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天正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

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人,或许对入世这20年的变化体会更加深刻。九十年代初,当时价格闯关失利,物价腾贵,经济严重下滑,加上国际环境收缩,入世谈判陷入困境、出现停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遇到的第一个大坎。不过,当时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国内做了一些大改革,抑制信贷,控制通胀,国企也纷纷改革,鼓励地方招商引资,将更多资源和权限下放到市场和个人。同时,对外也很积极和主动,重新恢复了与美国的关系。新加坡前外长前段时间回忆说,两国领导都很有政治家风范,当时美国老布什总统访问新加坡,希望李光耀向中国高层转达信息,期盼与中国积极沟通。接着,中国领导人访问新加坡,也很积极沟通这事。后来,两国领导人相互往来、直面问题、消除误解。

虽然,90年代的两国还有很多分歧、但是关系改善也是明显的。1992年之后,美国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我们熟知的沃尔玛、麦当劳都是这个时期进入的。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终结了亚洲增长奇迹。这时,中国高层对内强势改革,包括房地产改革、银行改革、电力改革等等,对外则积极扩大开放,加快入世谈判。到了1999年,入世谈得七七八八了,主体内容敲定了。展望新世纪,虽然还有些艰难,但是人们内心还是期待的。当时,大家学习计算机、学习英语,期待走向更加开放更加美好的新世纪。回顾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无比怀念当时跨世纪的美好憧憬。

进入千禧年后,美国遭遇了互联网泡沫危机,美联储下调利率救市。接着第二年,911恐怖袭击,小布什总统决心反恐。为了得到中国的支持,小布什家族联合克林顿家族一起游说国会,改善中国关系,帮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中,九十年代开始大量投资中国的美国商会起到了桥梁作用。中国方面也加快谈判进度,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入世。

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改变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入世后,中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一批中国企业也成长起来了,涌现了无数隐形冠军;家家户户的消费品大规模增加,电视、空调、冰箱、汽车、衣服、鞋帽等。就拿汽车来说,90年代,中国极少家庭有汽车,如今汽车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说:“2001年,中国小轿车产量全国仅7万辆,及至2019年已有2780万辆。每当我看到一家人开车自驾游,我都非常高兴,觉得当初的艰难谈判有了回报。这一点,我很自豪。”

入世对中国的改变和好处,每个人都能够看到、感受到、也切身享受到。我就不再多说,关键是,在这个20周年,我们需要总结哪些成功的经验,理解背后的一般性原理。

第一,中国经济入世后的腾飞,不能忽略90年代强有力的改革。

改革为开放腾出了空间,改革为市场萌芽与兴起、为全球化市场进入中国提供了制度环境。改革破除了市场准入,外资可以进入中国,可以顺利放心地投资。改革最大的作用是将更多的资源和权力下放到了市场,市场才能启动,企业家、工人、工程师、外资、外企才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入世的第一个经验就是改革、再改革、深化改革。

第二,全球化生存与发展是中国及世界的主旋律。

入世后,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大规模转移,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老百姓的消费福利增加。入世谈判时,有些人担心,美国大豆进入中国会导致国内大豆产业坍塌。但是,这些人没有理解背后的逻辑。全球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中国人获得更多的消费福利。发挥各国资源禀赋和技术禀赋的优势,美国的大豆产量高、价格便宜,我们可以进口大豆,同时节省下来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大力发展水稻、小麦等主粮;同时,美国的种子技术好,我们大力进口种子。这样,入世后,中国粮食产量大量的增加,让中国人吃得更饱更好。如今,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依然很高,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是全球化资源配置支撑着我们以及世界各国的粮食供应,全球化的化肥、种子、农药、农产品。

所以,入世第二个经验就是保持开放,开放的市场和开放的心态,进一步融入全球化。

第三,国际贸易及协作是保持国家关系稳定的关键力量。

自由贸易是繁荣与和平之路。自由贸易让世界更加和平,而不是加剧冲突。那些批判国际贸易的人,他们无法想象,当今世界如果贸易断开会陷入何种战争地步。尽管在国际贸易的路上,我们还遇到了各种矛盾,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只有更广泛的贸易、更自由公平的竞争、更加深入的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抑制冲突与战争,抑制那些可能制造冲突、挑起矛盾的人。全球化是国家制度对外让渡的过程,也是世界利益融为一体的过程。这就是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中美贸易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需要稳定这个压舱石,还需要深入发展这个压舱石,这样国家关系会更加稳定、国际社会也会更加和平。

所以,入世的第三个经验就是全球化、深度全球化,世界才会更加稳定与和平。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挖掘发展空间:

一、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非竞争领域的改革,将更多资源和权力下放到市场,腾出更大的空间迎接中国及全球的企业、商品、资本、技术、知识与人才;同时,从目前的贸易全球化深入到金融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全方位的全球化。入世20年,中国与世界更多的只是贸易上的往来,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合作层次浅、可替代性强。接下来,我们需要在金融、信息、技术、人才、组织等全方位、纵深化方面有更多的协作,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这里有个数据作为对比,中国现在大概是有84万外国人才,与中国的总人口、职业人口相比,这个数据很低。澳大利亚的外国人才占比是30%,加拿大是20%,德国是12%。你看,德国柏林,377万人口,其中有132万是外国人。中国的城市还需要更加国际化,中国的企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国外人才,同时,中国人也可以更多地走出去,像印度工程师占领硅谷大厂一样。一家公司,全球化的资本、全球化的人才、全球化的技术、全球化的市场,这就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经济、组织、制度、婚姻生活等全方面融入全球化,这样才能更加繁荣与稳定。

二、改进世贸组织和国际秩序。如今的国际秩序的经贸规则,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这个体系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和自由贸易体系。1971年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了,负责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沦为了“世界银行”。但是,自由贸易体系的关税总协定后来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继续发展。换言之,这个战后的国际经贸秩序算是崩溃了一半。半个世纪以来,这个秩序缔造了全球化经济的繁荣,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广泛贸易,同时,跨国公司崛起,他们创造了最先进的技术、产品、理念与管理模式。但是,这个秩序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货币秩序崩溃后,世界进入信用法币时代,全球货币发行逐渐失控,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导致了泡沫危机、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危机。

二是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自由贸易,但是,对金融、信息、人才的国际贸易与合作推动力度不足;对国际公平竞争规则的塑造与维护不够,对非公平竞争比如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劳动力壁垒的解决效率不足。这导致了全球化竞争的不公平。比如,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商品和资本的全球化流通,但是对劳动力被限制流通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资本效率与劳动力效率严重失衡,资本在全球逐利,甚至享受各种政策与法律红利,但是劳动力却不能流通,只能当地被动接受。最终的结果是,资本的收益率持续高于劳动力的收益率,导致资本与劳动力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21世纪的资本论。

这两个问题叠加在一起扭曲了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中国与美国的国际收益失衡持续恶化。同时,经济全球化被扭曲的结果是全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建制势力在扭曲的秩序中获得极大的财富,包括极大货币的红利以及各种非自由竞争的红利,另一部分人因不公平的竞争规则而受损,劳动力因无法自由流通而收入增长缓慢。后面这股力量如今成为了反对全球化的新力量。实际上,真正要反对的不是全球化,而是要改进贸易规则和国际秩序,促进更加自由公平和深入的全球化。

入世20年,经济全球化,我们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