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胜寺

距山西省洪洞县城约十八公里的霍山南麓,是霍泉的发源地。这里山上古柏苍翠,山下泉水潺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在这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有一处著名的古迹——广胜寺。广胜寺的建筑奇特,琉璃精美,雕刻别致,绘画秀逸。在寺庙之中还矗立着高耸的飞虹塔。

广胜寺是一组元、明时期的建筑群,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上寺在山上,下寺在山脚,水神庙在下寺西侧,三处建筑均坐北朝南。上寺的主要建筑有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昆卢殿及配殿;下寺有山门、弥陀殿、大雄宝殿和西垛殿;水神庙的主要建筑是明应王殿。除建筑外,广胜寺内还保存有壁画、木雕、泥塑等文物。著名的元代戏剧壁画就在水神庙明应王殿内。四十多年前,曾在广胜寺发现金代皇统版“赵城藏”数千卷。这部保存了八百多年的经卷,无论从印刷史或学术研究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价值。这部经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广胜寺历史悠久。据《平阳府志》记载:寺的创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洪洞、赵城(今属洪洞县辖)是地震中心地带,广胜寺和水神庙全部震毁。此后,大德九年(1305年)秋天,又开始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两次较强烈的地震,但元代重建的广胜寺却较完整地保存下来。除上寺飞虹塔和大雄宝殿经明代重建外,上寺其他建筑及下寺、水神庙的建筑大都保留着元代的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寺

由霍泉源头上行约五百米,就来到上寺。进入山门,是一个不大的院子,正北面台阶上筑垂花门一座,门内院落凸起,四周砌有栏墙,这就是上寺塔院。院内中心矗立着雄伟壮观的飞虹塔。塔北面为弥陀殿,殿侧东西有掖门。掖门内又是一个较宽阔的院落,正北面为大雄宝殿,东西两厢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各殿之间有甬道相通。几进院落所组成的上寺总体布局,虽为元明重建和重修,但仍保持着唐宋时期的固有规制。

飞虹塔:因表层全部用琉璃镶嵌,所以又叫琉璃塔。塔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通高四十七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椎体。塔身用砖砌,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勾栏、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俯瞰广胜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虹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虹塔塔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虹塔龟须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虹塔塔身装饰细部

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等,把塔身装饰的绚丽多彩,金碧辉煌。塔底层设有回廊,回廊南面入口处突出一间二层龟须座。塔身第三层施平座一周,平座之上设置有琉璃烧制的佛、菩萨、弟子和金刚像。第四层至第十层之间,各面砌有券龛、门洞和仿心,门外两旁镶嵌着琉璃盘龙、宝珠及花饰。塔底层内,铸有释迦铜像,铜像顶部为琉璃藻井,雕饰着勾栏、楼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虹塔塔身装饰细部

盘龙、人物等。在门道右侧墙上,嵌着一块碑石,上面镌刻着塔的重建年代: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年)开始重建,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竣工。

弥陀殿又称前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虹塔底层内琉璃藻井

前后檐明间开门,四壁无窗。殿内主像是明代铜铸弥陀佛像,两侧有元代泥塑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像。殿内两侧的木架经橱,就是当年存放“赵城藏”的。

大雄宝殿即中殿,明景泰三年(1452年)重修。殿内设佛龛,供木雕像三躯,中间是释迦佛,两侧为文殊及普贤菩萨。各像比例适度,神态自若。硬木佛龛的前部满雕盘龙、飞禽、走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弥陀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弥陀殿释迦像、观音、大势至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皇统版藏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雄宝殿

花卉、仙人及拂云、水纹等图案,雕造剔透精致。佛龛两侧及背后有清代铸造的观音和十八罗汉等塑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