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小地方的集镇,为了形容自身的繁华,总好攀比大都市的名气,比如“小北京”之类的自誉。

而类似这样的自我标榜,胡哥在山西好几个古村镇都见到过。比如本文的主角山西襄垣县的西营镇。

西营镇就驻在西营村,单看这个名字“西营”,大家就知道这个古镇也许和军队兵营之类的有关。

西营村民居门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的确是。西营古村得名就是因为1700年前,奴隶皇帝石勒曾经在此地筑城建兵营有关。

这样

从西营镇的角度说,镇里下辖的多个村庄都和这位皇帝有关。比如说,石勒筑城所留遗址所在地,是西营镇城底村。

这片遗址东北面有一个护驾垴村,传说中是石勒护兵所在地;遗址东面的花果园村,传说中是石勒的花园。等等等等。

西营村关帝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古镇驻地的西营古村的历史,如果从那个时候算起,至今已经1700多年了,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除了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传说故事外,令西营古镇扬名的还有它因地理位置优越而繁荣富庶的经济面貌。

因为西营位于山西襄垣北部与武乡东部相接壤的浊漳河北源合流处,地势开阔,交通便捷,从唐代开始就是襄武两县的商品集散地,商贸经济极为发达。

破败的古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达的商贸经济为这座古村留下了丰富的古迹资源。除了前文所述的县级文保文昌阁之外,村内还有众多文保单位,比如昭泽王庙、关爷庙,还有酒坊永庆堂遗存的古民宅、古槐树等等,古意盎然,古风犹存。

本篇重点介绍西营村中的省保单位西营关爷庙。

从山西武乡到襄垣县,靠近浊漳河的一条公路叫石西线,就从西营古镇穿村而过。

仅从路边你是看不出古镇的古朴风貌的。必须得走进去。从一派繁荣的乡镇景象中,往村里走,很快你就能感受到古意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村的西街往南,当街一株粗大的古槐树最引人瞩目。虽然冬天叶落殆尽,但伸展的枝条,却仿佛勾画出古村的沧桑历史。

四下里

这样的古槐树村中还有两株,同样是枝干虬劲,看着没有生机,但一到春天,枝丫伸展,绿叶满树,就再次勃发生机。

在西街通往南边的一条坡路上,一座壮观的庙宇映入眼帘。这就是省保单位西营关帝庙,当地百姓也叫它关爷庙。

从正殿看山门戏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帝庙远看太壮观了,高挑的飞檐,辨识度很高的古建样式,在周边的二层民房中突兀而现。

待走近细看,正面的墙上还残留着一个时代的印记,城楼外墙上的红旗图案,下面的革命口号,清晰可见,虽然色泽不再鲜艳,充满沧桑。

这座关帝庙的山门和倒座戏台为一体。外墙是一体石基砖砌,山门是高高的拱券门,没有匾额。

关帝庙殿殿和正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两边贴着对联,分别是:青龙刀劈开鼎足三分,赤兔马引出丹心一片。这一看就是三国里关羽的故事,关帝庙无疑了。

二楼戏台比较特殊,朝外的两个角落,是凹进去的一个方形空间,应该是钟鼓楼的位置所在。

山门戏楼如此高大,进入后才发现,这是因为院内比院外高很多,山门后是一条坡度很陡的砂石坡道,高低相差有好几米。

山门戏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经过修缮后的关爷庙。院内干净整洁,是个正院带南跨院。正院建筑有山门戏楼、献殿、大殿、耳房、南北厢房,跨院里有僧房、碑廊等。

献殿紧挨大殿,献殿是五开间、大殿是三开间,这样的样式很特别。也就是说,从正面看,献殿要比大殿左右宽出一间。

这左右多出的一间后面有墙,中间各立着一通碑,墙上还嵌着一块石碣。这些碑刻年代不一,有明万历的、清康熙、清乾隆、清道光的等等,分别记载了建庙以及修缮捐款等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跨院内,还有一座碑廊,立着五通石碑,残缺不全,字迹漫漶剥蚀,不易辨识。更增添了庙宇的沧桑感。

登上戏楼四望,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远处西南方山顶山那高高耸立的文笔塔,也就是文昌阁,清晰可见。

回望大殿献殿,却发现有种局促感。原来,大殿南侧是红砖瓦房的民宅紧挨着,且高度远超大殿,有一种压迫感。

南跨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关帝庙外绕了一圈,南墙上还嵌着一对石雕拴马鼻,坡顶还有好几户古老的民宅,虽然看着很壮观,但是院内杂草丛生,破败气息萦绕。

古老的西营村依然延续着旧日的繁华,可是众多古老的民宅却在日渐翻新中破落颓败下去,乡愁的承载体会逐渐逐渐变少,只能在图片文字中寻觅。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