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女儿生病住了几天院,本来我一个人照顾陪护就可以。但公婆知道后不放心,两人也非要去医院陪护。

老公下班后也来医院,女儿一人生病全家4个人陪护。这种情况在儿科病房里很常见。我还见过一位小男孩生病住院,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位老人,再加上爸爸妈妈,总共六个人陪在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样场景,我想起来前段时间姥姥生病住院,我下班去看望的时候发现,成人病房里长时间陪伴的多是护工和保姆。儿女一般都是来看看,甚至有些儿女就在老人在办住院和出院手续的时候在,其它时间都是保姆和护工陪在老人身边。

成人病房里多的是陪护和保姆,儿科病房里最多是4+2,太真实。

人们的爱心是向下传递的

根据进化论来说,人们的爱心都是向下传递的。对待父母和儿女,几乎每个人都会把98%的爱和耐心给孩子,分2%的爱和精力给父母。金钱上更是如此。

父母对待子女可以毫无保留,不留后路。如果是孩子生病,大部分父母哪怕是倾家荡产,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但是如果父母生了一场大病,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治疗时,大部分子女都会权衡利弊,在不影响自己小家基础上做出取舍。甚至还有一些经济情况不好的子女,在生病的父母面前直接选择撒手不管。这种情况在医院也很常见。

父母可以为了自己孩子上学成家掏出全部积蓄。但是很多儿女却舍不得拿出几万块钱改善一下父母的生活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不能自理,人们对待婴儿和病重老人。这两者一个是自己生的,一个是生自己的,但人们对这两者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

对待不能自理的婴儿,人们是欣喜的又充满希望的,哪怕孩子尿了一身,拉了一地,父母也是不忍责怪的。

但是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人们多半是带着绝望和暴躁的情绪照顾,也会逐渐没有耐心。毕竟婴儿代表的是希望,老人是日落西山的迟暮。

每个人都是子女,父母,然后老人

每个人首先是子女,在父母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上学求学。然后在父母的帮衬下,成家立业 生儿育女,完成从子女到父母身份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开始自己父母的角色,为了儿女呕心沥血,奉献自己的精力和金钱。可能对父母有亏待。等到让儿女成家了,自己也老了,需要儿女照顾了,这个时候自己可能也被嫌弃了。

这就是每个人的一生,从被捧在手心里悉心照顾和呵护。到垂垂老矣,被子女嫌弃或者尊敬,然后过完一生。不管是哪个角色,做到无愧于心就好了。

【话题讨论:你对成人和儿童病房的情况怎么看?】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儿童发展,时尚教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