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纯阳宫九窑十八洞勘察及修缮建议

《文物世界》 2008年06期 王晓磊

纯阳宫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为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庙宇,因吕洞宾道号纯阳子,故因此而得名。纯阳宫宫址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布列五进院落,自南北依次为四柱三楼“蓬莱仙境”木牌楼、砖券仿木构歇山顶的二道山门(道德之门)、吕祖殿、九窑十八洞、玉皇阁。九窑十八洞也即纯阳宫第四进院落,东、西对称各建配楼一座、四角各建九角亭一座,将院落围合;其余院落东、西对称建有配殿、道舍。

一、九窑十八洞建筑结构

九窑十八洞及纯阳宫第四进院落,总平面呈八角形,中轴线上南、北向的门洞前后贯通,分别与吕祖殿、第五进院落相连。窑洞之上在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楼一座;四个转角部位各建九角亭一座;这四楼四亭,按八卦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方位而建。院内正中耸立一座底层方形、上层为八角攒尖的亭子,本亭的上层北侧有天桥与北楼围廊相连。在北楼后檐、门洞的两侧分别砌筑台阶登临窑洞顶部。

东、西二楼的底层为一明两暗三孔砖券窑洞;北楼底层是砖券无梁殿结构,俗称“枕头窑”;南楼的底层为正中为通道,通道两侧壁体上再劈小形券门通向侧窑;各角亭下层在转角45°位置开券门、门内于侧壁上再劈券门于次孔连通。各面次孔窑洞的前檐壁体上均为砖券圆窗,窑洞后壁砖墙封闭,窑洞内壁为白灰抹面。上层建筑基本为三种形制∶东、西、北三楼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周檐廊式单檐歇山顶;南楼为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四架前檐廊式单檐卷棚悬山顶;四角角亭形制一致,为周檐廊式单檐九角攒尖顶。

北楼。台明条砖砌,其上置黄砂岩质素面覆盆柱础,楼身双围柱造。内外两圈柱子的柱头各用额枋、平板枋一道结构,周檐无斗棋之设,单步梁前端直接置于柱头平板枋上,后尾插入金柱身内。前后金柱之间施五架梁,其上立设瓜柱支撑三架梁,组成屋架。转角处的大角梁前端搭压在搭交檐檩上、后尾安置在角金柱头平板枋上,角梁背部托承搭交金檩。楼顶周檐施飞椽,孔雀蓝琉璃瓦覆盖,蓝琉璃素面正垂脊,琉璃吻兽。前檐及两山在金柱之间安装隔扇、隔扇窗,后檐砌墙封闭。

九角亭。位于九窑十八洞院落上层四角,平面布置是依院落转角的两面各为面宽三间的直角结构,向院内的另外两面连成八角形,平面呈"扇形"。亭子没有独立的台明,窑洞顶部地面上直接安放覆盆式础石.其上立柱。柱网为双围造,柱头用额枋、平板枋各一道围合,内外柱头上置单步梁,梁头承搭交檐檩、梁尾插入金柱身,金柱柱头金檩搭交,其上铺钉脑椽,脑椽至顶汇聚在雷公柱上形成屋架。角步大角梁尾部平置在角金柱头的打交平板枋上,梁背开槽,打交金檩结构其中。屋顶为孔雀蓝(绿)琉璃瓦覆盖,瓦件、脊、兽、宝顶全为蓝琉璃质地,各角施套兽,兽前方设走兽各三个。亭子向院外的两面在金柱间用条砖砌墙封闭,面向院内的金柱间施隔扇共两道,其余为槛窗。室内地面现在用红机砖铺墁,其中西北角亭的北侧廊下为方砖铺墁。装修及柱子为朱色油饰,柱头梁枋施旋子彩绘,椽头黑虎眼、飞头饰黄栀花。

