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颁奖典礼12月11日下午于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举办,由策展人何桂彦提名的艺术家王苡沫凭展览《人间·剧场》摘得2021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王苡沫将获得十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受邀在2022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举办展览。
本年度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评委团包括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Christoph Wiesner),策展人、评论家、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术总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现代传播集团的创始人、现代传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邵忠, 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法兰西艺术院“威廉·克莱因”摄影奖评委会终身主席钟维兴,广东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绍强,以及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联合创始人、集美· 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发起人荣荣。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颁奖现场合影,左起:现代传播集团创始人邵忠、 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钟维兴、发现奖得主 王苡沫、中共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志辉、三 影堂摄影艺术中⼼联合创始人荣荣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评委、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办人钟维兴在致辞中说:“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原电厂里,王苡沫通过结合了动漫、行为表演和影像装置的复调演奏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转化工厂废墟为上演集体记忆的戏剧性场景,导演了一出纪念“工业崇高”在互联网时代的命运的活剧。她的作品《人间狂想曲》既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对于过去的一曲挽歌,也是对于时间与记忆之关系所展开的具有十足戏剧性与强烈视觉性的把握与探讨。《人间狂想曲》同时也展示了王苡沫对于工业题材的独特理解和想象力,也展现了她调动、运用多种媒介与艺术手段以求充分实现自己的创作目标的能力。”
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由摄影大师吕西安·克莱格、知名作家米歇尔·图尼埃、以及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盖特于1970年共同创办。自2015年起,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在福建厦门开展一年一度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并设立了“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旨在发现和鼓励华人艺术家的创作,并将他们推向国际舞台。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单元每年邀请5位策展人提名共计10位有才华的华人摄影师入围举办个展,并在开幕周期间评选出大奖得主,获奖者将得到1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被邀请在次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上举办个展。2021年,由策展人陈霄、何桂彦、李佳、缪子衿、曾翰提名了艺术家刘月、周姜杉、宗宁、王苡沫、徐冠宇、李文嘉、陶辉、钟云舒、郭国柱、邹璧宇。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海报
第七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厦门市集美区市民广场展览馆举办,展览从11月26日持续至2022年1月3日,展出与28位策展人合作的30场展览:4场精选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展览、10场聚焦华人优秀年轻摄影师的“发现奖单元”展览、3场“新加坡影汇”展览、1场“影像策展人奖”展览、1场呈现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摄影探索与发展的“中国律动”展览、3场“无界影像”展览、1场“致敬”展览、1场“藏家故事”展览、3场“在地行动”展览、1场“集美·阿尔勒图书展”、1场手机摄影作品展、1场“最美地平线”摄影展,呈现来自法国、新加坡、巴西、捷克、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等地超过110位艺术家的2000余件作品。
