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不合作,是他留给印度最著名的礼物。

1948年1月30日,一位瘦弱的老头在三声枪响后结束了一生,死前不久刚刚与印度副总理瓦拉布贝·帕泰尔交谈,意图拉近两位总理的关系。他刚刚见证了两个国家签署停战协议,和平的橄榄枝来不及伸往底层人民。

"印度圣雄"甘地,陨落了。

圣雄甘地的求学生涯

"我已抛弃我的神,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在他自传的绪论中说道。

甘地出生于1869年10月2日,属于班尼亚种姓,是印度的低等种姓他的家庭从祖父开始,就有多个成员参政,其中几位还曾经担任过中国地区的首相。甘地的父亲正直且忠诚,在家族中主持内外事务,以公正严明闻名。甘地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

印度结婚早,甘地13岁便遵从家族的"童婚",与一位年轻的文盲女孩成为了伴侣,甜蜜的新婚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甘地就踏上了去往英国的大船。

异国的生活时常令甘地惊讶不已,在这期间,他接触了英国的多个宗教文化,但是他并没有盲目地模仿英国宗教,而是融合两国的宗教和接收英国的律法教育。

甘地学成归来,却没有回到国内,转而去了南非。

南非正值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作为有色人种,甘地受到了来自英国白人的歧视和打压,这打破了他想象中的西方文明,更加坚定了其反种族歧视的意志。这为甘地在南非期间展开的"非暴力不合作"打下了基础。

从"甘地之死"谈起——非暴力不合作

1914年,甘地回到了印度后,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战。

二战之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全面爆发,印度人民对独立的需求日益上涨。此时英国要对抗德国的侵略,还需要印度殖民地的支持,无奈答应了这个要求,承诺在二战后允许印度独立。

之后,英国撤离印度,却没有将一个完整的国家还给甘地。应当地穆斯林的要求,英国同意在印度之外再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那就是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的格局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印度的印度教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长期产生矛盾,不少人拿起武器捍卫权利。

在此期间,两国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冲突。甘地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局面,为了让印度统一,甘地试图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广到全国

他每天游走于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家庭中,恳求双方和谐相处。然而,身为印度教徒,穆斯林对他白眼相向,根本没人理会他。

此时甘地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赤脚踏过印度的每一寸土地,走进每一个充满戾气的家庭中,要求人们放下武器,和平相处。甚至他开始绝食,只要印度还在发生冲突,他就不会吃下任何食物

1948年1月18日,尼赫鲁总理响应甘地的号召,也开始绝食。之后,印巴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甘地才停止了绝食。

然而,宗教矛盾是一场无休止的矛盾。宗教的狂热分子并没有将停战协议看在眼里,恐怖分子无时无刻不关注着这个和平主义者。他们在谋划着什么?轻松愉快的休战期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浅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撞上礁石。

1月30日,答案揭晓。甘地请瓦拉布贝·帕泰尔来住所,调解两个总理之间的矛盾。在晚祷会上,甘地听见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三声枪响。

"嘭,嘭,嘭!"甘地的生命终止于这一天。

这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到底是没有等到祖国和平的一天。甘地触犯了印度高等种姓的利益,打破种姓制度。希望印巴和平共处,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绝对是天方夜谭的。甘地之后,再无"甘地",被"撕裂"的印度再也没有愈合过了。

"撕裂"的印度——底层种姓的人民

要了解印度为何撕裂,先了解一下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有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分别代表僧侣、贵族、生产者和下等人。其余不知名的种姓都是"贱民","高等种姓"对这些种姓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内容有诸多束缚。

为了维护"人人生而不平等"的局面,婆罗门还规定,印度人民不能跨种姓结婚,高等种姓与低等种姓结婚,将会被拉入低等种姓的队伍。

若非身处印度,绝对想象不出来印度两个种姓之间的差别有多大。难道没有人冒充高等种姓吗?很多人有这个疑问。将两个种姓的照片放在一起你就明白了,高等种姓的人大多肤色较为白皙,会说英语,能够穿戴贵重首饰,工作于高薪职位。

这一制度即使在英国统治时期也没有改变,19世纪末,印度的伊斯兰教中出现了不同的思想派别,并发动了一系列运动。

伊斯兰教的教徒穆斯林一向追求人人平等,民族解放,这与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背道而驰。因此,二战之后,两个宗教的矛盾逐渐增大,形成印巴分治的局面。

之后,印度彻底"撕裂"成了两个国家。被撕裂后的印度还在坚持自己的种姓制度,尽管印度独立后,早就出台了宪法,废除种姓制。

种姓制度下,人们更加看重自己的种姓,遵从种姓的规章制度,而不看重整个国家的制度。无论哪个国家统治,或者哪个总理上台,都不影响其内部村落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印度难以管理的原因。

甘地生前曾经为种族平等和印度统一做出努力,他领导了印度独立,积累了很多信徒,给信徒灌输平等与发展的理念。在当时,甘地如同神祗一样存在。

丘吉尔说:"甘地先生真是令人作呕。"
罗吟圃说:"他(甘地)是代表人类光明、洁净和慈悲方面的人物。"

甘地的主要思想是"非暴力不合作",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用常人的语言来说,甘地主张"不反抗",只要不反抗,敌人就可以变成你的"奴隶"。这在普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善良的甘地最后死于他的信徒之手,不知道该讽刺他好,还是同情他好。

无论后世对甘地如何评价,始终不能忽略其对印度独立上的领导作用,他善良,独立,且坚韧,在苦行僧的道路上走到了人生尽头。

愿天堂没有暴力,也没有流血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