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广州新媒体|ROCKBUND洛克·外滩源艺术影像展“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开幕|广州时尚媒体,ROCKBUND洛克·外滩源

时尚广州新媒体讯:近日,影像艺术特展“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在洛克·外滩源(ROCKBUND)正式开幕,9位特邀艺术家将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讲述关于外滩源和上海的故事。区别于现代艺术展中惯常的“白盒子”空间,展览在4栋历史建筑——女青年会大楼、哈密大楼、协进大楼、兰心大楼中同时呈现。

作为一次在地化的艺术实践,艺术家们为洛克·外滩源的建筑空间量身定制的艺术品构成了此次展览的主体。展览期间观众将近距离的走近建筑、解读艺术、观察历史。

影像作为时间容器

“从外滩源到整个外滩地区是上海这个现代城市的发源地,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现当代历史的演变。从中外侨民早年在这片土地上的探索、冒险和奋斗,到带着美好憧憬所展开的社会主义改造,再到过去三四十年的回归、复兴和再造“,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施瀚涛认为:”外滩的故事存在于无数的照片和电影中。不管是现实中的外滩建筑,还是关于外滩的影像,它们都是时间的容器,每当驻足或凝视,我们就会进入一段时光之旅。“

多元身份介入

展览分为“历史、景观与生活”、“想象与叙事”、“身体与空间”3个部分,9位参展艺术家原先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而外滩源成为他们此次跨界创作的共同点。

Part 1历史、景观与生活

展览中有三位艺术家带来了珍贵的历史影像和第一手资料照片,为整个展览提供一个时空框架,同时也呈现出现实中的外滩源区域所经历的沧桑变化。

“城市考古人”徐明长期收集和研究上海的历史影像。他为这次展览带来了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一系列外滩源区域的老照片,让观众得以了解外滩早期的空间形态和日常生活场景,可以说是今天外滩的前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家陆杰航拍上海近40年,他所展出的照片带领观众一起以俯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座城市的变迁。他还借用了电影的手法拍摄了两位著名的上海作家——孙甘露与沈宏非在改造前的外滩源地区的环境肖像,隐喻着城市中个体与空间之间对峙、凝视、游荡、侧身隐匿等各种微妙关系,同时也呼应了孙甘露“此地是他乡”这一城市人永恒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媒体人沈忠海在12年间持续记录了洛克·外滩源的“生长”。本次展览展出了近150幅工人的肖像,把今天各种历史叙事中缺失的主体拉回人们的视野,引发观众思考上海现代化进程中多种主体和力量间的复杂关系。他的另一组宽幅作品记录了世博会前外滩改造的场景。这是外滩历史上的第三次全面改造,规模空前。而且这次浦西的工地映衬着对岸陆家嘴摩天大楼的背景,反转了我们所习惯的上海城市发展的视觉叙事,从而产生强烈的超现实感受。

Part 2 想象与叙事

艺术家的工作不仅有记录,更有想象和创造。他们以独特的感知和叙述为更大的外滩区域乃至上海注入了离奇的情节和真挚的情感,构造出一个丰富而迷人的影像空间。

艺术家陶辉的声音装置展现了一段发生于上海和法国之间的女性故事 : 来自于两个国家的两位女性,对着空气喃喃地诉说着对爱人的思念和生活中的琐事。这一开放的叙事关系,将全片并未出现的远方情人对应在观者自身的记忆和感受之中。陶辉说:“我希望它可以在外滩这一确切的地域里弥散出那些历史的尘埃与信息,真真正正和这里发生联系。“

《爱多亚路的天空》讲述了一段神秘的都市传奇。一对商人夫妇在1936年坐热气球升空,而后不知踪影。周隆裕通过日记、新闻报道和影像重现了当时生动的场景。但故事本身的无缘无故、来去不明却喻示着现代都市带给人们的断裂、震惊、迷惑的体验。具有象征意义的热气球也将悬停在展览现场的历史建筑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迷宫惊奇》是作家btr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一部小说装置。他说“我想写一个爱情故事,发生在迷宫一样的地方,故事本身是迷宫,而且它的结构也是迷宫式的。”于是艺术家在展厅中搭建了一个迷宫,让观众在其中穿行并阅读。文字、照片、视频,故事主线和副线相互穿插,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而他的录像作品《之选》是一部伪纪录片。受访者针对“上海哪里最适合拍婚纱照?”这一问题给出五花八门、出人意料的答案。

Part 3 身体与空间

身体是最亲密而直接的表达媒介,以身体介入空间,则有可能让我们将抽象的空间和话语恢复到更为具体的历史性的、叙事性的和感受性的地方,同时也将个人和家庭的记忆与城市和历史相连接。

“肢体和剧场工作者和研究者司徒嘉怡来自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个传奇性的家族,她的创作是关于家族故事的讲述,其中就包含了一张1947年兰心剧场的“司徒家的音乐会”的演出节目单——也因此她的展区被安排在了“兰心”的原址,今天圆明园路上的兰心大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景观与人的测量影像》是艺术家涂维政受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委托,为侯瀚如先生策划的展览“日以继夜,或美术馆可为之若干事”所特别创作的作品。艺术家邀请了上海本地民众以身体当作标尺去测量该区域中建筑空间和实体的直线、厚度、大小、圆弧等物理尺度,并将测量过程的影像制作成黑白老照片的效果,营造出现实与时间错置的谬误感。此次这件作品的重新展出呼应了“回望”的主题,即面对一个被各种话语所包裹的历史空间,个体依然可能以最直接的身体经验去体会并赋予其意义。

本次展览还与欧洲传奇笔记本品牌MOLESKINE合作定制了一款笔记本,提取作为展览空间的4栋历史建筑的立面元素,运用于设计中。MOLESKINE是两个世纪以来欧洲艺术家和思想家所用的传奇笔记本的继承者,这些伟大的人物包括文森特·梵高、毕加索、海明威及查特文等。相信书写具有的永恒的力量,历史大多也因为书写而被传承,如同影像记录一样,同是有力佐证历史的重要呈现方式。

2022年,随着洛克·外滩源即全面开街,洛克·外滩源将致力于探索更多艺术的可能性,让艺术介入建筑,让艺术启迪公众。

文:时尚广州新媒体 实习编辑 叶玉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球视野,岭南风尚

iTrendsgz

时尚广州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