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把深化“放管服”作为为民兴办实事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工作任务来抓,通过抓信息化、抓规范化、抓便捷化,推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用数监管,赋智交易”,建成全省首家通过EBS三星级认证的电子招标投标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和效益,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

抓交易电子化

助力不来即享

中心坚持以新技术新应用为牵引,着力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一是推行全面电子评标。对现有公共资源服务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开放了系统数据端口,对接了多家符合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的电子交易系统,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实施主体,根据交易标的专业特性选择电子交易系统提供保障,提高评标(评审)效率。目前,全市各类招标投标项目已全部实现电子化交易。二是推行不见面开标。建成“不见面开标大厅系统”,将传统投标、开标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实现“线下不见面”和“线上面对面”,为外地企业参与本地投标提供便利。自上线以来,完成不见面开标689项,交易金额175.8亿元。三是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推进探索跨市域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与西安、成都等十个省会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联合成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共享专家资源,消除评审环节“熟面孔”“本地圈”人为因素。目前,已与酒泉等城市建立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机制。

抓监管信息化

助力不来即享

中心坚持以全链条全覆盖为目标,不断提升招标投标阳光交易水平。一是提高交易全程透明度。利用中心门户网站主动公开交易规则、服务标准、招标文件,分环节、分节点公开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等交易项目进展情况,共公开11类、62分项、472小项交易信息。二是增强交易数据安全性。自主研发“金城E交易”区块链平台,实现了投标文件哈希值、解密过程操作记录、随机评标参数、评标专家打分表、投标人确认记录等关键交易数据上链存储,有效提高交易数据防篡改性,为行政监督部门提供了完整可靠不可篡改的监督渠道,获评2021年度“中国产业区块链优秀案例”。三是推进行政监管电子化。立足全流程电子化,配合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加快推进电子监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联合制定了我市电子监管规则,搭建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在线受理异议和投诉平台、全市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征集平台,形成了实时行政监管为主导、社会监督做补充的电子监管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现场监管模式,提高了监管过程中的应急和处置效率。目前,已为住建、交通、水务、园林等10余个行政监督部门开通电子监管通道,实现监管电子化。

抓服务规范化

助力不来即享

中心坚持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尽力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一是规范场内服务。认真落实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四零服务承诺”,严格执行首日开评标承诺和践行首接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离岗告知制“一诺五践”服务举措,切实提高进场交易的服务效率和规范化水平。二是优化交易环节。优化项目进场受理方式,实现进场项目线上受理,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自主在线发布。实行进场承诺制,取消原件核验环节,项目完成后一次性线上提交项目资料,有效提高项目交易效率。完善评标专家抽取系统,增加自助抽取功能,招标人自助抽取、系统通知评标专家。实现投标保证金线上代收代退,有效缩短保证会退还时间。提供自助在线办理、打印交易见证书服务。目前,进场交易网上办事比例达100%。三是丰富担保方式。建成公共资源保函服务子系统,为投标企业提供全程在线电子保函服务,与中国银行、兰州银行、平安保险等25家金融机构完成对接,实现电子保函业务全流程电子化,避免资金无效沉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今年截止8月,受理保函1446笔,担保金额1.37亿元。

下一步,中心将积极发挥优化营商环境招标投标指标填报牵头部门作用,配合市国资委和各行政监督部门,联动发力,在减并办事环节、降低制度成本、提高招标效率、促进阳光交易等方面继续发力,继续提升招标投标不来即享的服务能力和覆盖面,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为全力推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作出应有的贡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晟君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