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都鞍山,顾名思义,这里是以盛产钢铁而闻名全国的地区。但是可能有一些人不知道鞍山还有另外一个带着文化气息的别称,那就是“评书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起源于清朝初年,人们在评书中听故事,好的说书人可以把故事和人物讲的栩栩如生,让人们用耳朵听就能置身到故事情节中,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鞍山之所以能成为评书之乡,是因为这里在建国之后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大量的产业工人在下班之后、休息之时,需要一些休闲放松的活动,到茶馆里听评书在那个没有电视,甚至连收音机的没有的年代,成了大家喜爱的休闲方式。

从1949年开始,北方地区的评书艺人纷纷来到鞍山安营扎寨,由于鞍山的评书市场极其火爆,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一些评书艺人干脆就在鞍山落户,这其中有两位我们耳熟能详的评书大师,也是在建国后50年代来到了鞍山,他们是单田芳和刘兰芳。

单田芳的评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大多数北方地区家庭每晚必听的节目,上至八、九十岁的老者,下至几岁的娃娃,在最精彩处听到那声“且听下回分解”后总是意犹未尽,然后期待着明天晚上的评书内容。

单天芳在鞍山时是鞍山曲艺团的副团长,他于1955年来到鞍山,先是在鞍山的茶社里说书,在1957年的时候,短短两年时间,单田芳就成了鞍山评书界的红人,他的《隋唐演义》和《明英烈》火遍鞍山的茶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田芳后来回忆说他在鞍山生活的40年,说这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他说他来到鞍山之后,因为一些事情,不想再说书了,但是鞍山的评书氛围实在太强了,40万产业工人在这里,让鞍山的茶社、小剧场场场爆满,这种氛围最终使他留了下来。

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磨难之后,单田芳在改革开放后火遍了全国,他的作品《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民国风云》《百年风云》《千古功臣张学良》等等,无不绘声绘色,精彩绝伦的征服了亿万听众,让这个声音成为了当时的时代记忆。

1995年,单田芳到北京开了文化传播公司,离开了鞍山,但是他的心始终牵挂着鞍山,他始终说没有鞍山就没有他的今天。单老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声音还将伴随着千千万万喜爱他的听众。

1959年来到鞍山的刘兰芳,是从鞍山成长起来的另一位评书泰斗,她的《岳飞传》《杨家将》《红楼梦》等评书作品是家喻户晓的评书作品,其中《岳飞传》更是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对鞍山这片评书热土十分眷恋的刘兰芳,也不忘回馈这片热土,2008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鞍山评书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鞍山评书之乡的美誉得以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时代,各种信息媒介和娱乐方式已经非常丰富了,评书可能没有多少人听了,但是这项艺术不应该就此止步,应该和现在的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和现在的时代发展脉络相吻合,做出一些大胆的创新,让我们能再见到评书艺术重现辉煌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