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到如今已两年有余。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我国经济也已恢复到正常状态。可作为知名房地产企业的恒大集团却在近期频繁曝出债务危机。

自2021年1月起关于恒大要破产的消息就闹得沸沸扬扬,房地产行业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陷入低迷。可与房地产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商行业。以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为主力的线上购物平台,不仅没有受到疫情的冲击,反而在2021年下半年借助着国庆双节和双十一的热度,赚了个盆满钵满。其中的差别又在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恒大深陷债务危机

恒大集团成立于1997年,以房地产起家的恒大集团如今已成长为集房地产、汽车制造、金融及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世界强企。回顾恒大集团的历史,其发展过程还是非常顺利的。面对房地产这种高负债高杠杆产业,恒大也曾多次面临资金问题,但都得以顺利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大的转折点出现在今年1月份,恒大地产集团未能在深圳成功上市,接下来深圳广发银行又公告称,恒大集团有130亿贷款未按期偿还且已经逾期,并请求法院冻结其部分资产。此消息一出恒大系股票开始全线下跌,投资商纷纷组团撤资,一时间多方压力开始一起涌向恒大。

2021年12月因恒大缺乏资金导致多项债务无法按期偿还,而被相关政府部门深夜请去“喝茶”,随后相关工作组也入驻恒大着手调查。至此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此次恒大债务危机的严重性。用恒大自己的话形容就是“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债务危机从何而来

那么恒大集团又是如何身陷债务危机的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恒大自身的盲目发展。2020年国家为限制房地产行业风险正式出台房企“三条红线”政策,对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及现金短债率进行了严格限制。可以说房地产企业快速“搂钱”的时代已经结束。国内多家房地产企业开始自检自查。但恒大却反其道而行开始大量拿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数据显示,自2017年恒大地产土地储备面积快速增加,超过同期的万科和碧桂园,跃居国内房企土地储备第一名。那时的恒大无视国家政策,企图利用土地价格上涨,凭借大量的土地储备狠狠赚上一笔。然而却打错了算盘,土地储备投资已经让恒大身负巨债,但疯狂的恒大又将目光瞄准到新能源汽车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恒大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汽车”,研发投资超过200亿,加上前期的产品宣传推广费用,恒驰汽车总投资额高达1500亿。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却在恒大深陷债务危机后逐渐无人问津。恒驰汽车的巨额投资以及部分分公司的营业亏损,成为加重恒大债务危机的背后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盲目发展的恒大忽视了国家对于此次房地产调控的决心。2021年央行和银保监发布银行业限制“两条杠”,与房企三条红线配套实施。此次政策一出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恒大进退两难,深陷债务危机。

三、京东的储备现金流

与恒大相比,京东的发展就坎坷很多。京东成立于1998年北京中关村,到2003年之前京东发展还算顺利,但2003年非典的发生让京东元气大伤。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京东尝试转型,由线下营销转为线上营销,京东商城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东商城成立后,京东开始着手布局京东物流,尝试建立销售、配送、售后的一条龙电商服务。然而早期的京东物流并不赚钱,甚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通过多年不懈努力的经营,京东物流成功扭亏为盈并于今年5月在香港顺利上市。总体来说,帮助京东走向成功的秘诀就是“无论企业如何扩大经营,都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现金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刘强东的高明之处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京东集团净收入达到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京东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经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提到,长期以来京东集团的账面上始终保留着200亿的流动现金。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京东随时都可以保障供应商的利益,只有保障了供应商的利益,平台才能够继续运营下去。

刘强东说到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每家企业都会有面临困难的时候,京东也不例外,在面对困难时,京东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就会成为“救命稻草”。只要供应商的利益有了保障,只要供应商还愿意在京东平台上销售商品,只要消费者还能够购买到心仪的商品,京东就可以运营下去,那么一切困难也就不再是困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强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预料到任何企业都有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他知道为企业储备充足现金流的重要意义、他明白如何安抚和保障供应商的利益、他懂得如何给企业保留一条退路。

像刘强东这样,主动为企业储备充足现金流的企业家并不占少数。格力集团的董明珠也同样采取这种做法。多年来格力集团账面上始终都保持上千亿的流动资金,这些钱董明珠既不拿来投资、也不拿来扩张,只是用来保证供应商端的延续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把一家公司比作人的身体,那么供应商就是一个个细胞,现金流就是身体中的血液。再健康的身体也可能会生病,净利润再高的企业也可能会倒闭,但只要血液还在流动,细胞还在工作,整个身体就还能运转,疾病就有被治愈的可能性。如果一家企业失去了供应商的支持,那么“疾病”可能就真的无法治愈了。

小结

通过恒大和京东两家企业战略方针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拥有成熟稳健的思想和犀利长远的眼光是多么的重要。恒大无视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盲目地进行战略转型和规模扩张,与京东的脚踏实地相比实属“鲁莽”了。

面对京东,我们希望它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公司的发展可以越来越好。面对恒大,我们同样希望它可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早日走出债务危机的困境。那么大家认为,恒大这次还能逆风翻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