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吐到网约车上,清洗费该由乘客承担么?
看到前几天的新闻,笔者不禁感叹,能挑起司乘矛盾的点,可真是各种各样。停车费、乘客随意取消订单、高速费、过路费等等。
不管是顺风车还是快车,无论是滴滴,还是及时用车、一出行等,司机都多多少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喂
现在还有了一个新的名词:晕车费!
一、
近日,在南京的刘小姐,向媒体爆料,说自己被“讹诈”了。
在11月26日,她和自己五岁的女儿打了个车,结果自己女儿晕车,吐到了车上,弄脏了司机的车坐垫。
到达目的地后,刘小姐从自家拿了抹布、水桶,对车辆进行,但是司机仍然不满意,执意要求自己额外付200元用于洗车,简称“晕车费”。
清晰
双方各执一词,各不退让。
就算是平台介入,刘小姐也只愿意承担50元用于洗车,其余的坚决不认。司机无可奈何,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二、
200元的“晕车费”,过分吗?此事一出,网友对其反响巨大。
为司机抱不平的多是网约车司机,比如一出行的司机李师傅就认为,损失的不仅是洗车的钱,还有耽误接单的费用。
喂
洗车费+误工费,200元,不多!
然而,部分网友不这么认为。
觉得刘小姐态度挺好,还愿意支付司机洗车的费用,并且自己也主动清理了一下,做到这份上,司机还要200元,确实有点多了。
大部分
三、
看似洗车费的争端,背后实则是平台失职。在类似的事件上,平台有三大罪责。
首先,权责划分不明确。很多平台为了拉取乘客,主动在一些矛盾点上“隐身”,造成了一片灰色地带,徒留司机和乘客面面相觑。
其次,利益为重。网约车的扩张,都是利字当头。如果财大气粗,会大笔一挥,平台直接补贴给司机洗车费。
平台
最后,和稀泥。权责划分不明确,那必然就在一些矛盾点上,造成和司机的直接冲突。
乘客
既不想失去乘客,也不想失去司机,最终的结果,就是和稀泥,两边都不得罪。
然而,这虽然是最平和的办法,但也是最无用的办法,因为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矛盾点依然存在,只是被美化了而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