发现奖得主王苡沫的作品《人间狂想曲》由行为影像、实验动画、灯箱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影像部分记录了艺术家和她母亲在工厂废墟中的行为与对话,通过有序的太极拳和无序的现代舞,表达“母亲那个年代向往的稳定生活和我们这一代向往着未知的冒险之间的思想冲突”,在表演中传递理解、在肢体里表达感情。大合唱部分是艺术家邀请父母工厂里的同事们再次回到废弃工厂进行的一场富有回忆、怀念性质的表演。动画部分使用真人实拍的方式,以电厂作为背景与艺术家相应的动画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工人们的异想世界。装置则采用了灯箱影像,虚构了一个空间剧场,并使其具有某种集体记忆的特征。
"人间·剧场"展览现场
王苡沫生长于重庆,由于父母在电厂的工作采用特殊的三班倒制度,她在童年记忆中对电厂复杂的感情——一方面,这里导致家人陪伴的缺失,但另一方面,这里也像是她的游乐场,车间、厂房与所生活的家属区成为她最熟悉的环境。艺术家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自己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契机则始于电厂被迫关闭,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工人们纷纷失业、转岗,经历了生活的巨变。当她随着母亲重返电厂,她目睹废弃的电厂在记忆里的景象之上产生的变化带来瞬间的视觉冲击,如同时间悄声在长辈们身上留下的痕迹,一切都变得熟悉又陌生。于是她在作品中将废弃的电厂变为图像化的废墟,并邀请工人们重返现场,通过一系列集体性的表演、行为激活了这个废墟,在展现一代人记忆的同时也呈现出工厂生活的日常、贫瘠与匮乏。
艺术家称,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会产生各个单独镜头存在时所不具备的意义和逻辑关系。所以她喜欢在自己创作的虚拟空间里加入真实的人物表演,动画将观者带入梦境和虚拟世界之中,真人演出则将观者拉回现实并与之共情,动画的虚构与真人的现实相结合增强了影片的社会性和剧场感,并赋予其音乐性、节奏性,或视觉性、建筑性的过程结构。
王苡沫手稿在展览现场
发现奖评委钟维兴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提到,摄影是年轻的艺术,而其发展不仅在于技术(即拍摄方式)上的发展,而在于综合性的表达,多媒体的介入与创作后的文字叙述、呈现方式一同构成了最终的现场观展体验,这也是今年的评审团在评选时最为看重的部分。其他两位评委荣荣与邵忠先生也纷纷提及发现奖本身对于年轻创作者的鼓励意义,邵忠先生补充道,获奖作品体现出年轻人对艺术探索的新思考与新语境,他们丰富的想法与表达的完整性都需要借助非单一化的语言。
此外,其他九位入围发现奖的艺术家作品也在同一单元展厅中呈现,如评委们所言,今年展出的摄影作品本身优秀以外,也有越来越多丰富的表达和呈现方式出现:影像、装置、文字、刺绣、短视频等等,为展览增添多元性的同时也更立体、全面地帮助艺术家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与理解。
《基础图像 光谱-07》在展览现场
在刘月的展厅中,其长期研究项目《基础图像》系列作品在均质的标准日光灯下、白墙之上进行展出。在创作中,艺术家选取光谱三原色标准原图,对其反复进行极限缩小与放大,展示作为摄影作品的光谱图,同时也完成了一场对于“光”作为摄影成像的基础原理,对人认知有效性的影响的研究。
"2021 PMA朋友圈摄影大奖"展览现场
周姜杉的展出作品则是由屏幕间SCREENROOM发起的2021 PMA朋友圈摄影大奖,“旨在表彰和庆祝为屏幕而生、为社交而立的摄影及人才”,由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小马哥、刘思麟、陳川端、欢岛Joy Island、IDEAT理想家、汪润中、Toby曾瑞虎担任评委;并由2019年PMA特别龙虾奖获得者程新皓担任2021特别奖评委,展出各评委所选获奖作品与相关装置。借此,艺术家希望PMA朋友圈摄影大奖能成为对经典摄影奖项的一种补充,激发观众对奖项评选机制的讨论和思考。
"戏拟"展览现场
活跃于观念摄影领域的艺术家宗宁的作品强调叙事性,通过拼贴、挪用等创作手法,以达到调侃、反讽和戏拟的艺术效果。其灵感多来源于中国和日本的民间故事,在近年的创作中,女性、动物、场景是他涉及到的三个重要母题,通过事先进行的绘画置景,再进行拍摄,对艺术家来说,“这种感觉像玩七巧板游戏一样快乐”。
"换声区"展览现场
摄影无声,但它真的同声音无关吗?……如何想象一种作为声音的照片,以及成为照片的声音……如此种种,是李文嘉在他的个人项目“换声区”中尝试探寻的东西。借用这个多意概念,展览包含了较复杂额层次,不只是照片或照片的“声音”,还有纯粹的声音、有声的影像以及曲折的体验:从白盒子到昏暗的有声影像展示空间再到最后的黑暗房间,影像作品以非线性的方式被连接,某种程度上与图像相对的、流动的、非物质化声音则无处不在。
"悬停身境"展览现场
徐冠宇在“外籍人口”系列中延续了此前的创作方式,将现实中的行为、表演、干预和介入式的行动、临时性的装置制作,与同时作为行动和结果的摄影相结合。艺术家在美国寻找和邀请了一批持有不同签证身份的参与者,将拍摄其中个人空间和物品的照片与主人收藏的私人照片一起布置于他们的房间之中,再进行记录。展览“悬停身境”中还展出印有艺术家“暂时存在的家”系列作品的纸箱,装有自己的个人物品,延续着“家”跨越二元界限的流动。
"法证表演 第一幕:流动介质"展览现场
