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出自“四民分业,士农工商”,本义是管子将不同阶层按职业划分来管理,是古代四种民众的总称,没有排名,贵贱之分的,后来由于中国古代一直都有重农抑商的国策,而商人不事生产,被某些士人阶级看成是社会的吸血虫,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一直都是在末尾。

农抑商的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夏商周时期是没有重农抑商的思想的,《易经》中就有记载商业活动,如“厄牺氏没,神农氏作,列窿于国,日中 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殷商的名称也告诉了我们“殷人重贾”,周朝也没有把商业定为贱业,可见,上古时期并没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重农抑商的思想自商鞅变法,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了2000多年,在此国策下,各朝各代都在不同程度抑制商业,甚至经商会被剥脱一定的人身自由,社会地位低下,商人也成了国家盘剥的对象。虽然每个朝代都在执行这个国策,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影响,重农抑商经济思想也开始有了不同的变化,自然而然政策也有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各朝各代的情况。

一、先秦两汉时期

1、战国时期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出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战国初期,魏国通过变法,国力强大,一直想吞并秦国,在多年的战争中,秦国始终处于下风,国土面积大量丢失,仅保留八百里秦川,秦孝公继位后,为了使秦国早日摆脱贫弱的状态,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废除井田制,估计耕战,抑制商业,如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如果境内之民,皆“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则亡国不远矣。”

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改良精英认为,重农业可以强国,而重商业轻农业会导致亡国,在当时的环境下,重农业的政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不发达,粮食产量不高,需要大量劳动力才能得到足够的产出,而商人不事生产,古代交通又不发达,货物运输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

2、秦朝

秦统一六国以后,商业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商人的地位也变得低贱,为了填补边境人口不足,商人是需要戍守边关,如秦始皇颁布的诏令:“三十三年,发诸尝通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滴)戍。”可见,在当时商人在统治者眼中,商人是如同“赘婿”一样的微贱之人。

3、西汉

西汉建立以后,由于常年战乱,人口锐减,大量土地闲置,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提高国家税收,汉高祖刘邦采取了比较严苛的抑商政策,而汉武帝刘彻时期,抑制商业政策更加的严厉,汉武帝时期,对外战争频繁,耗资巨大,国库入不敷出,有人便提出对商人实行“算络钱”和“告络”制度。如“诸贾人末作 贯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络钱二千而算一。诸作有租及铸,率绪钱四千算一。”可见当时的环境,商人的财富国家可以予取予夺,完全就把商人当成了提款机。

二、唐宋时期

1、唐朝时期

唐时商人的地位就越发低贱了,如唐代的法律规定,商人不得入士做官,不能与士人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商贾必须服皂,且不得乘马。商人相比于秦汉,受到的限制也来越多,有钱也不能穿丝绸,不得读书,更不能做官,所以当时很多商人都会购置大量的土地成为地主,那是因为地主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以享受很多特权。

但是唐朝时期,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人口快速增长,生产力不断提高,商品经济非常繁华手工业快速发展,使得商业发展迅速,虽然一直有重农抑商的国策,但是商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唐中期以后,皇权旁落,对商人的限制政策也变得松懈起来,商业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商税对税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2、两宋

宋朝商人地位同样不高,如宋代法律明定九类人不得与士平等交往,不准进入官学,其中之一便是“工商杂类”,但宋朝却是我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一个时期了,再加之宋朝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经商的人也是非常大多。

两宋时期对外战争频繁,对外赔款数额巨大,国土面积相对狭小,但是宋朝却没有出现大的财政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商税,宋朝商税占总税收的比例很高,那宋朝的商税是个什么水平呢?据记载,“至道中,岁入税课钱四百万贯;天禧末,增八百四万贯”;“皇祐中,岁课缗钱七百八十六万三千九百”,北宋天禧之后,商税年额大约为800万贯,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宋朝的商业是有多发达。

三、元明清时期

1、元朝

元朝统治者吸收前朝的经验,即重视农业,又不排斥商业,重农抑商不是国策,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元朝商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对外贸易,如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的作者就是元朝来的中国,元朝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同时描写元朝经济发达的记载也很多,如“列肆数百,日酿有多至三百石者”,酒肆酱酒,每天多的能酱酒三百多石(元朝一石约为现在的五十七公斤,即每天酱酒约17.1吨)。元朝甚至把国家税收交给大商人去征收,由此可知,商人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元朝的大商人基本都是色目人,汉族商人很少。

2、明朝

明朝又开始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如记载:( 洪武)十四年,上加意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许穿袖纱绢布,务贾之家,止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袖纱。”这个时候商人地位不如农民,农民还可以穿袖纱绢布,而商人只能穿粗布衣服外出,当时很多商人就只能在家穿绫罗绸缎,不然就算是违反礼制。

到了明朝中期,随着远洋航线的开辟,世界贸易越来越频繁,东西方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开始输入,再加之开国已久,各种制度崩坏,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商业发展非常迅速。最为明显的就是商税的增加,明万历时期,调派各种税监去各地收税,万历中后期,商业税就成了政府的主要税种之一。

明嘉靖时期,南方对外贸易非常发达,以丝绸交易为例,“若蚕佳者,用一二十日辛苦,收丝可售一两余。泛海之商以每百斤银百两的湖丝至东洋吕宋贸易不过得价二倍,然至日本则每百斤价至五六百两。”可见,当时不仅是商人,农民也因丝绸养蚕而获利颇大。为了加大丝绸产量,农民和地主开始改稻种桑,出现了大量的纺织工人和原始工厂,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一进程因明朝灭亡,而被中断。

3、清朝

清朝继承明朝制度,虽然还是重农抑商的国策,但是商人地位进一步提高,商业受到的限制也不如前朝那么多,商人甚至还能做官。清朝的官商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初的“八大皇商”和清晚期的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一度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清朝虽放宽了商业限制,但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贸易和交流几乎中断,明朝中后期的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此被扼杀,思想被禁锢,与世界严重脱节,这也是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动开放,受到帝国主义产品的倾销,小农经济逐渐破产,商业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开展洋务运动以后,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总结

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统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王朝初建,人口凋零,土地荒芜,这一段时期,以农业为重可以快速恢复社会元气,但是随着社会的稳定,生产技术的革新,物质财富的积累,重农抑商就会抑制社会的发展,所以中国古代,为了照顾大地主的利益,而不得不抑制商业,但并不完全限制。

总体来说,重农抑商虽有利于统治,但不仅抑制了商业,也禁锢了思想,错失了自发的社会变革,也是中国在近代史落后挨打的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

1、《管子•小匡》

2、《易经·系辞》

3、《商君书·农战》

4、《史记》

5、《牧庵集》卷十五《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

6、《晨政全书》

7、《西吴枝乘》