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来北京时的刘某

十年前,52岁的河北某县文联主席刘某被强制“内退”后,来到北京谋生,成了一名“中老年北漂”。十年来,他换了无数个岗位,尝尽了京城的酸甜苦辣。十年后的今天,仍在京城漂泊的他,回忆起了他当初来京时找到的第四份工作,这份工作他只干了半个月,就被老板炒了鱿鱼,但他至今却很怀念这家公司,这又是为什么呢?以下就是他的讲述。

夜晚的北京,绚丽、壮美,与胡乱地在大街上游走的我留下的身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黑色带帽棉衣包裹着我瘦小的躯体,来来往往的汽车车灯在我身上照来照去,我耷拉着脑袋,快速地朝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走。

这才来北京不到两个月,就跳槽三家公司,下家公司会容易找到吗?我心里根本就没有底。这要三天两头跳槽,不崩溃才怪。

不过,我还是相信北京发展空间真的很大,此地不留我,必有留我处。

入职半月被老板喝令“滚”

隔了两天,一家报社的合作公司电话通知我面试。笔试题目是,给出一篇设置了100个错别字的文章,让我改错。满分100,改对一个1分。我得了98分。第二道题目是根据提供的素材,现场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小报告文学,时间是40分钟。考官是一位约30岁的女士。交卷后,她直接拿给总编看。

大约半个小时后,我被女考官带到总编办公室。总编姓王,约50岁,自称之前在一家国家级报社当过记者。

王总编拍板我正式入职,当场还签了劳动合同。随即,他安排我根据广西一所中学校长的事迹,写一篇三万字左右的报告文学。

我被安排和那位女考官在一个办公室,我们两个对面而坐。女考官姓刘,我也姓刘,我称她“刘老师”。我说:“咱俩都姓刘,恰好是一家人。”她笑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家报社的合作公司并不出版报纸,而是专门以全国各地的中学校长为主人公撰写报告文学,然后结集出版。盈利模式是:事迹主人公掏赞助费、购买不低于3000本书。这有点挂羊头卖狗肉。

王总编其实就是公司老板,他任命我为“主任编辑”,那个“刘老师”是编辑部主任。王总编说:“公司正申请一个刊号,用来出版教育期刊。将来公司会发展成一个所有员工年薪不低于100万元、并且在北京有车、有房;并且五年内上市。”这种画饼充饥的理论,我后来在其他公司听到过多次。

画饼充饥理论我并没放在心里,我倒是想着,如何创作出一种特立独行的写作风格,写出高水准的文章,赢得王总编的赞赏。

王总编还带我到公司图书室参观了公司出版的图书。这个图书室其实就是公司出版的图书的展览室。王总编还从书架上取了两本书,每本书封面的醒目位置都印有王总编的名字,里边的文章的作者都是王总编和“刘老师”的名字。

他让我照着里边的文章的套路去写,相当于给了我一个写作模板。

不过,我还是想露一手我的写作才能,为此,我绞尽脑汁并信心十足。心想,我的文章一定会赢得王总编的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来北京的刘某在天安门前留影

两周后,王总编拉长着脸喊我到他办公室,他劈头盖脸地说:“刘老师,你这写的是啥玩意儿?完全不按套路来!你干脆写一份辞职申请吧。”

我傻愣在王总编面前。他递给我一支笔、一张A4纸。要我按照他的话,一字一字地写。大意是“我因工作不力,自愿辞职”。

写完后,王总编让我签了字,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我呆愣在那儿,等待王总编结算工资的说法。他从桌上拿起眼镜戴上,靠在椅背上,翘着二郎腿,心不在焉地翻看报纸。我耐心等了大约三四分钟,他终于挤出话:“你可以走人了。”

“那我工资啥时候结算?”

“工资?”他冷笑:“你还要工资?半个月时间给我写了一堆垃圾,还要工资?”

“我们签了劳动合同了。”

“那你就去找劳动仲裁机构。”

半个月工资3500元,我去找劳动仲裁机构?我可耗不起。

我决定和王总编死磕,他不给我结算工资,我就死死地坐在他对面不走。

他怒冲冲地站起,猛一拍桌子,让我“滚”!

