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无锡12月6日消息(记者郑楚豫 通讯员顾艳)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将安置房小区治理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结合,是无锡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新开河村新河花苑的实践活动。新河花苑曾是一个混合型安置小区,经过反复探索,小区形成了自己的“治理密码”。如今走进新河花苑,这里已变成温暖幸福的“大家庭”,居民议事会里,大小事商量着办;睦邻大楼里,服务便捷、活动多彩;居民建立多个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丰富和走心的生活服务。

敲开心门,融合共建合力

在新河花苑,共有来自17个村(社区)的1714户拆迁百姓在此安置入户,是一个混合型的小区。为了赢得居民的信任,推进社区治理工作,新开河村党总支书记秦学泓和村工作人员多次走访调研,与小区居民倾心交流。“许多居民带着在农村生活的习惯,他们适应小区生活需要一个转变过程。”秦学泓表示,充分的沟通总是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和矛盾,居民和村两委对于社区和谐的向往是共通的。“敲开家门的那一刻,就是打开心门的开始。”秦学泓说:“我们要让居民更乐于接受转变的过程。”吵吵嚷嚷的小区,走向了转变之路。

居民自治,激活治理动力

社区治理水平够不够,是能否得到居民认同的“硬标准”。为触及社区治理的每个“神经末梢”,新开河村将居民代表协商议事制度与网格治理结合,以“星网融治”为品牌,开展居民“微自治”实践。

新开河村通过课程培训、工作观察、民主评议等一系列步骤从居民代表中选拔出了一支骨干队伍——“星议员”,“星议员”负责汇总居民代表的信息反馈,进行初步协调处理,定期与物业公司、村两委召开座谈会,平时通过网络交流,逐渐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新开河村、物业、居民代表几方合力,使小区治理进入了良性循环。

邻里共融,擦亮幸福底色

实现邻里和谐是增进居民归属感、实现社区和谐的重要基础。新开河村在推进“微自治”的同时,鼓励居民进行特色文化楼道创建:“笔墨丹青”楼里,老少书法家齐上阵;“德润书香”楼里,大小读书会轮番讲;“妙手生花”楼里,指尖艺术品共赏析;“棋道探幽”楼里,三两将帅兵会沙场,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新时代文明的饕餮盛宴。在居民打造特色文化的同时,安置小区的生活氛围也有显著变化。新建的睦邻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每逢举办活动总能集聚大量人气,村里举办的文艺晚会、露天电影、戏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更是场场成为“爆款”。更让居民觉得暖心的是,如今新开河村的志愿服务组织已经相对成熟,日常开展文明环保、科普教育、卫生巡查等服务活动,社区的“人情味”越来越浓厚,“陌邻”逐渐变成“睦邻”。

新河花苑(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特色文化楼道(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