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建邺区地下超深“沉井 121”智能车库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度上了微博热搜榜,该项目机械式停车设备应用了江苏泰停车产业有限公司带有双搬车机器人的叉齿交换停车技术,我们来看看项目到底有什么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停车设备中央控制室监控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井 121”位于公交场站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井 121”停车服务半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筒施工临时占地约1400平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井 121”地面出入口及公交场站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面出口取车操作

“沉井 121”车库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沉井 121”为什么在业内掀起这么大波澜呢?中国 2020 年底已累计建成各种类型机械智能立体车库总泊位已有 757 万个,有地上的、地下的,也半地上半地下的,截面形状有方形、圆形以及其他形状的,停车设备类型有载车板式,也有搬运器式,为什么“沉井 121“智能车库引起了这么大反响呢?

“沉井 121”是小口径超深沉井,名称中的数字已包含了此款产品的优异

基因密码,“12”代表沉井直径为 12 米,“1”代表库容量为 100 个车位。“沉井 121”与 18 米至 22 米直径普通沉井车库相比,前者是往地下深层纵深发展,后者是往地下潜层横向发展,假定两种类型的沉井库容量都是 100 个泊位,“沉井 121”井底深度要达到地下 70 米左右,20 米直径普通沉井进底部要达到地下 23 米,前者高宽比为约为 5.8,后者高宽比约为 1.2,传统平面停车方式的高宽比为 0,立体停车库的高宽比可以粗略衡量其集约利用土地空间、减少地表占用的指标。

当然“沉井 121”并不是因为其“长相为瘦高条“而走红的,而是因为其停车技术难度和地下开挖的施工难度极高,特别是相对地表、地上或地下普通沉井等众多立体车库还有很多其他优点,“沉井 121”能够为缓解城市停车难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南京建邺沉井一期儿童医院项目从选址、立项、设计、施工、试车等全过程中都吸引各级各地政府领导、城市规划专家、地下空间专家和停车专家的高度关注。

“沉井 121”是全球首创,其停车技术难度和地下开挖施工难度极高不用多言,相对其他立体车库还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可归纳为“4 高 3 能 2 新 2广”,4 高:高停车密度、高存取效率、高人车安全和高停车体验; 3 能:能自动停车、能自动充电和能数字孪生; 2 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停车施工技术集成;2 广: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市建邺区为何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南京市不是全国停车最难的城市,建邺区也不是南京最拥堵的城区,全球

首座“沉井 121”智能车库为什么能落户南京市建邺区呢?根本原因是建邺区党政主要领导能干事、敢干事、愿干事且能干成事。我国停车难也喊了二十年了,停车难行车难成了所有城市的通病,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难道就解决不了城市停车难吗?当然不是,众所周知除了体制与制度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登不到台面上的潜在原因是建设地下停车设施政绩的可视化效果不佳,吃力不讨好,对于解决城市停车难方面的工作,大家喜欢做地面上的工作,不喜欢在地下的工作,喜欢做盘活泊位存量车位的工作,不喜欢花真金白银做泊位增量工作,特别是不愿意花钱花精力在地下做车位增量工作。

建邺区作为南京的“城市客厅”,为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积极落实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统筹全区停车专项规划,聚焦老旧小区、焦点商圈、医院等停车难点、痛点和堵点区域,快速在全区摸排,多方合力疏解“停车难”。通过小区内部挖潜、外部新建、资源共享、科技赋能等一揽子方法有效破解停车难题,加强停车管理机制规范化和管理手段智慧化建设,充分发挥停车资本金融价值,助推停车产业化,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科学、装备智能、运行高效的停车设施供给体系。

“沉井 121”就是在市区主要领导支持下诞生的,当时建邺区委李晖书记 2020年还在区长任上时,听说有新式沉井车库时,立即召集区政府分管区长孙小军副区长、建设局丁玉君局长、建邺高投秦念奇董事长等相关部门同志听取了专题汇报,参会的领导都是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施工方面行家里手,会上中泰停车介绍了其在领先的机器人停车技术及全球建成的机器人车库案例、隧道股份路桥集团演示了其在新加坡采用德国海瑞克公司 VSM 垂直掘进设备及施工工艺后,会议当即决定在建邺区先行先试,会议认为试验成功后对建邺区、南京市和全国兄弟城区补齐停车位短板提供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晖区长亲自担任停车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区建设局和建邺高投安排组织选址论证,根据全区停车专项规划对所有点位进行现场查看,对每个点位的情况以及停车半径范围内的服务对象的不同,分别设计出地表、地上、地下潜层和地下深层沉井立体车库方案类型,经过区停车建设领导小组多轮筛选,最后确定了首批10口沉井智能车库,共1000个泊位,这10口沉井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代表性,这1000个泊位基本没有占用太多土地,是建邺区政府为全区停车事业和民生奉上的沉甸甸的干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井 121”向地下纵深 68 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井 121”向地下纵深 68 米

“沉井 121”未来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截至 2021 年 6 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3.84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603 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2.06%。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 493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 81.68%。而城市停车位和充电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需求缺口逐年加大,据专家估计累计泊位欠账接近 1 亿个。重点城市车位配比情况更加严峻,正规车位配比几乎都在 0.5 以下,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停车难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没有足够的土地用来停放日益增长的汽车,要想缓解或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必须建立起泊位可持续的供给机制,有效满足泊位配比需求,要解决泊位有效供给,只有采取先进施工工艺和停车进技术,将汽车停放由平面方式转化为立体方式,将汽车停放空间由地表、地上转化到地下空间,特别是地下深层空间。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19 世纪是桥的世纪,20 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 世纪则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城市发展空间由地面及上部空间向地下延伸,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8 天完成 68 米掘进,打破 VSM 世界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SM垂直竖井掘进工法五大优点

28 天完成 68 米掘进,打破 VSM 世界纪录无论未来新城建设还是老城更新,集约化利用土地的新基建、智慧建筑是大趋势,十四五期间我国中心城市和几大城市群建设会迎来新的高峰,机器人智能立体车库特别是地下深层空间的沉井式车库一定是未来停车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立体停车库带带自动充电机器人、洗车机器人以及汽车共享等多种功能也是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一个方向。 可集成自动停车、自动充电、自动洗车和汽车共享功能的“沉井 121”小口径超深沉井智能车库,正契合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中心边角料地块较小,不能进行商业开发或住宅建设,但可以用来建设“沉井 121”这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公共建筑,这样还激活周边商业活力,打通城市堵点,畅通动态交通功能,“沉井 121”未来一定会呈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