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剑天涯

相信很多军迷都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从歼-11(苏-27国产化版本)开始,国产战机就开始呈现跳编号的情况。

1996年中俄签署新的军售协议,俄罗斯提供援助,帮我们实现了苏-27SK战机的国产化生产,而我们自行生产,组装的苏-27战机则获得了歼-11的国内编号。

到2009年8月31日歼-15首飞,中间这13年里,歼-11到歼-15好像遗失了歼-12(区别于原来70年代首飞但没有服役的超轻型老歼-12),歼-13(区别于歼-10竞标的老歼-13),歼-14这几个编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2011年1月11日歼-20首飞后及2016年12月鹘鹰2.0首飞后,跳编号也很明显,但这明显是下一篇文章要说的故事,合理的推测,按年代论,俺们的6代机编号如果从歼-4X,或者歼-5X开始命名也一点不意外。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批准了“歼-10”的立项研制,代号为10号工程。而到了80年代末期,随着对外军情况的了解,发现单一的三代战斗机歼-10怕是很难抗衡90年代末,2000年初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下一代战斗机

89年的时候苏联还没解体,苏霍伊,米高扬等设计局在捣鼓出经典的苏-27及米格-29战斗机以后,已经十分能确定的要上马研制新一代的战斗机。

而当时为了制衡苏联上一代战机的美国ATF(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已经在85年发布了招标书,为求在苏联严密的导弹网中存活并取胜,定下了“隐身”“超机音速巡航能力”及“短距离起飞”三大硬性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剑是这样解读,隐身是为了提高能在苏联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严密的防空体系(地空导弹网)下的生存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则是为了更好的做到“先敌到达,先敌占位,先敌发射,先敌撤离”,以免和苏联越来越变态的空空导弹及战斗机硬碰硬,而短距离起飞则是在苏联恐怖的地对地导弹(含核导弹)基数下与各国共同的选择,毕竟被导弹雨洗劫机场后,没点短距起飞能力就相当于战时没有战斗力。

而当时欧洲方向则确定了“双风”(台风,阵风)的发展脉络,且进度很快,2000年前后铁定能面世。

从上可以看出,在我们89年论证新战机的时候,除了法国的“阵风”已经首飞,英德意西四国搞的“台风”(EF-2000),美国的ATF,苏联的新一代战机都没有首飞,技术状态除了台风以外,美苏等两强大家都知道在搞下一代战机,但是具体什么模样,什么性能没人知道,毕竟美苏两国此时自己都处于无法确定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9年论证的时候,像极了积极在探索六代机的现在,都知道各航空强国都憋着劲攒大招,但具体各航空强国的6代机什么模样,有什么技术指标,除了已公开的新技术外,还有没有藏得很深的“绝招”大伙都不知道。

毕竟当年F-117“夜鹰”隐身战斗/轰炸机被美国藏得太好了,谁也不知道,苏联或者美国这两强还有没有类似“F-117”“B-2”一样的“大杀器”。

当时我们的航空工业基础也薄弱,研发第三代机也是才开始,尚处于磕磕碰碰的状态,美苏两强的下一代战机既然还未定性,而法国,英德意西四国分别搞的“阵风”“台风”已经确定了是三代半,性能无限接近美苏搞的四代机,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搞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考虑到了当时国内的航空工业水平,又考虑了国际情况的变化,搞出来的战机既然能对标“欧洲双风”,自然爆锤白皮版的F-16,幻影2000,苏-27,米格-29等初始三代机没有问题,对内也算比“10号工程”高个半代一代的,就怎么让各所先整着吧。

“大伙千万别把豆包不当干粮”,整个80年代直至90年代中期,我们空军都是二代机“稳”天下,三代机可是先进战斗力的存在,想想当年一水的歼-6,歼-7,轰-5,轰-6,我们突然能有自己的三代机/三代半战斗机在80年代末可是很强的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89年的那次论证,我们开始考虑的新一代战机总体水平是三代半到三代这个层次,还采用外挂式保型弹舱就不足为奇了。

但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90年代开始我们被西方制裁了,苏联解体了,美国的高科技武器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美国的四代机YF-22/YF-23也开始走向台前,我们开始和俄罗斯这个曾经的老大哥接触,一起论证“新一代战机”,里面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明显就是下一文的事了。(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