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雷卡的现代化的鸽队组建始于1960年。那一年,他将老的中距离竞翔鸽全部出售,引进的是一批适宜于长程赛的鸽子,他决心另辟蹊径。

组成他鸽队的主要有4只鸽子

它们分别是从文赫习登购买的“俟查纳”,1960年获得hipnernc全国大赛第一名,

从卡特力斯兄弟处引进的“狄90”和“菲加洛”二只全国比赛优胜鸽;

以及从劳勃脱·邓赫处买来的“红邓赫”,曾获国王杯大赛第一名。

正是基于这4只雄鸽,佛列卡开始培育他那高质量,高水平的鸽队。他培育的方法看起来相当简单,但却极为成功。

他将这4只雄鸽的女儿,一一与另外4只雄鸽交配;育出的下一代,他将雌鸽再与另外4只雄鸽配对;再下一代,将雌鸽与最终的雄鸽交配。

英国人认为这是很聪明的育种方法。富雷卡因此很快地育出优胜鸽,崭露头角。

1970年度一跃成为比利时全国最佳鸽队,并赢得长程比赛之王的殊荣。

他的育种法表明,他拥有的竞翔雄鸽,父鸽是获得过全国优胜奖的,而父鸽的父亲也获得过全国优胜奖,这就是说,就父系而言,均是优胜鸽。

富雷卡持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之所以要将获得过全国比赛优胜称号的鸽子的基因浓集,为的是铸成“黄金”。

富雷卡说过,这是一种比利时人早已采用过的传统方法,他们不让雌鸽参加比赛。所以,他只能将杰出表现的雄鸽之女,和另一只有出色表现的雄鸽配对。

他决定加快这一育种过程。他在三代鸽中,将有杰出成绩的雄鸽之女,与其它有杰出成绩的雄鸽交配,而有杰出成绩的雄鸽指确确实实的全国大赛第一名。

现在,尽管已时过20年了,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不同的是,他将波城国际大赛的优胜鸽之后代,也引进了这一育种过程。

首先,富雷卡将他的“伟肯”与获得1983年波城国际大赛冠军的“赫玛”配对。所育出雌鸽“孟得隆”,富雷卡将它视为一张支票,再按上述方法进行交配。

这只伟大的“孟得隆”与1984年波城国际大赛冠军“托埃”配对。富雷卡留下了雌鸽,用它与1985年波城国际大赛的冠军“小弗列斯”交配。这个过程有三只雄鸽都是波城大赛的冠军。

富雷卡对波城及巴塞罗那国际大赛抱有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波城国际大赛是一流比赛,因为参赛限于5只,所以是一种精英高度荟萃的比赛。

对他来说,波城国际大赛犹如来自天堂的“玛那”(圣经中所述的一种天赐甘露),因为他可借此机会每年一度充分地利用这些精英。他参加波城国际大赛,平均每季可收回5000英镑,这已持续了十年。

他喜欢亚精顿、波城、巴塞罗那、路德等国际大赛。他认为,只要鸽子能够胜任1000公里的赛程,它就可以参加国内和国际大赛,他喜欢用各种长程比赛的要求来衡量赛鸽,认为这样就更适合于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赛鸽画报参观者请他向英国读者谈一谈他的成功秘诀。他说,“就育种而言,不必顾忌老龄鸽,只要它强壮而且健康,便可选择育种。

我于1970年获得巴塞罗那第四名。翌年,将这只雄鸽与它同父母的7岁的姐姐交配,育出的一只雌鸽获得了1978年亚顿国际大赛的优胜奖。

谈到他的育种方法时,他说:“我必须集中波城国际大赛优胜鸽的基因,以后也要将巴塞罗那优胜鸽的基因集中起来。

他坚持认为,创始鸽应该是一只有优异成绩的雄鸽,将它与一只同时有杰出记录的雄鸽之女交配育种,经过若干年的培育,他就造成了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鸽队,具有极高声誉的家谱。

他还指出,家谱固然非常有意义,但不能仅以家谱论优劣。

最为重要的是鸽子个体的表现。如果你从同一良种鸽育出10只鸽子,就会发现其中有一只胜过其它9只,随后进行放飞训练观察,确定此鸽真的出类拔萃,就单独留用而将其余9只淘汰。

他接着说,“他将波城国际大赛作为他的参赛目标,所以他必须严格挑选,将最出色的鸽子送去比赛。因为参赛的仅限于每人5只。由于数量限定,所以容不得充数。

当问到他的育种方法是否有理论依据时,他说,“理论依据当然有,其中一条就是优种鸽育出优种鸽。”

END

文|张亮能(整理)


感谢阅读!如喜欢本号可添加关注,鼓励请点赞+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