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段子,一个熊孩子把自家的车划花了,车主没有责骂熊孩子,而是给熊孩子一颗糖,鼓励他继续这样做,划花更多的车。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别人编辑的段子,可信度不高。但是,我们能从这个段子里看到一种不太可取的教育方法:没有原则性的鼓励和赞许,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来,许多人认为,孩子的教育不能用以前的方式去教,要追求快乐教育。什么是快乐教育呢?就是把孩子的自尊和情感放在首位,孩子的快乐第一,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都要为孩子的快乐让步。

哪怕孩子确实有很大的缺点,家长不能当面提到,老师也不能当面批评。导致孩子由此产生一种只要我能快乐,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爸爸妈妈不能管,老师不敢理。该有的批评教育,总是被忽视,追求孩子快乐第一,快乐的童年,快乐地学习,却不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坏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原则性的鼓励,只会让他摔跟斗

朋友家的儿子就是这样教育的。记得朋友曾经说过,在给儿子报名上幼儿园的时候,找到了班主任和园长,反复地强调,儿子上幼儿园就是来玩的,不要批评他,万一儿子受到批评不来上学了,就要园方退学费。

朋友家就一个小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那是精细呵护,从孩子懂事开始,从来没有说过一句重话。跟亲戚、邻居家的孩子起了争吵,第一时间就是否定别人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做得好,男子汉就是应该不怕跟别人争,要有不服输的劲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接点发生在上了小学之后,小学生嘛,一言不合就不跟你做朋友。朋友的儿子不愿意听到别的同学说他一句坏话,但凡有这样的同学,他就会跟同学起矛盾。次数多了,同学们开始远离他,不愿意跟他交朋友。朋友的儿子看到其他同学玩得开心,却没有自己的份,开始闹情绪,跟同学吵架,在课堂上大声喧闹,甚至上课的时间要跑到外面去玩。

朋友这时候才发觉,家里人能忍受孩子的缺点,到了学校,到了社会上,别人只会把孩子的缺点放大,再放大。毫无原则性的鼓励,一再忍让孩子的缺点,只会让孩子在外面摔跟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有的批评教育,不能总是缺位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哥哥总是逃学去打游戏。不知道是谁告诉了爸爸,来游戏室找到了哥哥,回家狠狠地把哥哥打了一顿。那时候的打,真的是打,用小竹子做成的棍子,打起来太疼了,我是看到那根竹子就害怕。

哥哥被爸爸打过一次之后,从来再不敢去打游戏了,顺利小学毕业,上初中,上高中,然后考上了一个小本。哥哥虽然不再提那次挨打的事,但是我知道,这件事让哥哥从一个逃学的坏学生,变得规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是鼓励孩子犯错就要打,而是孩子犯错了,要指出他所犯的错误,让他认识到错在哪里,要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样的教育方法,在孩子需要批评教育时,比一再没有原则性的忍让要强,批评教育,不能总是缺位。

记得网上有一句流行语“他还是一个孩子啊”,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就算长大成人了也一样,慢慢发展到自己的孩子不管,总有人帮你来管。孩子小的时候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总不能等到孩子长大了,再想着去纠正,这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要把握好教育的“恩”和“威”

昨天,邻居家的女儿犯错了,被邻居罚她在门外站着,让她站在门外想一想,反省一下。我看到心里不忍,想开门让邻居的女儿进来。老公劝我,在不了解事情原委之下,别人教女儿的事,就不能随便插手。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不讨论邻居做法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父母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约束,总是以孩子还小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有问题的。

孩子做得对,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鼓励,这一直是我们提倡的,一直在做的。而孩子犯错了,就应该有罚。让孩子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有规则,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的,正所谓教育离不开“恩”和“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在孩子小的时候,该批评教育的时候要批评教育,不能纵容;在孩子该罚的时候就应该罚,不能心软。我们要抓住孩子教育的关键期,不能等孩子大了,难以管教。(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