二、九窑十八洞各建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九窑十八洞院落的四楼、四亭及底层窑洞的建筑时代同为明代,主体建筑风格及建筑材料基本一致,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层各建筑的屋顶全部存在漏雨问题。由后檐墙内壁大面积空鼓、壁面开裂泥连遍布的现状可想而知,其后檐屋顶是最主要的漏雨部位。各建筑屋顶筒瓦的捉节夹垄灰全部脱落,瓦件脱节(图一图二);此外,各建筑檐口勾头、滴水及角部套兽部分残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木基层局部凹陷。东楼后檐檐口、东北角亭脑椽部位、北楼前檐东次间等部分的屋顶局部凹陷;北楼望板多处塌落,泥背外露,,角亭檐部的望板严重糟朽、跌落,相应的飞椽背部也存在糟朽问题(图三),北楼东山出际的椽子有两根已经折断造成木基层局部凹陷(图四)。

各建筑的屋顶漏雨的直接原因是年久失修的自然破环。另外,北楼前檐东次间塌闪的望板大多为条状或片状,不耐长期受压,因而在椽挡处多处塌陷,其中角亭檐口部分因风雨侵蚀望板已经严重糟朽,飞椽背部也因之槽朽;现在檐椽大多劈裂、垂弯的椽子导致了屋顶瓦件的错位、脱节,所以说薄弱的基层也是屋顶大面积渗漏的原因之一。

3.窑洞顶部地面与花拦墙、围墙、台阶的现状:

窑洞顶部、各建筑室外地面全部为水泥铺抹,现状大多崩裂,地面凹凸不平,部分雨雪水由裂缝处下渗;院面高低不平,院内古树及花木用机砖水泥砌筑了花池;上层建筑室内地面及院内台明已非原制,为现代蓝机砖铺墁(图五);向九窑十八洞院内一侧的花栏墙已改为蓝机砖水泥砌筑;西楼与角亭之间的围墙已改为红机砖水泥砌筑(图六);各建筑的台阶,包括由底层登临上层的台阶已改变了原条石台阶,现状是用机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的。仅北楼后檐与前檐明间门洞位置还保留有原黄沙岩条石的压沿石。

造成窑洞顶部地面与花栏墙、围墙等现状的原因是:用作省文物博物馆专题陈列部期间,因为原构或残或失,限于当时经济条件用残砖水泥补砌的,大多已非原制,与应有的建筑风格不符;由于院内排水井实施的破坏、排水道堵塞、地面积水局部软化了垫层,也就造成了院面的高低不平。

4.各建筑柱子、装修、勾栏的油漆大面积起翘、脱落。各建筑的柱子与装修为朱红油漆油饰,现状局部离皮、起翘反卷、大面积脱落(图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观察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油漆地杖没有处理好,原残漆没有处理干净,上下层缺乏有效衔接;二是表层油漆在涂抹时"涂"的过厚而"刷"的次数与方向不到位。

5.九角亭廊柱柱脚糟朽。因为亭子周围的水泥地面与柱脚础石上沿等高,局部已将础石埋没。地表水长期冲刷柱脚,使之发生糟朽。

6.下层周边窑洞内外砖墙的外侧砖风化酥碱与窑洞内壁抹灰层脱落。南北两个方向窑洞的外壁、南侧窑洞墙体条砖存在严重酥碱,个孔密洞内壁抹压的白灰层局部离皮、大面积脱离(通道壁面为清水墙),由脱落的白灰处可看到内壁条砖也存在酥碱问题;另外在北楼下层无梁殿内壁抹灰的水泥层全部开裂、局部与墙体离皮。

造成窑洞外墙条砖酥碱的原因是自然风化;墙体上沿条砖酥碱的原因是窑洞顶部地面排水系统破坏后,地表雨水由花栏墙角向外长期下漫墙身造成的;除门洞以外的窑洞抹灰层脱落与条砖酥碱的原因是其门窗长期封闭、杂物堆积、通风不畅,壁面受潮使抹灰层脱落、条砖酥碱。另外,由于窑洞顶面水泥地面的开裂,部分地表水由裂缝处下渗也是窑洞顶部抹灰层脱落的一个原因。北楼后檐墙根下长期处于阴冻状态,冻融、潮湿破坏致使墙根条砖大面积发生酥碱。九窑十八洞院落窑洞顶部排水为滴水,大部分流水由墙面下漫,使相应部位的墙面发生碱化。

