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两江新区企业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牵头联合中国船舶集团内多家成员单位自主研制的“扶摇号”浮式风电机组浮体平台成功下线,标志着工信部《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项目取得里程碑式成果,将为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正持续向低碳、环保、清洁化转型,海上风电发展也随之提速。

“深海风资源总量约10亿千瓦,相当于两倍的近海风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深海域海上风电技术势在必行。”中国海装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海装早在多年前就启动了迈向深远海的相关布局,拥有了涵盖海上风电工程勘察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保障等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体系。

本次下线的浮体平台将搭载中国海装6.2MW海上风电机组,将于2022年年初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罗斗沙海域完成示范应用,并网后该浮式风电机组每小时最高发电量达6200度,将刷新中国漂浮式风电的单体发电量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该应用场海底地形复杂、夏季强台风频发、浪和流的功率密度也较高,此外海域水深50-70m,机位点平均水深达65m,是国内首台按深远海条件进行设计、工程实施及测试验证的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示范样机。

中国海装相关负责人表示,“扶摇号”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机组功率国内最大、浮体结构形式简单、系泊锚固系统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

其中,“扶摇号”可抵御海况百年一遇的海洋环境条件,并且适用各类海域。

“扶摇号”配备6.2MW抗台型I类风力发电机组,为目前国内最大浮式风电机组。采用三叶片、上风向、变桨变速、三级齿轮箱增速、永磁发电机+全功率变频器的技术路线,具有高发电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集成性和高可维性等特点。

上述负责人表示,中国海装将以漂浮式海上风电场为中心,待其成熟应用后可与光伏和潮汐能发电、储能装置作为能源供应基础,形成分布式多能互补,打造能源自给自足、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智慧浮岛群,用于海上风电制氢、海洋监测站、深海养殖、海水淡化、供水系统、生活用电、敏感负载等,进一步增强中国海装海上风电全寿周期综合服务能力,为海上风电的多场景应用及装备创新发展打下基础,助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两江新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步伐,着力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努力在“绿色经济圈”建设中走在前列、做好表率。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