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跳妈妈谈教育

家长群是家长和老师就学生学习和生活问题沟通的平台,不要失去本心。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便利了很多,就拿教育来说,多媒体教室逐渐普及,老师教学轻松便利了很多,就连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也方便了很多,不用再当年沟通耽误彼此的时间,一个家长群就能搞定所有的事情。

随着家长群的逐渐普及,围绕此也发生了很多有趣、有歧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家长群发生的典型“案例”

▲90后搞笑家长

最大的90后已经31岁了,成为生娃养娃的主力军,也成为了家长群的搞笑代表,90后家长不走寻常路,经常语出惊人。

如下图所示,一位90后家长熟练运用汉语拼音作自我介绍,没想到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一时间家长群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搞笑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注拍马屁的家长

每个家长群都有一个热衷于拍老师马屁的家长,老师在群里说一句话,务必要回老师一句,且还会带一句“老师辛苦了”,家长以为这样会给老师留一个好印象,老师就能对自家孩子好一点,殊不知老师非常反感这种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找茬的家长

跟热衷拍马屁的家长一样,找茬家长也是每个群必备的,这样的家长把老师当做自家“保姆”,将孩子的事情细无巨细一一交代给老师,殊不知老师并非为你家一个孩子服务的,一般这种家长会招来所有家长的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三种家长经常活跃在各大家长群,并不受老师和其他家长的待见,但并非是最令人厌烦的,一类家长令人厌烦的程度达到满级,荣获最令人讨厌家长类型。

家长群自我介绍火了,堪称当代凡尔赛大师这类

最招人烦的家长类型就是爱在家长群攀比炫耀的家长,这类家长经常有意无意地炫耀家庭的物质条件,炫耀手法看上去很高明,殊不知其他家长非常鄙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纯炫耀物质条件也就罢了,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家长群开启了自我介绍模式,宛如面试的简历一般,学历、工作岗位、兴趣爱好等等,家长群自我介绍的家长人均复旦博士学历和工作资历都是一顶一的,让人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也有家长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样在家长群里自我介绍很是尴尬,不知道在炫耀什么,博士又怎么样,照样教育不好孩子,普通家长看后只想退群。

相比单纯炫耀家庭物质条件的家长,这类在家长群里大篇幅自我介绍的家长,看上去更加尴尬,但他们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竞争家委会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委会是什么?有存在的必要吗?

家委会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学校通过家委会将需要配合的教学方案传递给家长,家长把需求则是通过家委会传递给学校。

本来家委会是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但是近两年却变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某小学发布通知,为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每个教室安装空调,安装费用则有每个家庭平坦,包括未来的电费也需要家长自掏腰包。

一个中央空调就算是10000元,一个班30人,平坦每个家长身上是300元,包括日后的电费,每个月要50元,一年下来就是600元。

这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家长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家长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委会自作主张同意了这笔交易,有没有考虑到所有家长的情况呢?如果家委会不存在,学校与家长不能进行直接的沟通,是不是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存在了呢?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慢慢关于家委会的争议也越来越大,央视网还针对家委会做出了评价:

“家委会本是家长于学校沟通的平台,现在却成为学校甩锅,绑架家长的渠道,不允许家委会再这样肆意妄为下去,绝对禁止家委会成为少数家长和学校大关系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委会利用好了是沟通平台,利用不好是搭关系的平台。

一些有学历有钱社会地位高的家长,通过家长群优秀的自我介绍,获得其他家长的青睐,成为家委会成员之一,那么他们日后是否会切身实地为所有家长和学生办事呢?这一点需要考虑,家委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也需要从长远发展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题讨论:

你觉得家委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