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大权在握的皇帝,对待那些犯了大错的大臣,一怒之下就下令诛九族,听者无不吓得魂飞魄散。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亲缘血统,所以从商朝开始,就有“罪及家人”的记载,一人犯罪牵连家人。

到了秦国,诛族就被写进了法律,实行诛三族的罪责,也就是父母、妻子、兄弟。

后来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慢慢演变成了诛七族、诛九族,不过无论是哪一种,对于一个庞大的家庭来说,都是灭门的惨祸。

不过当一个人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后,却从来没有他的家人因为怕死逃走的情况出现,甚至有的亲人直接自杀跟着去了,这到底是为何呢?

何为诛九族?

中国古代历史上,在对待犯了大错的犯人,最不缺的就是严苛的刑罚,尤其是死刑,像车裂、凌迟等非常残忍的手段。

但是要说最残忍的,其实还是诛族,因为一旦被诛族,那么受牵连的那就太多了,整个家族都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误,而葬送性命。

那么一个人到底犯了什么样的罪,才会被诛族呢?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荆轲了,荆轲是卫国人,卫国被灭国后,辗转来到了燕国。

荆轲为人仗义,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他主动请缨,去秦国刺杀秦王。

图:送别荆轲

没想到荆轲的刺杀行动失败了,秦王大怒,立即发兵攻打燕国,10个月后,秦国占领了燕国的首都蓟城,消灭了燕国。

燕国被灭国后,荆轲被下令诛七族,比诛三族还要狠,他的家人们都受到了牵连。

图:荆轲刺秦王

后来历史不断地慢慢发展,诛九族也就出现了。

诛九族是指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

由此可见,诛九族已经最大范围地涵盖了一个家族的所有人,最少也得有50人以上。

诛九族对于皇权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维护作用,而对于那些有谋逆心思的大臣们,起到了足够的震慑作用。

诛九族其实就是所谓的“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皇帝下令将一个人的家族全部除掉时,那么就算是常尚在襁褓中的男婴,也不会放过。

一来,其他的手下看到这一幕后,吓都吓傻了,谁还敢造反,二来也极大减少了后代寻仇的可能。

正应了那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真的有人被诛九族吗?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对于一国之主来说,诛九族虽然会牵连很多无辜之人,但同时也起到了相当大的震慑作用,有些人的谋逆之心会因为恐惧,从而打消掉。

相比之下这点损失,他们还是承担得起的。

不过正所谓物极必反,皇帝心里也十分清楚,如果频繁的杀戮,势必会让更多的人起了谋逆之心。

因此这种大杀伤力的刑罚,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启用的,很多时候诛九族的存在,就是为了起到一个震慑作用。

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有人被诛九族吗?

纵观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被诛九族的还真不多,只有一个,还有一个更夸张,直接灭十族。

在《唐六典注》中记载:杨玄感反,诛九族。

隋朝世家,杨玄感家和皇室杨家是世交,隋文帝杨坚打天下的时候,杨玄感的家族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到了隋炀帝杨广当政时期,杨玄感官至礼部尚书,袭封楚国公。

图:杨玄感影视形象

但是杨广猜忌大臣,让杨玄感内心感到十分不安,而且杨玄感性格傲慢,觉得自己战功赫赫,根本不把隋炀帝放在眼里,这样一来,杨玄感顿时起了造反之心。

公元613年,隋炀帝东征高丽,命令杨玄感在后方督送粮草,然而杨玄感却故意在后面逗留,想让前线断粮挨饿,并且秘密汇合大军,妄图造反。

杨玄感频繁在隋炀帝背后捅刀子。隋炀帝反应过来后,立刻派兵镇压了杨玄感的起兵。没多久,杨玄感自知兵败,畏罪自杀。

然而,尝到背叛滋味的隋炀帝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不仅将其挫骨扬灰,还下令“诛九族”!