此时的我还能怕什么!我记得刚入职时王总编和我讲过:“我的连襟在国家某部是二把手。”我问叫什么名字,他说“不便告诉我”。难道他要依仗他的连襟威胁我吗?

果然,他真的开始放狠话:“你给我乖乖地辞职!不然我让你爬着出去!”

我一想,你即使是老虎,我今天在你肚底下爬一爬也无所畏!

隔壁“刘老师”听见了我俩的争吵声,赶紧跑来拉着我的胳膊,带我到那个已经不属于我的办公室的座位上,要我冷静。我当时义愤填膺,心都爆裂了。

在刘老师的“调停”下,王总编最后答应给我2700块钱。坑得还不多,也就800多块钱。

十年后仍在怀念那家公司

在这家公司的这段经历结束了,我需要继续找工作。我也意识到,未来估计很难走出求职的怪圈,但我必须在这个怪圈死磕,不然就得逃离北京。

这天中午,我刚从南三环分钟寺附近的一家公司面试出来,自我感觉还是没戏,当时肚子里正饿得慌,就随便进了一家餐馆。

餐馆里五味杂陈的味道,伴着我乱糟糟的心情,我难受得想跑出去钻进奔跑中的汽车轮下被碾死。我告诉自己:算了,你这顿饭还是别吃了!

我疲惫地从餐馆里走出,手机铃响了:“你怎么把文章随随便便发到你博客里?”

我并不知道来电的是谁,但电话那一端凶巴巴的语气,像是刚离职的那家公司的“王总编”打来的。“我写的文章发到我的博客没错啊,再说,我也是好意,也是为了宣传推广啊!”我说。

“不需要你宣传推广,你立即删除,否则,我会在两个小时内找到你,立即废掉你!”

难道他还能通过手机定位,在两个小时内找到我?这个王总编真够厉害。

对我而言,文章删除与否一点都不重要性,他也没必要这么大动肝火。删就删呗:“我现在外边,等我下午回去打开电脑,立即删除。”

“如果不删除,你后果严重!”他挂了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来北京时的刘某

时隔多年,我就这个小事件进行了反思,是我的不对——你为公司写的文章,虽然公司并没有明确的版权说明,但个人要在博客发表,理论上说,应当征得公司同意。

还有,当初在这家公司,我如果按那个王总编的套路写文章,他也不至于半个月把我炒了。后来,我怀疑他是骗稿。他本来就不打算招聘我,让我入职是一种假象,等我写完文章就找借口,说文章不达标,然后用了我的文章,还要辞退我。但我并没有证据表明公司是在骗稿,也仅仅是怀疑。

王总编的公司租的是海淀区田村的一个独幢二层小楼,有七八个办公室。有总编室、第一编辑部、第二编辑部,还有会议室、接待室、图书室。就连卫生间也很敞亮、干净,乍一看,办公环境很清静,还小有气势,怎么看都像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谁都不会相信是家包括老板在内,仅有两名员工的小公司。

我猜测,这家公司在北京西三环租下的这个独幢小楼,每年租金没有100万是拿不下来的。

后来我了解到,我离职后,公司并没有继续招人。也就是说,确实是只有一个老板、一个员工的二人公司。

之所以一个二人公司要租一个独幢小楼,一是彰显老板有经济实力,二是老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个气势,他要给客户看。任何客户谈合作,公司环境是客户考察的第一印象。如果是一个碗大的公司规模和环境,就无法显示公司的实力和潜力,难以吸引和留住客户。而这家公司,从公司环境和规模上看,任何客户打死都不会相信是一家仅有二人的公司。我真的佩服王总编在人力成本的节约上达到了极致,而花在办公场所的成本之高,也是达到了极致。

一晃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还是很留恋这家公司,一是办公环境清净、安逸、宽敞,二是老板有魄力、有策略,虽然老板看上去很凶,说话也很凶,但他毕竟还不是老虎。

我真的很后悔,当初为什么写稿子不按“王总编”的套路来?

来源:时代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