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爱好读书,尤其钟情读历史文化散文。前段时间有幸读到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作家孟德明的《秘境三关》,竟被书中描述的千年前宋辽边关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所吸引,并深深陶醉其中。

《秘境三关》是孟德明第五部专著,也是首部文史专著,该书共计17万字,于近期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介绍了一千年前冀中地区的文化符号“三关”,全面解读了“杨家将故事”生发之地的历史变迁及历史事件,涉及地理、政治、军事、经贸、文化、外交、气候等多个方面。

千载岁月,沧海桑田,时间最能改变一切,所以地球上有很多奇异的地貌:那五彩斑斓、气势磅礴的张掖丹霞地貌,犹似鬼斧神工,令人震撼;冰岛东南部,霍思城境内的冰川世界晶莹剔透、颜色好比天空那般湛蓝,那奇特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地球上这样的秘境很多。这些都是人们双眼能直接观察到的神秘奇境。可是书中的这处秘境藏在千年前的岁月深处,令人难以窥探它的神秘。品读完《秘境三关》这本书,眼前豁然开朗,好像手里有了一只探寻悠远历史的望远镜,也有了一把探寻历史真相的金钥匙。

在冬日的午后,在窗前斜照进来的阳光里,慢慢翻看这本书,就像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历史大门,穿越时空隧道,慢慢走向岁月深处的秘境。在这里我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的像山海关、居庸关等那样的险要关隘,让人惊叹的是於口关、瓦桥关和益津关这闻名遐迩的宋辽三关,居然是“无山而关”、“因水而关”。横艮在眼前的是地势低洼,塘泺纵横的水泽屏障。原来冀中平原自古都是华北地区的洼地,又号称“九河下梢”,西边太行山倾泄而下的水流到这里形成了许多河流湖泊。水泊众多,河泊相连,竟成了一道战时的天然防线。河塘蓄水屯田,又可以构成水网抵御辽军骑兵的袭击,并且还可以通过湖泊水网来强化宋军的后勤补给。这实在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关隘的曾经理解。书中文字的描述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高山可以是重要关口,低洼的湖泊通样可以成为重要的防御屏障,“有山靠山,有水靠水”不仅可以用在人类生活方面,在战事上一样可以抵御入侵者。弯弯曲曲的白沟河横贯东西,将宋辽两国一分为二,三座雄关坐落在河的南岸。河的北岸便是契丹人的雄师铁骑、百里连营的所辖区域。后唐的石敬瑭用燕云十六州圆了他的皇帝梦,正因如此,才使得宋辽两国几十年硝烟弥漫,战争纷起,1005年的“澶渊之盟”的签订,才让边界归于和平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的宋辽三关威震八方,由此牵引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气宇轩昂、谨慎笃厚的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他身怀雄才伟略,虽在位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收回了三州三关,还亲率大军,收复失地。只可惜,在收复失地途中暴病而亡,一代英主,天不假年,没有来的及完成他的宏伟大业,便撒手人寰,只留下一个英明的背影,令后人怀念。

原来的印象中,宋朝的皇帝都是懦弱无能的,其实,那是对他们的误解。秘境深处的真相渐渐清晰,宋太祖、宋太宗都曾是有所建树的皇帝。北宋初年,宋太祖南征北战,消灭了南汉、南唐等一些小国,他还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使国家呈现出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宋太宗更是在继位后,御驾亲征,灭掉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他还发动了兵分三路的大规模“雍熙北伐”,虽然初期的北伐取得了大的胜利,可最终因为东路儒将曹彬的失利,而使北伐以失败的结局告终。但是这次战争却有效阻止了处于上升时期契丹人进攻大宋的脚步和信心。

宋辽三关还演义出了一部《杨家将传》。杨六郎镇守三关的故事,在民间妇孺皆知。有诗云:拒马河边古战场,土花埋没绿沉枪,至今村盲古词里,威震三关说六郎。正是因为冀中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符号——三关,才使得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沿着书中文字的脉络,才知道那“百岁挂帅出征”的佘太君,和“一剑能抵挡百万兵”的巾帼英雄穆桂英都是民间的杜撰。秘境深处让我们探寻到了历史的真相,但是,那些虚构的英雄故事,是对杨门诸将忠君爱国一身正气的弘扬,满足了千年来民间对满门忠烈杨家将赞叹的期许,那就让历史真相和美好的英雄故事并存吧!

以前从没想到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的签署地,竟然就是距离我们居住地不足百里的濮阳。撩开历史的神秘面纱,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切地了解到当时的宋辽两国在“澶渊结盟”的前因后果。为了争夺燕云十六州,宋辽两国的战争时断时续,竟长达几十年。战火连年,老百姓民不聊生。同时由于宋辽两国多年的征讨和防御,双方也都精疲力尽,边关百姓也都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在这种情形之下,才有了“澶渊之盟”的缔结。硝烟散去,老百姓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底层百姓的向往,也是当时身为皇帝宋真宗的心声,他留下了:“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的诗句,表达了他的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盟约的签订使两国停止几十年的战争,这对于宋辽双方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它的意义自然也是非同凡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历史文化散文,最难的是对历史真相的考证。既要实地行走勘察,又要查询大量的文史资料,只有用这样严谨和认真的态度来著述,才是对历史和读者的真正负责。三关所在地霸州,是作者的故乡,正因如此,他格外关注脚下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热土,他不计其数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的角角落落,力图让模糊的历史渐渐靠近真相,让三关的原貌慢慢复盘。为了让真相呈现,他查阅了百余种历史文献以及各朝、各代、各地的志书,比如:《禹贡》《尚书》《宋史•地理志二》《资治通鉴》《水经注》《辞海•三关》《清史稿卷•五十四》《文安县志》《霸县新志》等,用了四年的时间,经过对实地的考察和对各种资料的梳理总结,在一个个疑惑中探寻,又在一次次的理性分析解答中,才越来越靠近历史的真相,并修通了一条伸向三关秘境的通道。他以三关为路,以当时的人、物、事为路两边的风景,一路前行,让我们欣赏到千年前宋辽三关所在地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变迁。

历史文化散文,如果缺乏了文学的色彩,读起来会让人枯燥乏味。读此书却有种欲罢不能和意犹未尽之感。就像石英老师在给本书所写的序《一部忠于历史倾情今天的文史力著》中所说:“他的叙事无疑已形成自家风格,既流畅而又不乏韵致,生动中而内蕴文气,庄重而不呆板,雅尚而忌造作。”本书行文流畅,文笔隽永,既贴近历史,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时引用前人的诗句,增加文字美感的同时,又随意宕开一笔,使读者一直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更让人惊叹的是作者还把自己平时积累的与三关有关的小故事穿插在各个章节里,更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故事性。聪明智慧的雄州知州李允则给修缮城防找个理由的故事;骁勇善战的杨六郎守卫“铁遂城”的美谈;以及对宋太宗“雍熙北伐”的详细介绍,让人仿佛听到了沙场上那壮怀激烈的铁骑声和呐喊声,一场宏大的战争场面好像就在眼前。这些都让人对扑朔迷离的宋辽三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品读起来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走出秘境,历史和当下有着千年的跨度,却又无数次的时空叠加,它在脑海的记忆里交织缠绕。想到这些,不免让人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千年后,这片广袤的土地再次被世人瞩目,一个崭新的雄安,夹裹着历史的风云,承载着新时代的伟大使命,腾空而出。雄安的鸿图正在人们的视野中慢慢展开,历史的长河风雨兼程,时空变换处又开启了脚下这片土地的新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