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纵观古今文坛,年少“才高”而年老“才尽”的,不只有江郎,还有曹禺。

曹禺

曹禺之名,如雷贯耳,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泰山北斗,他是中国近现代最家喻户晓也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

曹禺,本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其父万德尊不仅曾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还当过统领千军万马的师长。

先说说“曹禺”这个笔名的由来。那是在1926年,16岁的万家宝在天津《庸报》上发表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首次署笔名“曹禺”,就是把他的姓氏“萬”拆分为“草”和“禺”,又将“草”取谐音“曹”,以便更像个姓氏,于是二者组合便成了“曹禺”。

曹禺天资聪颖,从小就是“神童”,12岁考入南开中学,随后考入南开大学,20岁又从南开大学考入清华大学,直接插班入读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并因才学出众迅速成为清华园里的风云人物。

(曹禺清华毕业照)

“鲁郭茅巴老曹”,在官方对六位大师级的现代作家通称中,曹禺虽然位居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之后,排名第六,但若论对新中国文化的影响,他却丝毫不逊色。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没有之一。而且,他是典型的天赋异禀、年少成名,年仅23岁就写出了《雷雨》,当时的他,还只是清华研究院的在校学生。

《雷雨》不只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在中国现代话剧史具有划时代级的重大意义,曹禺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雷雨》剧照)

《雷雨》之后十年,曹禺又接连创作出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七部传世佳作。但是,曹禺笔下的这些惊世之作,无一例外都是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而新中国成立后的整整47年里,曹禺只勉强写出了两部半剧本,还都是平庸之作。

曹禺的前半生是个天才——才华横溢,佳作频出;曹禺的后半生是个庸才——碌碌无为,再无佳作。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曹禺现象”

对于自己的“江郎才尽”,曹禺也一直很烦恼,以至于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经古稀之年的他推掉了一切应酬和活动,把自己关在家里,只为再创作出一部传世佳作,只可惜,终究是徒劳。

(伏案写作的曹禺)

晚年的曹禺,床头常年放着一本《托尔斯泰评传》,反复看反复读,有一次,他读着读着突然高举双手大喊道:“我就是惭愧啊!你们知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甘啊!我越读托尔斯泰越难受,你们知道吗?”

1996年12月13日,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曹禺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至死没能写出他心心念念的“大东西”。

(曹禺——大师已死)

回看“曹禺现象”,或许用“江郎才尽”去形容并不准确,因为他不是“才尽”,而是“心死”。正如好友黄永玉对他所言:“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溪流,你泥溷[hùn]于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

心死了,又何谈创作。呜呼哀哉!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