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建立油樟全产业链发展机制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立足本地特有的油樟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好森林资源发展、保护、利用“三篇文章”,大胆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不砍树能致富”的新路子,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生根。

一、坚持“两个抓实”,描绘生态好美景

(一)抓实生态本底。一是高标准建基地。按照“良种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要求, 2016年以来,每年新建油樟基地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万亩以上,油樟基地达42万余亩。二是积极“筑巢引凤”。引进三峡集团等央企,以油樟为主导,全方位推进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绿满长江首城、全域生态美景。

(二)抓实生态保护。一是创新工作机制。率先在全市探索推行“森林火灾村级半小时扑火”、“早、快、严、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机制,实施区域间联防联控及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适用技术监测防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模式,为全面推行林长制做准备。二是夯实基础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涉林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林区道路655公里、蓄水池10万立方米,有效提升森林资源保护能力。三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油樟核心乡镇林农分散蒸煮炼油的粗放模式,规划建设油樟粗油集中加工点20个,有效解决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达164.8万亩,森林蓄积达6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2.86%。

二、探索“三条路径”,推动生态产业化

(一)高位推动,增强发展“战斗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2016年,叙州区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省级综合试验区,随即成立以县委书记任指挥长、县长任执行指挥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并挂牌成立现代林业产业服务中心。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单设区林业局并加挂“油樟产业发展局”牌子,增加行政、事业编制10名。二是优化发展布局。2018年,利用撤县设区机遇,进一步优化油樟产业发展布局。2019年,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为契机,将原3个油樟核心乡镇合并成立樟海镇,并推动纳入全市中心镇规划建设,“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推动油樟产业发展。三是省市联动推动。2019年2月,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现代林业示范区之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与宜宾市人民政府签订“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

(二)大胆探索,破解发展“旧瓶颈”。一是破解融资难题。自2015年起,在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中,根据油樟以落叶蒸煮樟油获取经营收益和竹林每年抚育间伐获取经营收益的实际,勇于创新突破,将公益林中的油樟和竹林列入林权抵押贷款范围,建立区级财政林权抵押贷款贴息制度和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截至目前,已贴息748.4万元并注入1400万元风险补偿金,累计林权抵押融资5.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6亿多元投入林业建设。二是做好资金“加法”。依托特色资源,近年来共包装申报专项债券项目33个,争取上级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和整合各类涉农涉林资金总额达5亿元以上,区财政从2016年起每年落实专项建设资金1000万元,整合资金5000万元以上投入建设,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瓶颈。

(三)三产融合,实现发展“新突破”。一是做大一产。通过高标准培育油樟基地,持续巩固壮大一产。二是做强二产。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新机具对油樟产业化的全面支撑。依托中国林科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组建油樟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一流的油樟研发中心,研发推广机械化收集油樟落叶,建设油樟粗油集中加工点,规划建设樟油精深加工园区,深度研发樟油终端产品,注册的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2018年首届中国西部林业产业博览会上荣获多个“金奖”。三是做特三产。投资1.98亿元,打造独具特色的“世界樟海”乡村振兴核心示范园区,已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辐射带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新业态发展,促进林旅深度融合。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投资30亿元的“中国油樟小镇”正在加快建设。

三、创新“四种模式”, 守住青山能致富

一是组建合作社筑牢收益“堡垒”。鼓励各油樟基地按村建立油樟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出售樟叶给樟油集中加工点或“委托加工、以叶换油”,农户与合作社建立购销关系,合作社与加工点建立生产服务关系,农户、合作社和企业均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二是创新模式打通致富之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由企业提供优良种苗,采用科学种植模式,帮助建立村集体企业,农户以工资、分红等方式获利,走共同致富之路。三是健全购销体系强化利益联结。加强油樟统购统销体系建设,实现油樟资源在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合理分配和有效开发,实现与农户长效利益联结,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四是科学利用资源延伸拓展增收渠道。利用油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及乡村旅游。油樟产业带动全区7个乡镇21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8万人)增收致富, 2020年实现产值13亿元,油樟核心区乡镇樟农人均从油樟中获得收入达6000元以上,专业林农急剧增加到1万余人,年收入达5-8万元,彻底转变以前林农仅靠获得每亩约15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户炼油、外销粗油的被动落后局面,被群众喻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信息员:郭宏伟)

来源:发改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