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这个北宋政坛的风云人物,作为政治变革家,即便列宁称赞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变革家,但他的变法终究还是失败了。但作为一位文学家,一位诗人,他无疑是成功的。

他的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但论点鲜明,逻辑严密。与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同列“唐宋八大家”,其作品《伤仲永》、《游褒禅山记》选入课本,成为大家熟读并背诵全文的“噩梦”。

除了散文,他的诗尤其是绝句的成就很高,甚至杨万里评价说,北宋绝句写得最好的是王安石。而严羽说:“荆公绝句最高,得意处出苏黄。”意思是王安石那些写得好的绝句,就连宋诗的代表人物苏轼和黄庭坚也比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读三首王安石最经典的诗,每一首都曾选入课本,你看看你还能背诵几首呢。

第一首|《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是组诗,共两首,选入课本的是第一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阴先生,即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罢相后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半山园时的邻居。从题目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王安石题写在杨德逢家墙壁上的诗。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前两句是在歌颂湖阴先生的生活情趣的高雅。居住的虽然是茅屋,但是因为主人经常打扫所以非常干净典雅,甚至都没有青苔。“无苔”二字,举重若轻,其庭院主人的高雅已不言而喻。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可见诗人的诗律相当精细。“一水护田”将水拟人化,再结尾着一“绕”字,则“护”的形象更加具体,庭院外一条小河曲曲折折,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不就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孩子吗?

而后一句“两山排闼送青来”更是妙极,明明是诗人推开门就看到对面的两座山郁郁青青,苍翠逼人。可是诗人偏要说是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庭院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这是多么巧妙的安排,这一主一客之间充分表明了湖阴先生和自然山水的和谐关系。二者融合无间,相映成趣。

整首诗可谓饱经锤炼却无斧凿之痕,善用典故而能浑然天成,清新隽永,余韵悠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首|《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写此诗时,王安石刚拜相着手开始推行新政。为彻底改变北宋“积弱积贫”的困顿局面,解决“冗员、冗费、冗兵”的问题。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神宗召见王安石。王安石当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遂创作了此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首新年不可不读的古诗,也是一首小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古代描写新年的作品不多,经典更是少之又少,好在有王安石这首《元日》,不然将是一大遗憾。

整首诗是新年即景之作,诗的素材均来自民间习俗,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老百姓过春节的几个典型画面,抓住了那些具有代表性又很温馨的生活细节: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描绘出了过年的欢乐氛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千门万户曈曈日”是说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这“曈曈日”可不是寻常的太阳,它照着“千门万户”,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王安石坚信变法会带给老百姓全新的生活,将带给老百姓一片光明。

末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老百姓生活改善的喜悦之情。同时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新事物总是要取代旧事物的,这是自然规律。

整首诗采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出欢快热闹的节日氛围,但同时又通过新年换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蓄委婉,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首|《北陂杏花》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bēi)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之时,是他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首诗以北陂杏花自比,借孤傲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北陂杏花以自况,向世人呈现出那个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王安石。纵然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隐江宁,寓居于半山园。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变法信念与立场。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这两句是写景,是写诗人眼前所见。“春水绕花身”写出池水曲折蜿蜒(陂就是池塘)之态,又写出水和花的亲密无间。同时通过此句,读者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后两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对偶工整,堪称妙对。但这两句真正高绝之处在于其对比,同样是被春风吹落,北陂杏花和南陌杏花在诗人眼里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北陂杏花吹落如雪,而南陌杏花被吹落则被碾成尘。

然后再加以“纵被”和“绝胜”的对比,不难看出,在诗人眼里,北陂的杏花是高洁的,是不染尘世的;而南陌的杏花则是污秽的,是粗俗不堪的。“北陂”和“南陌”很好地代表了远离朝堂远离世俗的隐逸之所和熙熙攘攘、物欲熏心的名利场。两相对比之下,不难看出诗人的政治立场和人生操守。

王安石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甚至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政治变革家,王安石或许是失败的。但是作为诗人,王安石还是很成功的,这三首诗,可以说远在黄庭坚之上了。当然,除了这三首诗,王安石还有其他几首诗也入选了课本,不知大家还记得吗?欢迎留言补充。

怎么样,王安石这三首选入课本的诗,你还能背诵吗?你最喜欢哪首呢?

好了,这一期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文|丁十二
图|网络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转发,您的转发支持就是十二创作的动力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