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岁就能让梨的孔融老少皆知,在他身上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

1 别人家的孩子

10岁孔融到司隶校尉(参照锦衣卫)随父李膺家拜访,李膺问与他的关系时孔融答复:他的老师孔子曾拜李膺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世代通好的关系。大夫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回怼道: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融不仅在四岁时就懂得谦让,在十岁时已语出惊人。那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小就很聪明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13岁时,孔融父亲去世后,过度悲痛的他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16岁时,中常侍侯览捉拿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便说,我哥虽然没有回来,但我作为东道主是可以照顾你的!后来事情泄漏张俭逃脱,孔褒、孔融则被捕。但主事官不知道给谁定罪。

孔褒说张俭是去找他,罪在自己;孔融说匿藏张俭的是他,有罪归自己;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闻名。

2 刚正的贤臣

而立之年后,世人又见识了31岁的孔融刚正不阿的一面:

杨赐派孔融带名片去祝贺上任大将军的何进,孔融见门人不及时通报就把名片夺回并引罪而去。河南尹官属便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

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

这事放在当下绝对要被吐槽的,作为下属这不是刚正而是情商低。可名声在外的他不仅没有被追杀反倒被封为大将军,又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随后不久,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被授为虎贲中郎将,当时正总揽朝政的董卓打算废掉刘辩。见状不妙的孔融便常与董卓争辩,于是董卓怀恨在心,想要除之而后快,随后将孔融转任议郎,最后调任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讨伐黄巾军败北后,集结官吏及4万多被黄巾蛊惑的百姓,办学荐良。由于深得民心而被尊称为“孔北海”。

43岁时,孔融在北海兵败,妻儿被掳。

3 与奸雄为敌

如果说与董卓的激烈争辩是刚正的话,那他这种勇敢在后面反而害了他。如果说才干与孤傲是对敌的话,那么孔融就是个例子,而且他的孤傲让他的下半生踏上了不归路。

再到后来,他未曾收敛过孤傲的锋芒,换种方式说叫“针砭时弊”,而他要贬的恰是奸雄曹操曹操攻陷邺城,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看不惯的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当曹操问这出于什么典故是孔融答:“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4岁时,孔融又讥笑北讨乌桓的曹操,因为他已经看到其奸雄诡诈之心,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

56岁时,孔融在两年后终被积怨已久的曹操杀害,并株连全家。

陈登评价说: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曹操评价道: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名士孔融是非常有才学的,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有着平定国家危难的志向,但由于自负于才气秉性,才器粗略思想空乏,到最后并没有特别大的成就,这个结果和他少年时散发出来的才气是不匹配的,或许应了他十岁时怼陈韪的那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你觉得孔融最后的结果,是因为他的性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