策展人缪子衿以“法证表演”(A Forensic Play)为题串联起其提名艺术家陶辉与钟云舒的两个展览。陶辉将自己基于短视频平台创作的影像比作需要被环境激活的介质,而图像生产的流动性或许为我们提供了访问现实和虚拟介质的多重路径。《跳动的原子》(2019)由艺术家实地拍摄而非网络下载的素材构成,一位女性中年晚会歌手声情并茂的播报将这些看似无关的生活片段串联。2020年岁末在抖音发布的五集系列短剧《类似装扮》,是陶辉从录像艺术家到短视频创作者身份转换的实验,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实践经验对抖音现有视觉语言与叙事手法的介入。
"法证表演 第二幕:隔墙有耳 "展览现场
钟云舒把个人项目“隔墙有耳”描述为一次对场景与状态的呈现。她回顾并选取了过去几年在朝鲜、伊朗、印度旅行驻留期间拍摄的照片,将图像输出,进而排布在展览现场制作的木质隔断装置表面。类似于假扮电影导演的青年经历法院审判、出狱后手捧鲜花与受骗家庭达成和解的《特写》(Close-Up),或是一对伊朗夫妻的移民计划被亲情与意外打断的《一次别离》(A Separation),代表隔阂与限制的边框不时出现在家庭内部、社会办事场所、民族国家边界。艺术家为展出作品设计的四组座位同样尝试模拟观看与交流过程中访客受到阻隔的姿势,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在此交汇。
"戛然而止的生活"展览现场
摄影记者邹璧宇在记录新闻现场外,还会携带用于建筑摄影的移轴镜头,潜入到那些戛然而止的生活空间里,横平竖直地记录下这些因突发事故造成人去楼空的损坏的场景。从2013年开始,艺术家希望借由《戛然而止的生活》记录被某种不可抗力所打断的生活:“我不仅仅满足于呈现故事,而是希望借助这些生活被中断的片段,引起更多人对生活的反思。我拍摄的建筑和空间都是没有人物的场景。”摄影是艺术家介入现实的媒介。艺术性和严肃性、记录性并非水火不容,相反它们可以是一体的,这种具严肃性和记录性的艺术作品,在这个“一切皆秀(show)”的时代,反而是值得珍惜的稀有物种。
"困在时间里的村庄"展览现场
同样具有记录性的是摄影师郭国柱从2012年至今的关于中国乡村流变的影像创作,此次在展览“困在时间里的村庄”中展出其拍摄拆除房子消失瞬间的视频作品《新湾》、对村民所背离的原有生活场所、物品进行肖像式拍摄的《遗物》系列、通过类型化拍摄乡村熟人社会所特有空间的《堂前间》系列,以及通过对因城市化因素所废弃的全国各地的空村,进行大范围田野调查采样拍摄的《流园》系列。作为城市化亲历者的他对消逝的中国乡村的拍摄,便是源于自身记忆的需求与焦虑,而将记忆诉诸影像就是历史的再现,构建出一幅21世纪以来中国从农耕社会向后工业时代的,时间与空间双重转向的历史图景。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颁奖现场合影,左起:现代传播集团创始人邵忠、策展人何伊宁、三影堂摄影艺术中⼼联合创始人荣荣、影像策展人奖得主蒋斐然
2021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颁奖礼同时于12月11日举办,获奖策展人蒋斐然疫情原因无法出席,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评委通过视频连线为蒋斐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杯。
旨在鼓励更多的中国年轻策展人参与影像艺术的梳理与研究,助力当代优秀影像创作的推广与发声的“影像策展人奖”于今年首度设立,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香奈儿联合发起,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和现代传播特别协办。经过评委会的审慎研讨和投票评选,蒋斐然凭借其方案“未名河”获得首届“影像策展人奖”。在奖项支持下,“未名河”将进入实施阶段,并受邀于2022年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和誌屋(上海)进行展览。
同时,蒋斐然将获得“影像策展人奖”培育计划的支持,包括学术研究、交流活动及十万元人民币现金奖励。评委团表示:“未名河”带领观众理解一种可擦写与可重塑时间的探索,当下的影像实践一方面搅动着时间之河的线性流动,同时伴随着对影像语言的拓展,探索新的展览形式。”
"未名河"展览现场,由蒋斐然策展
蒋斐然的“未名河”通过三幕呈现在显影盘中的历史经典图像——布列松的《圣拉扎尔车站后景》、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台阶”、以及迈布里奇的“运动中的马”,试图从物理形式及理论层面开启对影像的再打捞过程,以此冲破将摄影作为历史之定型横截面的传统说法,重新思考与质疑其作为“决定性瞬间”的角色。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及影像策展人奖单元外,正持续展出的30场展览中,包含了多位摄影名家的经典作品,例如与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律动单元展出的几十位中国摄影家的群展、在无界影像单元展出的赵半狄、刘小东、北岛。以及和成都当代影像馆合作的“藏家故事”单元,展出塞巴斯提奥· 萨尔加多四十年摄影生涯的经典纪实作品。这是当今世上最著名的纪实摄影家之一,其最经典的“创世纪”、“劳动者”、“别样美洲”、“最后的亚马逊”系列都来到厦门。
同于以往,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在开幕周期间以及展期内,还举办开幕式、颁奖礼、专家见面会、讲座、导览、表演、放映、工作坊、游学等一系列面向公众和艺术爱好者的活动。
TANC综合报道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与TANC提供
更多了解第七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