三、九窑十八洞评估

1.价值评估。

纯阳宫是一座道教思想与园林艺术巧妙组合的、建筑规模较大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九窑十八洞,是一组相对独立的院落。各种砖券窑、洞与木构楼、亭建筑有机结合,院中心建阁,楼阁之间架设天桥,形成了一处道教所崇尚的"洞天福地"之所;是研究太原地区明,清时期道教建筑布局及建筑木体结构、风格的实例,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同时作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的一个部分,其社会价值不言而喻。

2.现状评估

九窑十八洞院落所属各建筑的主体结构保存尚可。上层建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屋顶漏雨已经导致本就比较薄弱的木基层出现多处凹陷变形;其次,柱子、装修、勾栏起翘、脱落的油漆,既起不到保护木构件的作用,也有碍建筑观感。

下层窑洞砌体外壁的条砖大面积酥碱,内壁抹灰层大面积脱落,发展速度正在加快,这两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壁体的稳定,而且也不适宜文物陈展之用。

院子内外的耐火砖院面、水泥铺抹的墙体外壁与上层地面、水泥砌筑的台明、台阶等,既改变了文物建筑院落的“原状”,与原有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建筑环境极不协调,同时上层地面还存在凹凸不平、地表水下渗破坏窑洞顶部结构的问题。

鉴于九窑十八洞院落所属各建筑的现状,需要对其瓦顶进行揭顶修缮、加固基层;重饰装修、柱子;剔补加固酥碱的条砖,并对窑洞内壁重新抹灰;去除建筑外侧所有的水泥层及耐火砖地面,恢复建筑原状,使文物本体得到妥善保护,满足艺术博物馆文物陈展的要求。

四、九窑十八洞修缮原则及建议

(一)修缮原则

1.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对九窑十八洞所属各建筑进行修缮,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陈展文物之用。

2.根据文物建筑现存的各种问题和潜在隐患;加固残损部分;合理改善原构的不足(薄弱的木基层);去除后期增加的、非原状的、且影响到古建风格与环境的水泥、机砖砌体和耐火砖、机制砖地面;有根据地还建筑以原貌。

3.凡不影响结构的砌体与梁架的部分均保持现状。

(二)修缮建议

1.对窑洞之上的四楼、四亭进行揭顶亮椽重修;补配加固木基层中的望板、椽飞及檐部附件;补配碎裂的各类瓦件;原位保护木构件上的彩绘。

2.剔补加固九角亭廊柱柱脚糟朽。

3.依据南楼地面现在保存的方砖规格重墁各建筑室内地面。铲除窑洞顶部地面现存的水泥层,按照南楼后檐地面保存的条砖规格重墁二层殿外地面。各排水口改用伸出墙外的铸铁水槽代替现在的滴水瓦。

4.完全清除各建筑柱子、装修、勾栏上残存的油漆,重饰油漆。

5.拆除现代机砖垒砌的花栏墙,按照南楼两侧(向南一面)的花栏墙做法及砖规重砌;整修南楼向院内一面的琉璃勾栏。

6.对西楼两侧的红机砖围墙立面风格进行改善,将墙体向院内一面的上、下、左、右四面的机砖墙体局部替换为手工条砖清水墙,具体尺寸及做法与东楼两侧的围墙(原质)保持一致。

7.拆除院内所有用机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的台阶、台明,用黄砂岩质地的条石重砌台阶、台明。

8.将酥碱的条砖进行剔补,窑洞内壁重新抹灰。

9.去除窑洞外壁所有的水泥抹灰面层,对酥碱的条砖逐一进行剔补加固。

10.复原东、西楼下层次孔窑洞的圆窗。

11.揭除耐火砖院面,用黄砂岩质地的条石重墁院面。

12.北楼底层砖券无梁殿后檐墙根进行防潮综合治理。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