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土地出租每年有5000元收入,专合社务工年收入大概又有3万元,在家门口就让腰包鼓起来了。”站在万源市石塘镇双合村安科富硒生态茶园里,正在做工的村民赖德兴高兴地说。

双合村是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中,由原长田坝村和陈家坝村合并成立的。通过资源整合,陈家坝村提供人力,长田坝村提供土地,双向互补,让原本面临的土地紧缺、劳动力稀缺等问题得以解决。如今的双合村拥有清脆李、中药材、蜂蜜、茶叶四大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小村变大村,弱村变强村,这样的变化在万源比比皆是。2021年上半年,万源市水稻、玉米播种面积达49.12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6%,其秘诀就在于写好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开展以来,万源市充分考虑基础条件、产业类型等因素,立足全市“一主一副七片区”总体规划,结合“空间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动态管理、城乡基层治理”七大要求,创新“1441”发展模式,用改革激活发展活力,不断求新促变,扩大基层发展空间,用巧手绘制了乡村振兴“石塘新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好“谋篇”先手棋 擘画农特文旅发展“新蓝图”

以“生态立市、生态兴产”为抓手,万源市按照“一主一副七片区”的城镇总体格局,扎实开展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发挥“主城”优势作用。全面释放主城区辐射效应,力争实现“城市人口20万人,城市规模20平方公里”基本目标,着力构建以政治、商贸、文化为中心的主城区。推动“副城”振兴战略。以教育、卫生、金融为切口,以产城融合为规划方向,实施场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创造“七片”繁荣景象。强化特色发展,支持黑宝山镇、八台镇等6个乡镇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康养文旅产业;支持魏家镇、河口镇等10个乡镇依托丰富的农特资源,大力发展富硒农特产业;支持鹰背镇、太平镇等9个乡镇依托丰富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品牌劳务经济。

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万源市充分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实行具有万源特色的“多规合一”。在石塘片区旧院、固军、沙滩等6个辐射乡镇集中连片发展壮大富硒茶叶、旧院黑鸡、蜂桶蜂蜜等特色产业,连片建设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基地。

采取“前厅+后院”模式,将石塘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区域性农业服务中心,“前厅”为农民提供化肥农药种子展示展销、农机展销租赁、土地托管、农产品展示展销、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建设中型日用消费品超市,提供优质价廉的生活日用品;“后院”主要开展加工、仓储、物流、配送服务。

结合市场需求,按照富硒茶“产业强镇”的目标定位,引进业主在石塘片区发展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建设秦巴蜂博馆,引进现代化、智能化设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形成一条特色产业链条。

石塘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组道路40余公里,新建饮水工程13处,完成厕所革命200余户;发展茶叶产业约9650亩,成功带动瓦子坪、双合村乡村旅游;立足八台山、龙潭河两大景区重要节点,积极谋划城万快速产业观光带,建成产城融合示范点,全面展示了“生态福地·和美万源”新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好“致富”基本功 架起密切干群关系“连心桥”

两项改革后,万源市先后撤并建制村118个、乡镇21个、村民小组697个。乡镇、村(社区)的“物理合并”,给群众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流转闲置土地发展茶叶3000余亩,村集体入股20万元,同时采取‘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就近务工、采茶分成、股权量化分红等方式,带动周边1400余户群众年增收超过50万元。”石塘镇人大主席张鹏告诉记者,近年来,石塘镇双合村通过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了荒山变茶山、穷乡僻壤变富裕茶乡的转变。

“万亩茶园亦是万亩乐园”,双合村依托地理优势条件和资源,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创意田园区、主题茶园区、农业观光区、生态山林区、农家乐园区、文化体验区”6大功能区域,让游客既能体验采茶乐趣,又能享受自然风光,还能品尝生态食物,助推三产融合发展。

大力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培育计划,培养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带头人、“土专家”等优秀能人,先后涌现了“自强哥”兰松安、“茶公子”王灿、“拓荒牛”王让银、“思乡人”周启东等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较两项改革前增长1万元以上。

产业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石塘镇瓦子坪村立足土地资源和生态优势,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把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有了产业的支撑,村民的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长,生活居住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融合茶、瓦等传统文化元素,瓦子坪村依山就势打造融“巴山名茶园”“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点”为一体的农旅结合新村。如今,村里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平坦整洁,美丽宜居的人居环境,让村民们喜笑颜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好“1441”组合拳 走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路”

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以来,石塘片区紧扣“生态福地·和美万源”战略定位,以创建示范先行区为目标,以“编制1个规划、打造4大中心、建强4支队伍、健全1套机制”为抓手,打出“1441”系列组合拳,推动片区7个乡镇联袂而动、抱团成势,为万源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了样板示范。

编制1个规划,谋定片区示范“路子”。成立由万源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8名县级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确保全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高位起步。邀请规划领域专家、卸任领导干部组成调研小组,下沉乡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形成各领域高质量调研报告10余篇。创新推进“多规合一”,联合编制“1+10”实施方案。

建设4大中心,做靓片区示范“面子”。建设1个经济中心,即建成1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新打造富硒品牌10余个。建设1个文化中心,即全面实施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高标准建设具备“7+N”功能的“和美驿站”。建设1个应急指挥中心,即补齐配强应急设备,打造“30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1个医教养中心,即将卫生院改扩建为片区中心医院,整体迁建乡镇学校,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征地5亩扩建片区养老中心。

建强4支队伍,夯实片区示范“底子”。建强片区应急救援队伍,统筹 640余名专兼职人员组成片区应急总队、乡镇应急队、村(社区)应急分队“三级队伍”。建强片区综合执法队伍,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规范办、审、定“三分离”流程。建强片区教育文化队伍,推动片区乡镇教师有序轮岗,积极开展片区教师提能计划。建强片区医疗队伍,深化“医联体”结对共建,激发片区医疗“一池春水”。

健全1套机制,搭好片区示范“架子”。健全联席会商机制,建立每月调研分析、双月统筹调度、季度现场观摩机制。健全督查督办机制,严格实行每周上报一次进度、半月开展一次暗访、每月印发一次通报、双月开展一次回访制度。建立奖优罚劣机制,推进“红黑榜”制度,完善“闭环”管理路径,强化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营造创先争优、追赶进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