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雷锋生前所写下的名言,也成为了后世很多人学习时期的座右铭,这样的三观恰好是现代年轻人所缺少的精神食粮,然而如今少担当、轻承诺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常态,但有的人却如同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姓名。

我们都知道,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而他们的责任就是保家卫国,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但他们经常出现在各种灾害、救援的第一现场,这群最可爱的人像雷锋一样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他们唯一让人们知道的就是共同的名字就是:军人。有一群军人在列车上勇斗76名歹徒,其中有一位,他事后默默赶回部队,6年后终被发现,已获荣耀在身,他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歹徒抢劫,列车危险

2001年2月11日,刚刚过完春节的人们陆续返回打工所在地,成都的火车站还有着年味儿的余温,一波波的“返工潮”让火车站显得格外的热闹,只是在这一天,热闹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一群歹徒在火车站内横冲直撞,越过了安检,直接奔上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

歹徒们上了列车之后,暴露出了他们贪婪、无赖的嘴脸。先是抢占座位,当乘务员让他们把座位还给买票乘客的时候,歹徒拿出尖刀在乘务员面前比划威胁,乘客们纷纷躲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不想在刚过完春节的日子里摊上倒霉事,而歹徒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对乘客进行敲诈勒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车徐徐开出了站台,搭载乘客的车厢却成为了歹徒们抢劫的地方,歹徒们拿着尖刀向乘客索要座位费,不一会的时间,歹徒们就已经勒索了上千元的敲诈金额。这伙歹徒一共有76名,在他们的一番横行之下,四号和五号车厢成为了歹徒们的“包厢”,列车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谁也不知道歹徒何时会向整个列车发动洗劫。

召集军警,商量对策

列车上虽然配有乘警,但他们与76名歹徒相比,明显是势单力孤,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乘客们的人身安全,乘警只能在乘客中寻求帮助,让他们没有失望的是,他们找到了二十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军人、武警,这些军警被召集起来,组建成一支制服歹徒的行动小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人的职责让这些军警承担起了保护乘客的重任,但是他们面对的是一帮76名穷凶极恶的歹徒,而他们仅有的二十多人手里却没有任何可以防护的武器,唯一的“武器”就是他们军人的徒手搏击的本事。为了避免他们发生伤亡,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怎样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开始的时候想的是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但是敌众我寡,如果歹徒翻脸不认人,难免就会发生损伤,这时一名身高一米六左右的军人却爆发出了与他身高极为不符的声音,直言:“要把他们给抓了才行!”他就是春节回家探亲的卢加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擒贼擒王,制服歹徒

后来在乘警与军人、武警的商量之下,决定“擒贼先擒王”。由乘警出面邀请外号叫“大块头”的老大到餐车商谈,为了让“大块头”卸下防备,乘警好言相请:“你有什么要求,到餐车来我们慢慢聊”,“大块头”看到乘警“诚意十足”,便带着傲慢的情绪,还有两个持刀的手下进入了餐车。

进入餐车后,歹徒一眼看到了餐车内的军人,感觉情况不妙就想抽身而逃,这时卢加胜瞬间掰下了餐桌腿,利索地打倒了“大块头”,另两个歹徒也被其他军警制服。接下来,二十多名军警用类似的方法制服了一些歹徒,但是七十多名歹徒即使被抓住也不是二十多位军警能够控制得住的现场,最后他们决定与地方联络,派武装人员围剿歹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火车临时停到了围剿站台时,歹徒们发现情况不对,纷纷逃跑,卢加胜第一时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歹徒们这时候露出了凶猛的嘴脸,拿刀向卢加胜的身上砍去,卢加胜躲过一刀却架不住歹徒们的“群殴”,身中数刀仍然与歹徒搏斗,他的额头被刀砍伤了四厘米的口子,鲜血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却没有松开制服歹徒的手。最终歹徒全部被抓获,卢加胜被送进了医院抢救。

英雄无名,荣耀在身

卢加胜的额头、手部、腿部都受了伤,因流血过多昏迷了很长时间,后来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终于在死亡的边缘抢回来他的生命,这时人们才知道他叫卢加胜。这次在军人与武警的合作下,他们列车上勇斗76名歹徒,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解放军报》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穿军装的英雄,你们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很多军人、武警都选择做了无名英雄,但是他们的名字仍然寻着蛛丝马迹慢慢被知晓,其中参与勇斗歹徒的军人和武警都立了功,成为了全国道德模范,还有的成了感动中国人物的候选人,唯一不见了卢加胜。

原来卢加胜在住院十天后,他自己交了7800元的住院费,伤势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就私自出了院,之所以着急出院,他是要赶着参加四个月的海上封闭训练,当战友问他额头上的伤时,他说在家砍柴不小心弄到的,他的低调,再加上封闭训练,这件事就慢慢在群众的视线中淡化,卢加胜真的成为了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六年里,卢加胜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养,成为了部队中的中坚力量,他从事的是装甲车技术兵种,他参与了多部技术学习的教案的编撰,还发明革新了15件训练器材,他以优异的表现先后荣获“百名优秀士官”、“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爱军精武标兵”等称号,以及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令人遗憾的是,他因这次受伤给视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手上也被伤及到了神经,为此错过了晋升干部的机会。2007年,时任师政委的白吕,前往南京军区的连队视察工作,看到了这个额头上带疤的士兵,质问是不是打架斗殴造成的,作为政委当然想到的是军容军纪的问题,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的逼问下,卢加胜这才道出了实情,原来寻找六年的无名英雄就在他们的身边,他勇斗歹徒的事迹再一次被公开,引起了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卢加胜冒着生命危险勇斗歹徒,在沉寂了六年之后真相才浮出水面,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他用自己过硬的军事素养就已经获得了诸多的荣耀,当有人提出给他评伤评残,他却摆摆手婉言拒绝,称“不想给组织、给政府添麻烦”。

卢加胜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人,不图留名,只想做好一名军人的本分与职责,他在军人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他超强的责任心,在他勇斗歹徒时就已经彰显出来。他是年轻人的榜样,他的职责与担当,更值得年轻人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