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九年,盛唐著名大诗人王维,当时还不到二十岁,其诗文就已经名满天下了。小王不但能写能诵,还精通音律,尤善弹琵琶,凭着一身才艺,小小年纪就混迹于王公权贵阶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与王维关系特好。岐王虽位列太子太傅,却始终非常器重王维这小朋友,喜欢这个年轻人的洒脱、多才和高傲不羁的性格。

当时参加进士科考,是需要地方有声望的贤达或高官举荐的。有一位叫张九皋的进士, 本来就已经名声远播,而他的门客还挖空心思的在走太平公主的门路,想请为公主管理封邑的官员,以太平公主的名义,给主考官员写一封推荐“张九皋为第一名”的信。

唐代科举制度初行,这种操作虽然上不了台面,却已成为上层圈子里的明规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王维也有听说,然而他自己今年也被地方推举参加科考,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第一名都已经内定了,还特么是当今第一权贵太平公主“推荐”的,自己还能有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王的性格就是不服输,不认命,所以他就去找他的好基友岐王,帮忙商量一个对策。岐王身在朝局,虽然有皇帝三哥罩着,可是他也明白,太平公主根基之强悍,皇帝都得看她脸色。因此,小王这点破事儿不可蛮干,解铃还须系铃人,得想个巧妙的办法。

岐王对小王确实是真爱,他冷静的为小王分析:“二货,你以前写得诗,挑选十首清新激昂的;还有你小子玩得最溜的琵琶,赶紧新作一首曲子,最好是那种哀怨悲切,催人泪下的,操练好了。五天后你再来我这里,其余听我给你安排。”

过了五天,王维如约而至,一切按照岐王交代的准备就绪。岐王这才介绍了自己的计划:“小王,你小子仅凭一介普通文士的身份,直接去拜见太平公主,估计连大门都找不着。接下来你必须听我的安排,孤保你达成所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这一步,王维肯定是言听计从啊。于是岐王拿出华丽的锦衣华服,款式奢华而带点异域风情,让小王换上,稍作化妆,抱上琵琶,坐上岐王的车驾,就直奔太平公主府邸。

侄儿见姑妈,那还是很容易的。岐王憨笑的对太平公主说:“感谢公主姑妈,百忙之中抽时间出宫,来见我这个没出息的侄子。我特意准备了美酒佳肴,还有歌舞音乐,陪您开心开心。”太平公主笑回:“懂事儿!”

马上,醇酒珍馐,还有歌姬舞姬一大群人,陆续进来,开始奏乐起舞。这个时候的小王,手捧琵琶站在最前面,正专心得弹奏着。忘了介绍,王维还是个小鲜肉,肤白貌俊大长腿,经过岐王的打扮,彰显风姿俊秀,光彩照人。公主姑妈不就好这口吗?

发现目标的太平公主,自然就问岐王:“大侄子,这是哪家小哥哥啊?”岐王也故意装范儿:“啊,这是知音呀。”同时就令小王赶紧换成新作的那首撩妹神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王手指拨动琴弦,琵琶声调骤然凄切哀婉,引起满座侧目。太平公主这种政治强人也为之动容,不由得问起曲名。小王原本临时谱的曲,就没来得及取名。这会儿仓促间随口一说:“此曲号《郁轮袍》。”

太平公主觉得这名字起的特别惊艳,带头鼓掌喝彩。岐王就趁这当口替小王吹牛:“这孩子不仅仅精通音律,在诗词方面也是当代大才。这些都是小王以前的作品,您看看。”

太平公主就这么随手翻了番,一看之下就觉得十分惊讶:“这不是我以前经常读的那些文字吗?还以为是古人的手笔,没想到竟然是这小帅哥的作品,确实优秀。”于是,立刻让小王换身正常衣服,坐到公主身边,陪酒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想到,小王这个时候一点都不怵,平素混朋友圈的那点本事都拿了出来。尽显风流潇洒,语言诙谐,各种段子信手拈来,加之小王颜值在线,把个徐娘半老的太平公主,撩拨得杏眼含春,花枝乱颤,笑声不断。

岐王见火候差不多了,开始说正题:“这么有才华的孩子,要是能在今年京兆府科考中,拔得头名,那也是我唐选才得当,为朝廷增光的大好事。”太平公主深以为然,就问:“那干嘛不举荐小王呢?”

岐王继续说:“其实小王是进了举荐名单的,但是没有得到姑妈您的推荐,恐怕得不到头名。小王又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不中首名,绝不参加考试。而姑妈您又已经答应了张九皋的推荐在先,我看小王这次八成是没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公主了解原委后,笑道:“张九皋我也不认识,都是别人托到我这里的。不过,小王要是真的能高中第一名,那我一定尽力成全,谁让咱们有缘呢?呵呵。”等得就是公主这句话,小王与岐王相视一笑,忙起身拜谢。

太平公主不愧是武后之女,做事效率极高,宴后立刻把京兆府今科主考官叫到自己府中,她自己不出面,而让贴身亲信当面授意。很快,科考发榜,王维果然高中第一,被选入太常寺,担任太乐丞一职,执掌朝廷礼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认为科举考试,必然是唯考取士,不分出身。然而从王维的经历来看,仅仅只是有才还差的远,必须有高官显赫的推举,然而一山更比一山高,看看张九皋就知道了,虽然门路都走到了太平公主门口,然而还是棋差一着。想必张九皋颜值不如小王呗

王维本来早已才名远播,却依然热衷于与达官贵人结交,这其实为他积累了日后发达的关键人脉。他之所以最后能在科考中胜出,关键不在太平公主,而在于他比张九皋多了一张王牌,那就是岐王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同时代,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和当年王维一样,混迹长安显贵之间,甚至一度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然而遗憾的是,身边始终缺少一个岐王般的人物替他运筹帷幄。当然,王维的审时度势和顺势而为,也是李白不具备的。

所以结局就是,虽然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千金散尽,它就是肉包子打狗,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