因此“诛九族”一说,是从隋炀帝杨广开始的,因为杨玄感出自弘农杨氏,所以隋炀帝应该并没有严格按照诛九族全部杀了。

弘农杨氏到了唐朝依然非常厉害,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皇后等都出自弘农杨氏。

图:唐太宗杨妃

而到了明成祖朱棣,又发明了一个灭十族,比诛九族还要夸张,这又是什么原因,惹得朱棣如此大怒呢?

众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是抢了他侄子朱允炆的,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在后世留个美名,朱棣就想着找个德高望重的老臣,为自己的皇位证明。

图:朱棣

他想到的这个老臣,就是有着“天下第一文人”之称的方孝孺

方孝孺之前是辅佐建文帝的,朱棣从北平出发攻打南京城的时候,姚广孝就叮嘱他:

如果南京城攻下了,希望刀下留人,不要杀了方孝孺,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而朱棣对方孝孺也是十分欣赏的,而且一旦他登基,还可以利用方孝孺的名声,巩固自己的地位。

图:方孝孺

于是朱棣对方孝孺百般拉拢,并赐予高官厚禄,让方孝孺给自己起草一份登基诏书。

没想到方孝孺真如姚广孝所说,宁死不投降,在登记诏书上只写了四个大字“燕王篡位”

朱棣看后大怒,冷冷一笑:“你就不怕我杀了你?”

没想到方孝孺的骨头更硬,痛斥朱棣:你就算是杀了我,我也不会跟你同流合污,就算是“诛十族”也不怕!

气急败坏的朱棣真的下令诛他十族,把他的好友、学生算到了第十族。

朱棣开始大开杀戒,他没有先把方孝孺处死,而是让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以及至交好友一个个的倒在他面前。

这场“诛十族”的刑罚,历时7天,杀了800多个人,最后方孝孺也被凌迟处死。

方孝孺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人,因为这种连坐的酷刑实在是过于残忍。

随着社会的进步,诛九族成了刑法中的“核弹”,起到了威慑的作用,真正用到的少之又少。

亲人为何不逃跑?

一人犯罪,亲族伏法,亲人又何其无辜,那为何他们不趁机逃走呢?

首先古代每个人也是有“身份证”的,那时候叫做“照身帖”。

这是商鞅发明的,上面记载的姓名住址和出生年月,其实和现在的身份证非常相似。

而且古代为了便于人口管理,还设置了一个“保甲制度”,乡里每10户人家为一个保,并选出一位“保长”,保长负责监督自己管辖区域内的人口变动,一旦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向官府报备。

而且如果一人犯罪,其他九家故意包庇,那么就会受到牵连,所以你跑是跑不掉的。

但凡出城进城,都要向守城的士兵出示照身帖。

图:守城士兵

古代的户籍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唐朝三年一报户籍,开始是由老百姓自行申报,后来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所以官员们直接挨家挨户核实。

到了明朝则更加完善了,百姓出行需要凭证,学生赶考需要“路引”,连僧侣都需要出示“度牒”。户籍管理制度可谓是非常严密了。

图:路引

其次古代没有手机电脑,更没有动车火车,信息传播速度慢。

这边皇上刚下令诛九族,官兵就立刻出发到家里逮人了,而这时候犯罪者已经被控制起来,来不及把消息传递出去,家人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官兵就已经冲进家门了,怎么跑?

而且就算你跑出了家门,赶路得需要一匹马吧,那时候快马都在驿站,属于政府管辖,这下马还没到手呢又被控制住了。

就算弄得到马,也出不了城门,出得了城门,也住不了店,住得了店你一个外来人口,肯定会一起注意,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最后中国向来尊崇儒家文化,有的人因为心中的“情义”,是不会跑的,比如妻子父母,宁愿生死相随。

而且大多数人还会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在真正执行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人情在里面的,比如说不诛杀年纪大的或是年纪小的孩童,女性通常被流放或贬为奴仆,而身患残疾的,失去行动能力,一般也不会被诛杀。

但是你一旦逃跑,管你是孩子还是老人,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说,一旦家里真的有人犯了大罪,家人们不是不跑,而是根本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