石书画见长。汪黎特,1975年生,四川内江人,号寒厂,别署含庵。早岁习画,2000年前后改习篆刻,师承当代西泠名家余正先生,擅元朱铁线类印风。

内容简介:

《大盂鼎》为“金石名品”丛书之一册,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简介、铭文拓片、重要单字放大解析(附单字临写视频)、创作示例(书写创作、篆刻创作)。每部分均为图文结合形式。大盂鼎不仅是公认的西周初期康王时代的典型器,其重要之点还在于该器铭文的史学价值。大盂鼎上的铭文记述了西周康王二十三年在宗周对贵族盂的一次册命。腹内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瑰丽雄齐,用笔方整,行款茂密,布局完满。

《大盂鼎》选用的底本为“潘祖荫拓赠吴大澂 大盂鼎全形拓”,壶中室旧藏,铭文为“初出土拓本”,全形拓略晚于铭文,又吴大澂题名,王同愈长篇作长跋,极是难得,堪称海内外“第一大盂鼎全形拓本”。本书于书法而言,是学习金文的优秀范本。该书旨在促成人们熟悉金文这一古老的书法艺术,以此普及金文。

《大克鼎 小克鼎》为“金石名品”丛书之一册,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简介、铭文拓片、重要单字放大解析(附单字临写视频)、创作示例(书写创作、篆刻创作)。每部分均为图文结合形式。本书展现了西周中期的金文静中有动、大小错落的特点;没有西周早期字形的跌宕起伏,大克鼎中的铭文用笔多用线条取代修饰性的肥笔与波磔,小克鼎中的铭文为典型的西周金文,随势布形,参差错落中不乏典雅稳重之姿。

《大克鼎 小克鼎》底本分别为:“大克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传拓本”拓本着墨均匀,墨色温润,字口清晰;“端方旧藏 小克鼎最大者全形拓”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小克鼎全形拓本。本书于书法而言,是学习金文的优秀范本。该书旨在促成人们熟悉金文这一古老的书法艺术,以此普及金文。

本文转载改编自林妹妹《极简艺术:纸本里的盂克双鼎》一文

你可能还喜欢:

东京中央拍卖十周年拍品全览——

国内首个拉斐尔艺术大展独家观展后记——

香港大学展出的晚明风华——

民国画事甄选艺术书店

买书才是“交学费”

▼▼▼

有任何问题 请扫码添加画事君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评论区,我们来聊聊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