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哥哥张国荣跳楼自杀的消息震惊了国人,也是从那时起,普通民众知道了“抑郁症”一词。

随后越来越多的明星站出来说得了抑郁症,在我们看来,有些明星怎么得抑郁症,比如金马影后马思纯,给大众的印象是一个被家庭保护的很好、笑起来如海绵宝宝的阳光女孩,怎么可能是一个要靠精神类药物去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甚至有明星无法摆脱抑郁症困扰走上了绝路,乔任梁自杀时仅有28岁,韩国明星具荷拉和崔雪莉自杀时,一个28岁,另一个仅25岁。

即便是明星,名利双收,都无法摆脱抑郁症,何况普通大众。

也是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包括学生、员工、家庭主妇及社会人群,因为抑郁症而影响生活和学习的事件被频繁爆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抑郁症就在身边

再有十几天就进入新的一年,但有人因为抑郁症而不愿意等了。

12月11日,游戏程序员毛姓员工(网名“浅墨”)传因抑郁意外身故。而在前一天,余杭公安发布通报称杭州市区某医疗门诊部医生韩某因为抑郁症坠楼身亡。

11月份,知名财经大V宋清辉12岁的儿子疑因作业负担过重而焦虑从17楼坠忙离世。没隔几天,25岁的摄影师鹿道森因为抑郁症跳海自杀。

还有更早之前,那个在峨眉山,不顾路人劝阻也要纵身跃下悬崖的女孩,在遗书里写到:“佛经中说自杀的人是没法入轮回的,挺好,不用再感受这些痛苦和无奈,也不会再孤单了”。

湖南湘潭那个产后抑郁的母亲,离生日只有一周的时候,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13楼跳下,留下15页的绝笔信,句句都在哭诉“哀莫大于心死”。

还有那个年仅24岁的人大毕业生,本来前途无限,却选择在一个平常的晚上出门散步,走到了另一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序员、医生、中学生、摄影师、大学生、家庭主妇等,我们看到无论何种职业,无论年纪大小,抑郁症都在困扰着我们。

在网上随便一搜“抑郁症 自杀”,满屏的信息让人触目惊心,抑郁症离我们太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已有约3.5亿人被抑郁症困扰,每个人在一生中患上一次抑郁症的比例更是超过了10%,每年全世界都有超过10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身亡。

而在中国,每14人中就有1人患抑郁症!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成为心理健康问题“重灾区”之一。

更可怕的是,抑郁症正成为当前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威胁。《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正视抑郁症

为什么那么多人得抑郁症呢?

抑郁症,也就是我们说的黑狗,是一类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而造成抑郁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不良习惯四种。除了不开心,严重失眠、胡思乱想、自卑、反应迟缓等都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很多开朗爱笑的人,内心可能都正在经历巨大的痛苦和煎熬,这也被称为“微笑抑郁症”。

有“微笑抑郁症”的人通常是为了不影响工作和他人而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

但是别担心,好的一面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调查中94.0%的调查对象认为心理健康工作是重要的,与2008年87.9%的占比相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对“心理健康”一词的搜索上,据谷歌热词数据,“心理健康”一词的搜索大道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成为2021年度热词。根据统计,今年全世界最多人搜索的问题有“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和“如何愈合心灵创伤”。

另一个迹象是,今年的搜索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关键词是“身心正面”和“肯定自己”,显示人们告诫自己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想法。

面对抑郁症,我们最好能寻求专业的帮助,一般来说有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方式。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是首选的临床干预手段!被誉为黄金标准心理疗法!凭借着周期短、见效快、应用广、结构性强等特点,面对严峻的大众心理健康问题,CBT扛起了一面大旗,目前已在美国纳入医保体系。

除了医学方式的治疗,给自己的生活找到目标也是一种自我疗愈方式。有人加入线下互助社群,有人喜欢上运动、跳舞、拍照,有人从事抑郁症普及工作等等。只要是能让自己投入、全神贯注(且不违法)的事情,都不妨一试。

面对抑郁症,我们需要正视,它不是简单的心理疾病,是一种病,需要治疗。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不要视他们如洪水猛兽,朋友、家人甚至全社会都要给予宽容和关爱,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被爱着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